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355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包装盒,包含外盒体及内衬体。外盒体由盖体与盒体单元组成。内衬体容置于外盒体内。内衬体包含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一盖合部、第二盖合部、第四侧壁及第五侧壁。第一侧壁的底缘连接盒体单元的底面。第二侧壁弯折地连接于该第一侧壁的一侧缘。第三侧壁弯折地连接于第一侧壁的相对另一侧缘。第一盖合部弯折地连接第二侧壁的顶缘。第二盖合部弯折地连接第三侧壁的顶缘。第四侧壁弯折连接第二侧壁的另一侧缘,第四侧壁具有第一卡件与第一卡槽。第五侧壁弯折地连接第三侧壁的另一侧缘,第五侧壁具有第二卡件与第二卡槽。地一卡件与第一卡槽分别地卡固第二卡槽与第二卡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ー种包装盒,且特别是有关于ー种电子产品包装盒。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市面上已贩售多种电子产品,而电子产品内部的电子元件精密度高且脆弱。因此,为了避免电子产品及其相关配件在运送过程中受到撞击而损坏,以及降低商品在运送过程的损坏率,电子产品及其配件常会被装入具缓冲材的包装盒中。另夕卜,尚见有包装结构于外盒体折叠成型时,在其内部空间形成多个容置空间,使得包装盒设计结构复杂,并造成制造材料使用较多,折叠成型的方法繁琐,而产生加工成型费时,成本提闻的缺点。另外,另有包装结构设置多个隔板于外包装盒内,并以胶粘着的方式作空间的 区隔,然而此种结构不但増加成型时的人力、物カ及时间花费,同时更因粘着问题,而导致包装盒体不稳固、缓冲效果不佳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先前技术所造成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ー种包装盒以克服先前技术所造成的问题。根据本技术ー实施方式,ー种包装盒包含外盒体与内衬体。外盒体包含盒体单元与盖体。盖体用以盖合盒体单元。内衬体,以ー板体折叠形成并容置于外盒体内。内衬体包含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五侧壁、第一盖合部与第二盖合部。第一侧壁的底缘连接盒体单元的底面。第二侧壁弯折地连接于第一侧壁的一侧缘。第三侧壁弯折地连接于第一侧壁的相对另ー侧缘,其中第三侧壁与该第二侧壁相対。第一盖合部弯折地连接第二侧壁的顶缘且盖合于盒体单元的底面。第二盖合部弯折地连接第三侧壁的顶缘且盖合于盒体単元的底面。第四侧壁弯折地连接第二侧壁的另ー侧缘,其中第四侧壁具有第一卡件与第一卡槽。第五侧壁弯折地连接第三侧壁的另ー侧缘,其中第五侧壁具有第ニ卡件与第二卡槽且第二卡件与第二卡槽分别地卡固第一 ^槽与第一 ^N牛。在本技术ー实施方式中,第四侧壁与第五侧壁卡固结合后的顶缘的总长度大致上等于第一侧壁的顶缘的长度。在本技术ー实施方式中,内衬体置入外盒体后,外盒体与内衬体的外表面形成容置空间。在本技术ー实施方式中,第一盖合部进ー步包含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的边缘连接第二侧壁并弯折向下使第一弯折部贴合于第二側壁。在本技术ー实施方式中,第二盖合部进ー步包含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的边缘连接第三侧壁并弯折向下使第二弯折部贴合第三側壁。在本技术ー实施方式中,外盒体的盖体进ー步包含盖板、第一保护板以及第ニ保护板。第一保护板连接于盖板的侧边,其中第一保护板具有插件。第二保护板连接于盖板的相对另ー侧边,第二保护板具有插孔,其中插件插合插孔而组合固定第一保护板与第二保护板。在本技术ー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板与第二保护板组合后是朝向盒体单元的。在本技术ー实施方式中,第一盖合部具有第一拉孔用以开合第一盖合部。在本技术ー实施方式中,第二盖合部具有第二拉孔用以开合第二盖合部。在本技术ー实施方式中,盒体单元具有第一插合结构且盖体具有第二插合结构,第一插合结构插合第二插合结构用以固定盒体单元与盖体。本技术的包装盒的内衬体由第一侧壁 第五侧壁弯折后以第四侧壁与第五侧壁卡合固定而组成,因卡合固定的位置为内衬体的一侧边靠近中间偏向第二侧壁或偏向第三侧壁的位置,因此内衬体较不易因撞击而松开。然而,外盒体利用第一保护板插合第二保护板后可増加外盒体的盖板的保护能力以保护盒体内部容置的物品。另外,本技术的包装盒的组装设计可减少组装的时间并降低材料成本,因此可减少产品包装时额外的重量同时减少运输成本。