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不同厚度的袋条进行输送的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该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由机架、主夹料单元、副夹料单元、主齿轮传动单元、副齿轮传动单元、一驱动轴和一从动轴构成。其中,主夹料单元与副夹料单元并排设于机架的一侧,主齿轮传动单元设于主夹料单元的一侧,副齿轮传动单元设于副夹料单元的一侧且与主齿轮传动单元并排设置。主夹料单元和主齿轮传动单元的下端共同可转动地连接于驱动轴,副夹料单元和副齿轮传动单元下端共同可转动地连接于从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可根据袋条的不同情况自适应调整传输间隙的宽度,避免了因料袋太厚而无法通过或被压碎、挤破。同时,提高了料袋的传输速率,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输送机构,尤其涉及ー种根据袋条的不同厚度自适应调整的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在制药和食品包装过程中,通常需要在包装袋中加入干燥剂。目前,该领域以基本实现自动化,通过输送机构自动传输干燥剂袋条,节省了很多人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エ作效率。但是,由于袋条的厚度不一致,目前,该领域的输送机构传输间隙宽度固定不变,根据袋条厚度的不同,设置了具有不同传输间隙宽度值的输送机构,不同袋条厚度的袋条需要通过不同的传输机构传输,増加了运作成本,同时对袋条厚度的均匀度要求也比较高。 若袋条的厚度大于传输间隙的宽度时,袋条便无法通过,且很容易被压碎、挤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料袋的厚度自适应调节传输间隙的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根据本技术的ー个方面,提供了 ー种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该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包括机架、主夹料单元、副夹料单元、主齿轮传动单元、副齿轮传动单元、一驱动轴和一从动轴,其中主夹料单元、副夹料单元、主齿轮传动单元、副齿轮传动单元依序设有能转动的第一、ニ、三、四同步带,主齿轮传动单元设有ー第一齿轮,副齿轮传动单元设有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主夹料单元与副夹料单元设于机架的ー侧,第一、ニ同步带相邻并留有夹住料袋向下输送的缝隙;主齿轮传动单元设于主夹料单元的ー侧,副齿轮传动单元设于副夹料单元的一侧且与主齿轮传动单元并排设置,第一、ニ齿轮相互啮合;主夹料単元与主齿轮传动单元均连接于驱动轴,副夹料单元和副齿轮传动单元均连接于所述从动轴,主夹料单元与副夹料单元间通过弾性元件连接以使第二同步带与第一同步带间所述缝隙根据袋条厚度不同自适应调整。当料袋厚度大于第一、ニ同步带间缝隙宽度时,料袋向外推动副夹料単元,使缝隙的宽度适应干燥剂的厚度而顺利通过,此时弹性单元处于拉伸状态,当料袋较厚部位通过间隙后,副夹料单元在弹性单元的回复力作用下复位,从而达到根据袋条的不同情况自适应调整的目的,避免了因料袋太厚而无法通过或被压碎、挤破。同时,提高了料袋的传输速率,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夹料单元还包括有一第一基板、一第一护板、一第一下滚轮和一第一上滚轮,其中第一上滚轮位于第一下滚轮的正上方,第一基板与第一护板分别设于第一下滚轮及第一上滚轮的两侧,第一基板与第一护板的下端套设于驱动轴,第一基板与第一护板的上端通过ー第一连接轴相连,第一下滚轮固定于驱动轴上,第一上滚轮套设于第一连接轴上,第一同步带套设于第一下滚轮和第一上滚轮上并在驱动轴的带动下与驱动轴同步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副夹料单元还包括有一第二基板、一第二护板、一第二下滚轮和一第二上滚轮,其中第二上滚轮位于第二下滚轮的正上方,第二基板与第二护板分别设于第二下滚轮及第ニ上滚轮的两侧,第二基板与第二护板的下端套设于从动轴,第二基板与第二护板的上端通过ー第二连接轴相连,第二下滚轮固定于从动轴上,第二上滚轮套设于第二连接轴上,第二同步带套设于第二下滚轮和第二上滚轮上并在从动轴的带动下与从动轴同步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副夹料单元上端设有两个第一转接臂,副夹料单元上方设有一第一枢接轴,两个第一转接臂分别设于副夹料单元的两侧且其一端枢接于第二连接轴,另一端向上枢接于第一枢接轴;副夹料单元下端与副齿轮传动单元共同可转动地连接于从动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齿轮传动单元 还包括有一第三基板、一第三护板、一第三下滚轮和一第三上滚轮,其中第三上滚轮(48)与第一齿轮(404)相连呈一体,且位于第三下滚轮的正上方,第三基板与第三护板分别设于第三下滚轮及第三上滚轮的两侧,第三基板与第三护板的下端套设于驱动轴,第三基板与第三护板的上端通过ー第三连接轴相连,第三下滚轮固定于驱动轴上,第三上滚轮及第ー齿轮套设于第三连接轴上,第三同步带套设于第三下滚轮和第三上滚轮上,第三下滚轮、第三同步带、第三上滚轮及第一齿轮在驱动轴的带动下与驱动轴同步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副齿轮传动单元还包括有一第四基板、一第四护板、一第四下滚轮和一第四上滚轮,其中第四上滚轮(58)与第二齿轮(504)相连呈一体,且位于第四下滚轮的正上方,第四基板与第四护板本别设于第四下滚轮及第四上滚轮的两侧,第四基板与第四护板的下端套设于从动轴,第四基板与第四护板的上端通