用于针织机的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539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针织机的传动机构具有一转动的主轴,其上设有皮带轮,其中被驱动的从动轮设有一偏心的第一连杆,用以推动针座形成前后往复位移;而针座又透过连杆连接至一以数连杆及一摆动件组成的传动系统,借由摆动件的左右枢摆且利用各连杆的转向传动,令连接于传动系统末端的经纱针板产生上下的往复位移;另外,从动轮的心轴以伞形齿轮连接于一传动轴,此传动轴上设有一可于其转动时产生往复位移的顶推件,此顶推件的末端枢接至经纱针板,以供顶推经纱针板令其形成左右的往复位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针织机的传动机构有关,尤指一种借由偏心轴转动带动连杆形成往复动作的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利用棉、麻或丝等材料制成线,再将线以经纬方向相互交错的制作原则而织成布。时至今日,织布技术大幅提升,相对应的织布机也进步到以机械传动机构构成,借由动力的驱动使传动机构产生连动动作而自动织布,带来极大的便利性。织布的动作是在一排纵向并排的经线中横向交织一纬线,再将此纬线往后拉至与先前交织的纬线紧密靠近,如此重复之下,经纬交错的部分即形成布。现有织布机对应上述的织布动作设计有机械传动机构,其包括有一针座,针座上设有多数的针,并借由一枢设于 针座上的摇臂带动而令针座前后往复移动,以将纬线往后拉。然而,织布的动作非常快速,在摇臂快速带动针座往复移动的情况下,虽该摇臂与针座的枢接处设有吸收冲击力量的轴承,长时间使用后仍有损坏轴承而造成故障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机的传动机构,其可令针织机的传动更为顺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用于针织机的传动机构,其包括有一主轴及一马达,主轴连接于该马达上,其特征在于该主轴上设有两组皮带轮,该两组皮带轮包括有设于该主轴上的第一及第二驱动轮及被各驱动轮以皮带分别带动的第一及第二从动轮,各从动轮分别于其轴面上非中心处枢设有一第一连杆,且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分别枢接于一针座,该针座受前述各构件一连串的带动而产生水平方向的往复位移;该针座上还设有一沿其位移方向伸出的第二连杆,且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一摆动件的一侧,其中该摆动件枢设于一壁上并可被该第二连杆推动而枢摆,且该摆动件的另一侧枢设有一与该第二连杆略呈垂直且朝上延伸的第三连杆,该第三连杆还枢接于一与该第三连杆略呈垂直方向延伸的第四连杆,该第四连杆与一经纱针板枢接,该针座的往复位移通过该第二、第三、第四连杆及该摆动件的转向传动令该经纱针板产生与该第三连杆恰相对反向的上下往复位移;该第一从动轮的心轴末端设有一伞形齿轮,并以其与一设有另一伞形齿轮的第一传动轴连接,其中该第一传动轴与该第一从动轮的心轴相互垂直且以二者的伞形齿轮相互啮合连接,且该第一传动轴上枢设有一可于第一传动轴转动时产生往复位移的第一顶推件,该第一顶推件的末端枢接至该经纱针板,供顶推该经纱针板令其形成左右的往复位移。如上所述的用于针织机的传动机构,优选地,该第一顶推件为一轮盘,其沿径向一体伸出一传动部,该轮盘中心枢设有一偏心轴承,该偏心轴承于其轴面非中心处贯设有一轴孔,且该第一传动轴穿伸过该轮盘上偏心轴承的轴孔并与其固定。如上所述的用于针织机的传动机构,优选地,该第二从动轮的心轴末端设有一伞形齿轮,并以其与一设有另一伞形齿轮的第二传动轴连接,其中该第二传动轴与该第二从动轮的心轴相互垂直且以二者的伞形齿轮相互啮合连接,且该第二传动轴上枢设有一可于第二传动轴转动时产生往复位移的第二顶推件,该第二顶推件的末端枢接于一枢摆杆的一端,该枢摆杆的另一端枢接至一橡胶板,其中该枢摆杆以其杆身枢设于针织机上而令其两端可形成相对反向的枢摆,而令该橡胶板于该第二传动轴转动时产生左右的往复位移。如上所述的用于针织机的传动机构,优选地,该第二顶推件为一轮盘,其沿径向一体伸出一传动部,该轮盘中心枢设有一偏心轴承,该偏心轴承于其轴面非中心处贯设有一轴孔,且该第二传动轴穿伸过该轮盘上偏心轴承的轴孔并与其固定。如上所述的用于针织机的传动机构,优选地,该第一传动轴上还设有一组齿轮皮带轮,其包括有一设于该第一传动轴上的齿轮及被该齿轮以一时规皮带带动的一齿盘,该齿盘两侧的轴面上非轴心处分别枢设有一偏心连杆,各偏心连杆的末端分别枢接至一枢设于针织机的摇臂,各摇臂又分别枢接至一控制纬纱针板的长杆,而令该纬纱针板于该第一传动轴转动时产生左右的往复位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借由偏心轴转动带动连杆形成往复动作的传动机构,可令针织机的传动更为顺畅,并能延长结构的寿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传动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及第三传动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传动系统的动作状态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第二传动系统的动作状态示意图之二。