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包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362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48
一种新型包装袋,包括:袋体、卷折线、间切线、剪切线、口部折线、封口折料、针脚夹料、底部卷折料、上、下针脚线;其特征在于:袋体为袋体片材,其底部置有卷折线,卷折线外侧是底部卷折料,靠近袋口的一端设置间切线,间切线一端延至袋体边缘,另一端至另一边缘8~10cm处止,以该处端点为起点至袋体口部端置有剪切线,剪切线垂直于间切线,间切线与剪切线构成部分为针脚夹料,间切线与剪切线的交点处至袋体的近边缘设置口部折线,且口部折线与袋体的边缘线夹角为45度,口部折线与剪切线之间余料为封口折料;针脚夹料沿间切线内折,封口折料沿口部折线内折,沿折于袋内的针脚夹料的中线、卷折线将两端部向袋体翻折压实,经上、下针脚线与袋体密切缝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袋。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建筑行业中,水泥的应用一直是建筑材料的主体,由于水泥为粉末状,因此水泥的包装运输多以袋装、散装为主,而散装水泥虽然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但长途运输或长期存放不易确保质量,易吸收水分降低其强度,因此使用带有覆膜的包装袋是水泥生产厂家的首选。这种包装袋因带有覆膜,上下两端经折卷缝合,增加了包装袋的强度,在搬运过程中即使无意的摔放,也不会导致破裂,同时减少了粉尘飞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覆膜的应用减少了对水分的吸收,确保搬运和存放期间的水泥质量。但是,由于水泥在生产包装过程中是以空压注入式,即在注入初期包装袋处于双层紧密贴合的状态,随着水泥的进入 底端缝合口在水泥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实,而在注入过程中在尚未装满的时候,包装袋的空余部分在空气压力作用下会鼓胀起来,此时包装袋的上口缝合的针脚处就会有粉尘泄露出来,造成生产环境的污染,给操作人员带来不便,也浪费了材料增加了成本。如何减少包装过程中的漏粉量及生产车间的扬尘量,我国制定了包装袋的制作标准,但是传统的包装袋一直难以达到这个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公开了一种新型包装袋。主要包括袋体(I)、卷折线(2)、间切线(3)、剪切线(4)、口部折线(5)、封口折料(6)、针脚夹料(7)、底部卷折料(8)、上、下针脚线(9、9’);其特征在于袋体(I)系一段圆筒状编织材料,预压为长方形袋体片材,且两边缘对称内折,两端部为敞口状,其底部置有卷折线(2),卷折线(2)外侧是底部卷折料(8),靠近袋口的一端设置间切线(3),间切线(3)的一端直达袋体(I)的边缘,另一端靠近袋体(I)的另一边缘8 IOcm处止,以该端点为起点至袋体口部端置有剪切线,剪切线(4)垂直于间切线(3)平行于袋体(I)的两边缘,由间切线(3)、剪切线(4)构成的部分为针脚夹料(7),间切线(3)与剪切线(4)的交点处至袋体(I)的近边缘之间设置口部折线(5),且口部折线(5)与袋体(I)的边缘线夹角为45度,口部折线(5)与剪切线(4)之间余料为封口折料(6);针脚夹料(7)沿间切线(3)内折,封口折料(6)沿口部折线(5)内折,形成一缺角长方形袋料,上、下针脚线(9、9’)分别置于将间切线(3)沿折于袋内的针脚夹料(7)的中线向袋底方向翻折压实的翻折部的中线处,以及将底部卷折料(8)沿卷折线(2)向袋口方向翻折形成的翻折部的中线处,并通过上、下针脚线(9、9’)将前述的翻折部与袋体(I)密切缝合。由于该技术在口部端缝合处内设置有针脚夹料(7 )增加了翻折部厚度,上、下针脚线(9、9’)的线穿过翻折部的针眼处较为密实,向袋内空压注入水泥灰过程中,袋体上部处于空压鼓胀状态,避免了针线缝合处针脚孔的粉尘泄露,保证了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也减少了产品的浪费;另外由于针脚夹料(7)与袋体材料系一体剪切而成,代替了人工添加纸带作为针脚夹料的工序,减化了生产工艺,节约生产成本,且这种连体式剪切、翻折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流水线操作,极大地提高了产量和质量。