过ー第四连接轴相连,第四下滚轮固定于从动轴上,第四上滚轮及第ニ齿轮套设于第四连接轴上,第四同步带套设于第四下滚轮和第四上滚轮上,第二齿轮、第四上滚轮及第四同步带在第一齿轮的带动下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三下滚轮及从动轴同步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齿轮传动单元的第三护板上端具有朝向副齿轮传动单元的延伸部,副齿轮传动单元的第四护板的上端叠设于延伸部上,第四连接轴依次穿过第四护板、延伸部、第二齿轮、第四上滚轮和第四基板,使第三连接轴与第四连接轴间的距离固定,使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夹料单元上下两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机架ー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轴从机架的反面引入并依次穿过机架、第一基板、第一下滚轮、第一护板、第三基板、第三下滚轮和第三护板;驱动轴由步进电机直接驱动或由步进电机驱动链条传动系统,并依靠链轮而间接驱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兀件包括ー对第一弹簧和ー对第二弹簧,第一弹簧为两条,分别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第一护板与第二护板顶部连接并保持张紧的复位状态,第ニ弹簧为两条,分别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第一护板与第二护板底部连接并保持张紧的复位状态。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ー实施方式中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I中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的左视图;图3为图I中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的右视图;图4为图I中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中主、副夹料单元的仰视图;图5为图I中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中主、副夹料单元的俯视图;图6至图9为图 I中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的传输袋条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图I至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如图I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由机架10、主夹料单元20、副夹料单元30、主齿轮传动单元40、副齿轮传动单元50、一驱动轴60和ー从动轴70构成。其中,主夹料单元20与副夹料单元30并排设于机架10的ー侧,主齿轮传动单元40设于主夹料单元20的ー侧,副齿轮传动单元50设于副夹料单元30的ー侧且与主齿轮传动単元40并排设置。主夹料单元20和主齿轮传动单元40的下端共同连接于驱动轴60,副夹料单元30和副齿轮传动单元50下端共同连接于从动轴70。如图2所示,主夹料单元20包括有一第一基板24、一第一护板26、一第一下滚轮27、一第一上滚轮28和一第一同步带22。其中第一下滚轮27及第一上滚轮28为同步轮。第一下滚轮27固定于驱动轴60上,第一基板24与第一护板26位于第一下滚轮27的两侧,且第一基板24与第一护板26下端均通过ー轴承套设于驱动轴60上,其中,第一基板24与机架10相邻。第一基板24与第一护板26的上端通过ー第一连接轴29相连,且第一基板24、第一护板26与第一连接轴29固定连接,第一上滚轮28通过ー轴承套设于第一连接轴29上,且位于第一下滚轮27的正上方。第一同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适应袋条输送机构,用于将袋条进行输送,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主夹料单元(20)、副夹料单元(30)、主齿轮传动单元(40)、副齿轮传动单元(50)、一驱动轴(60)和一从动轴(70),所述主夹料单元(20)、副夹料单元(30)、主齿轮传动单元(40)、副齿轮传动单元(50)依序设有能转动的第一、二、三、四同步带(22、32、42、52),所述主齿轮传动单元(40)设有一第一齿轮(404),所述副齿轮传动单元(50)设有与第一齿轮(404)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504),所述主夹料单元(20)与副夹料单元(30)设于机架的一侧,所述第一、二同步带(22、32)相邻并留有夹住料袋向下输送的缝隙(80),所述主齿轮传动单元(40)设于主夹料单元(20)的一侧,所述副齿轮传动单元(50)设于副夹料单元(30)的一侧且与主齿轮传动单元(40)并排设置,所述第一、二齿轮(404、504)相互啮合,所述主夹料单元(20)与主齿轮传动单元(40)均连接于驱动轴(60),所述副夹料单元(30)和副齿轮传动单元(50)均连接于所述从动轴(70),所述主夹料单元(20)与副夹料单元(30)间通过弹性元件连接以使第二同步带(32)与第一同步带(22)间所述缝隙(80)根据袋条厚度不同自适应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季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恒力医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