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图I是绘示依照本技术ー实施方式的ー种包装盒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绘示本技术ー实施方式的ー种包装盒的内衬体的展开图;图3是绘示图2所示的ー种包装盒的内衬体的立体图;图4是绘示本技术ー实施方式的ー种包装盒的外盒体的展开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包装盒110:外盒体112:盒体单元113:底面114:侧板115:前侧板116:后侧板117:延伸板118:加强部119:第一插合结构119a:第一插件119b :第一插孔122 :盖体124 :盖板125 :前盖板126 :第一保护板126a :插件127 :侧盖板128:第二保护板128a:插孔129 :第二插合结构129a :第二插件129b :第二插孔130:内衬体132 :第一侧壁134 :第二侧壁136:第三侧壁138:第四侧壁138a :第--H牛138b 第--^槽139 :第五侧壁139a :第二卡槽139b :第二卡件141 :折线141a :折线142 :第一盖合部142a :第一拉孔142b :第一侧板142c:第一顶板144:第二盖合部144a :第二拉孔144b :第二侧板144c :第二顶板146 :第一弯折部148 :第二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任何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了解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专利技术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请參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技术ー实施方式的ー种包装盒100的外观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包装盒100包含外盒体110与内衬体130。外盒体110包含盒体单元112与盖体122。盖体122用以盖合盒体单元112。其中外盒体110由一板体一体成形折叠而成,内衬体130亦由一板体一体成形折别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板体可为瓦楞纸板体或为瓦楞纸与雪铜纸混合的板体。内衬体130可容置入外盒体110的盒体单元112内,以増加分隔空间并加强包装盒100的收纳能力。内衬体130置入盒体单元112后,因内衬体130的尺寸设计使外盒体110的盒体单元112的内表面与内衬体130的外表面进ー步形成一容置空间,可用以收纳产品的零件。外盒体110的盖体122具有盖板124、第一保护板126与第二保护板128,第一保护板126的插件126a插合入与第二保护板128的插孔128a后,使第一保护板126组合第ニ保护板128而与盖板124叠合,进而增加盖体122的平面厚度,因此可加强盖体122的保护能力。请參照图2,其绘示本技术ー实施方式的ー种包装盒100的内衬体130的展开图。如图2所示,内衬体130是以ー板体折叠形成,此板体先利用折线141a上折后,再利用折线141折叠形成第一侧壁132、第二侧壁134、第三侧壁136、第四侧壁138及第五侧壁139。其中第四侧壁138具有第一卡件138a与第一卡槽138b,第五侧壁139具有第二卡件139b与第二卡槽139a。第二卡件139b与第二卡槽139a可分别地卡固第—^槽138b与第ー卡件138a,因此第一侧壁132、第二侧壁134、第三侧壁136、第四侧壁138及第五侧壁139分别依折线141而弯折后,在第四侧壁138与第五侧壁139处连接形成一容置空间。第二侧壁134连接第一弯折部146的ー边缘,第一弯折部146可弯折后贴附于第ニ侧壁134。另外,第一弯折部146相对ー边缘连接第一盖合部142。第一盖合部142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第一侧板142b,顶侧设置有一第一顶板142c。第一盖合部142的两第一侧板142b与一第一顶板142c可以一方向弯折形成一容置空间。第三侧壁136连接第二弯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盒体,包含一盒体单元与一盖体,其中该盖体用以盖合该盒体单元;以及一内衬体,以一板体折叠形成并容置于该外盒体内,该内衬体包含:一第一侧壁,该第一侧壁的底缘连接该盒体单元的底面;一第二侧壁,弯折地连接于该第一侧壁的一侧缘;一第三侧壁,弯折地连接于该第一侧壁的另一侧缘,其中该第三侧壁与该第二侧壁相对;一第一盖合部,弯折地连接该第二侧壁的顶缘用以盖合于该盒体单元的底面;一第二盖合部,弯折地连接该第三侧壁的顶缘用以盖合于该盒体单元的底面;一第四侧壁,弯折地连接该第二侧壁的另一侧缘,其中该第四侧壁具有一第一卡件与一第一卡槽;以及一第五侧壁,弯折地连接该第三侧壁的另一侧缘,其中该第五侧壁具有一第二卡件与一第二卡槽且该第二卡件与该第二卡槽分别地卡固该第四侧壁的该第一卡槽与该第一卡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慧君
申请(专利权)人:仁宝资讯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