附图说明参见附图,图I是本技术片材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翻折工序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缝合后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I、图2及图3,一种新型包装袋,主要包括袋体(I)、卷折线(2)、间切线(3)、剪切线(4)、口部折线(5)、封口折料(6)、针脚夹料(7)、底部卷折料(8)、上、下针脚线(9、9’);将针脚夹料(7)沿间切线(3)内折,封口折料(6)沿口部折线(5)内折,形成一缺角长方形袋料,沿折于袋内的针脚夹料(7)的中线,将间切线(3)向袋底方向翻折压实,底部卷折料(8)沿卷折线(2)向袋口方向翻折,其翻折部中线处分别设置上、下针脚线(9、9’),并通过上、下针脚线(9、9’)将翻折部与袋体(I)密切缝合。使用时,水泥注入喷管经角口处的封口折料(6)插入袋内,在空压作用下水泥灰进入袋体内,注毕将注入喷管拔出袋口,封口折料(6 )的部分材料被顺带翻折即将注入口部封堵。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包装袋,主要包括袋体(I)、卷折线(2)、间切线(3)、剪切线(4)、口部折线(5)、封口折料(6)、针脚夹料(7)、底部卷折料(8)、上、下针脚线(9、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体(I)为一段圆筒状编织材料,预压为长方形袋体片材,且两边缘对称内折,两端部为敞口状,其底部置有卷折线(2 ),卷折线(2 )外侧是底部卷折料(8 ),靠近袋口的一端设置间切线(3),间切线(3)的一端直达袋体(I)的边缘,另一端靠近袋体(I)的另一边缘8 IOcm处止,以该端点为起点至袋体口部端置有剪切线(4),剪切线(4)垂直于间切线(3)平行于袋体(I)的两边缘,由间切线(3)、剪切线(4)构成的部分为针脚夹料(7),间切线(3)与剪切线(4)的交点处至袋体(I)的近边缘之间设置口部折线(5),且口部折线(5)与袋体(I)的边缘线夹角为45度,口部折线(5 )与剪切线(4)之间余料为封口折料(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脚夹料(7)沿间切线(3)内折,所述的封口折料(6)沿口部折线(5)内折,形成一缺角长方形袋料,所述的上、下针脚线(9、9’)分别设置于将间切线(3)沿折于袋内的针脚夹料(7)的中线向袋底方向翻折压实的翻折部的中线处以及将底部卷折料(8)沿卷折线(2)向袋口方向翻折的翻折部的中 线处,并通过上、下针脚线(9、9’ )将前述的翻折部与袋体(I)密切缝合。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包装袋,包括袋体、卷折线、间切线、剪切线、口部折线、封口折料、针脚夹料、底部卷折料、上、下针脚线;其特征在于袋体为袋体片材,其底部置有卷折线,卷折线外侧是底部卷折料,靠近袋口的一端设置间切线,间切线一端延至袋体边缘,另一端至另一边缘8~10cm处止,以该处端点为起点至袋体口部端置有剪切线,剪切线垂直于间切线,间切线与剪切线构成部分为针脚夹料,间切线与剪切线的交点处至袋体的近边缘设置口部折线,且口部折线与袋体的边缘线夹角为45度,口部折线与剪切线之间余料为封口折料;针脚夹料沿间切线内折,封口折料沿口部折线内折,沿折于袋内的针脚夹料的中线、卷折线将两端部向袋体翻折压实,经上、下针脚线与袋体密切缝合。文档编号B65D30/10GK202642338SQ20122011711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专利技术者不公告专利技术人 申请人:江苏森帝塑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包装袋,主要包括:袋体(1)、卷折线(2)、间切线(3)、剪切线(4)、口部折线(5)、封口折料(6)、针脚夹料(7)、底部卷折料(8)、上、下针脚线(9、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体(1)为一段圆筒状编织材料,预压为长方形袋体片材,且两边缘对称内折,两端部为敞口状,其底部置有卷折线(2),卷折线(2)外侧是底部卷折料(8),靠近袋口的一端设置间切线(3),间切线(3)的一端直达袋体(1)的边缘,另一端靠近袋体(1)的另一边缘8~10cm处止,以该端点为起点至袋体口部端置有剪切线(4),剪切线(4)垂直于间切线(3)平行于袋体(1)的两边缘,由间切线(3)、剪切线(4)构成的部分为针脚夹料(7),间切线(3)与剪切线(4)的交点处至袋体(1)的近边缘之间设置口部折线(5),且口部折线(5)与袋体(1)的边缘线夹角为45度,口部折线(5)与剪切线(4)之间余料为封口折料(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森帝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