图6为本技术第三传动系统的动作状态示意图之一。图7为本技术第三传动系统的动作状态示意图之二。图8为本技术第四传动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四传动系统的动作状态示意图之一。图10为本技术第四传动系统的动作状态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和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针织机的传动机构,其具有一连接于马达(图中未示)上的主轴1,并可受马达驱动而转动,该主轴I跨设在针织机的两侧壁W、W’上,并设有四个传动系统2、3、4、5,可分别通过主轴I的转动产生对应的动作而共同形成织布的动作。其中,第一传动系统2具有两组皮带轮20,其设于针织机的两侧壁W、Ψ间,该二组皮带轮20包括有设于该主轴I上的第一及第二驱动轮21和21’及受该驱动轮21和21’带动的第一及第二从动轮22和22’,该两个从动轮22和22’与两个驱动轮21和21’呈上下排列,且各从动轮22和22’的轴面上位于非中心处分别枢设有一横向的第一连杆23和23’,其末端枢接至一针座24。如此,当主轴I转动时,两组皮带轮20随之转动,而使该从动轮22和22’上的第一连杆23和23’产生类似曲柄的动作,而带动该针座24前后往复位移,以供该针座24向前位移时勾取交织于纵线间的横线,并于针座24向后位移时将横线拉回而逐渐织出布。再请参阅图3,其为本技术的第二传动系统3,此传动系统3是自该针座24延伸而出,其具有一设于该针座24 —侧的第二连杆31,该第二连杆31沿着该针座24往复位移的方向而呈水平伸出,并枢接于一摆动件30的一侧上,其中该摆动件30枢设于侧壁W上而可被该第二连杆31推动而枢摆,且该摆动件30的另一侧枢设有一与该第二连杆31略呈垂直且朝上延伸的第三连杆32,该第三连杆32又枢接于一与该第三连杆32略呈垂直方向延伸的第四连杆33,该第四连杆33再与一跨设于二侧壁(图中仅示其一 W)间的经纱针板34枢接。如此,通过第一传动系统2推动该针座24往复位移,且通过该第二、第三、第四连杆31、32、33及该摆动件30的转向传动,而令该经纱针板34产生与该第三连杆32恰相对反向的上下往复位移。具体地说,如图4和图5所示,该针座(图中未示)带动该第二连杆 31产生同步的往复位移,进而推动该摆动件30产生往复的枢摆,而于摆动件30枢摆时,同时带动该第三连杆32产生上下的往复位移,再带动该第四连杆33形成类似枢摆的动作,而令枢接于该第四连杆33另一端的经纱针板34产生与该第三连杆32相对反向的上下往复位移。再请参看图3,自该第一从动轮22延伸出本技术的第三传动系统4,其于该第一从动轮22的心轴221末端设有一伞形齿轮222,以与一设有另一伞形齿轮401的第一传动轴40连接,其中该第一传动轴40与该第一从动轮的心轴221相互垂直且以二者的伞形齿轮222、401相互啮合连接,而该第一传动轴40上枢设有一可于第一传动轴40转动时产生往复位移的第一顶推件,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针织机的传动机构,其包括有一主轴及一马达,主轴连接于该马达上,其特征在于:该主轴上设有两组皮带轮,该两组皮带轮包括有设于该主轴上的第一及第二驱动轮及被各驱动轮以皮带分别带动的第一及第二从动轮,各从动轮分别于其轴面上非中心处枢设有一第一连杆,且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分别枢接于一针座,该针座受前述各构件一连串的带动而产生水平方向的往复位移;该针座上还设有一沿其位移方向伸出的第二连杆,且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一摆动件的一侧,其中该摆动件枢设于一壁上并可被该第二连杆推动而枢摆,且该摆动件的另一侧枢设有一朝上延伸的第三连杆,该第三连杆还枢接于一橫向延伸的第四连杆,该第四连杆与一经纱针板枢接,该针座的往复位移通过该第二、第三、第四连杆及该摆动件的转向传动令该经纱针板产生与该第三连杆恰相对反向的上下往复位移;该第一从动轮的心轴末端设有一伞形齿轮,并以其与一设有另一伞形齿轮的第一传动轴连接,其中该第一传动轴与该第一从动轮的心轴相互垂直且以二者的伞形齿轮相互啮合连接,且该第一传动轴上枢设有一可于第一传动轴转动时产生往复位移的第一顶推件,该第一顶推件的末端枢接至该经纱针板,供顶推该经纱针板令其形成左右的往复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宥玮
申请(专利权)人:立享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