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4988 阅读:4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培养皿,该培养皿包括圆台底座1,组合体外壁2,培养皿盖体3,组合体外壁凸起4,圆台底座1和与之活动连接的组合体外壁2组成培养皿皿体,利用材料本身的摩擦力,并利用过盈配合和几何自锁实现皿体的紧固连接,组合体外壁凸起4用来支撑培养皿盖体3,防止培养皿盖体3的上底接触到培养基,上述组合连接方式均保证了培养皿的密闭性和无菌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简化了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培养的步骤,并保证了培养皿的密闭性和无菌性,在采样过程中不易感染杂菌,提高了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的采样效率和样品结果的准确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培养皿。此培养皿能够对物体表面微生物进行直接取样,取样后立即开始培养,省略了微生物样品的转移过程,提高了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的采样效率和样品结果的准确率。
技术介绍
微生物采样涉及医疗、食品卫生、制药工业、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而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更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对于物体表面的微生物采样,主要是用消毒拭子擦拭待测物体表面,再将采样后拭子转移至缓冲液中洗脱,然后将洗脱液转移至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而,效果最好的消毒拭子对微生物的释放率也仅有90%,难免会造成微生物样品的损失,且该操作过程繁琐,时间缓慢,极易染菌,这些缺点都会对待测物体表·面的微生物计数造成较大误差。因此,如何简化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过程就成为了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点,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培养皿,该培养皿包括圆台底座1,组合体外壁2,培养皿盖体3,组合体外壁凸起4,圆台底座I和与之活动连接的组合体外壁2组成培养皿皿体,利用材料本身的摩擦力,并利用过盈配合和几何自锁实现皿体的紧固连接,组合体外壁凸起4用来支撑培养皿盖体3,防止培养皿盖体3的上底接触到培养基,上述组合连接方式均保证了培养皿的密闭性和无菌性。该培养皿采用透明且有一定硬度的耐高温耐腐蚀的有机复合高分子材料,圆台底座I的下内径为3-10cm,上内径为4-1 lcm,高度为l_2cm,组合体外壁2的上内径为5_12cm,组合体外壁2的整体高度为l_5cm,组合体外壁2的圆台高度要大于或等于圆台底座I的高度,保证组合体外壁2的下内径与圆台底座I的上外径在拉伸时无缝紧固连接,组合体外壁凸起4的厚度为O. 1-0. 2cm,培养皿盖体3的内径大于组合体外壁2的边缘外径O. 1-0. 2cm,培养皿盖体3的高度为l-2cm。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简化了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培养的步骤,并保证了培养皿的密闭性和无菌性,在采样过程中不易感染杂菌,提高了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的采样效率和样品结果的准确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装置拉伸时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收缩时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装置的俯视图。图中I是圆台底座,2是组合体外壁,3是培养皿盖体,4是组合体外壁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范围。如图I和图2所示的一种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培养皿,包括圆台底座I,组合体外壁2,培养皿盖体3,组合体外壁凸起4,圆台底座I与与之活动连接的组合体外壁2组成培养皿皿体,利用材料本身的摩擦力,并利用过盈配合和几何自锁实现皿体的紧固连接,组合体外壁凸起4用来支撑培养皿盖体3,防止培养皿盖体3的上底接触到培养基,上述组合连接方式均保证了培养皿的密闭性和无菌性。灭菌消毒后的该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培养皿在无菌操作台中打开盖体,并将该培养皿组合体外壁2伸出,如图I,将已高压灭菌的培养基注入该培养皿,至组合体外壁2圆筒高度的一半,盖上培养皿盖体3,等待培养基凝固。待培养基冷凝后进行取样,取样时将组合体外壁2缩回,如图2,此时形成一个凸起培养基表面,用此凸起培养基表面轻轻压在待测物体表面,直接取样。取样后立即将组合体外壁2伸出,如图I,盖上培养基盖体3,放入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权利要求1.一种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培养皿,其特征在于该培养皿包括圆台底座(I),组合体外壁(2),培养皿盖体(3),组合体外壁凸起(4),圆台底座(I)和与之活动连接的组合体外壁(2)组成培养皿皿体,利用材料本身的摩擦力,并利用过盈配合和几何自锁实现皿体的紧固连接,组合体外壁凸起(4)用来支撑培养皿盖体(3),防止培养皿盖体(3)的上底接触到培养基,上述组合连接方式均保证了培养皿的密闭性和无菌性。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物体表面微生物米样培养皿,其特征在于该培养皿采用透明且有一定硬度的耐高温耐腐蚀的有机复合高分子材料,圆台底座(I)的下内径为3-10cm,上内径为4-llcm,高度为l_2cm,组合体外壁(2)的上内径为5_12cm,组合体外壁(2)整体高度为l-5cm,组合体外壁(2)的圆台高度要大于或等于圆台底座(I)的高度,保证组合体外壁(2)的下内径与圆台底座(I)的上外径在拉伸时无缝紧固连接,组合体 外壁凸起(4)的厚度为O. 1-0. 2cm,培养皿盖体(3)的内径大于组合体外壁(2)边缘外径O.1-0. 2cm,培养皿盖体(3)的高度为l_2c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培养皿,该培养皿包括圆台底座1,组合体外壁2,培养皿盖体3,组合体外壁凸起4,圆台底座1和与之活动连接的组合体外壁2组成培养皿皿体,利用材料本身的摩擦力,并利用过盈配合和几何自锁实现皿体的紧固连接,组合体外壁凸起4用来支撑培养皿盖体3,防止培养皿盖体3的上底接触到培养基,上述组合连接方式均保证了培养皿的密闭性和无菌性。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简化了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培养的步骤,并保证了培养皿的密闭性和无菌性,在采样过程中不易感染杂菌,提高了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的采样效率和样品结果的准确率。文档编号C12M1/22GK202643697SQ201220272398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专利技术者刘红, 孙伊, 张厚凯 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培养皿,其特征在于:该培养皿包括圆台底座(1),组合体外壁(2),培养皿盖体(3),组合体外壁凸起(4),圆台底座(1)和与之活动连接的组合体外壁(2)组成培养皿皿体,利用材料本身的摩擦力,并利用过盈配合和几何自锁实现皿体的紧固连接,组合体外壁凸起(4)用来支撑培养皿盖体(3),防止培养皿盖体(3)的上底接触到培养基,上述组合连接方式均保证了培养皿的密闭性和无菌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孙伊张厚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