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密机的进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69351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浓密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浓密机的进料系统。其包括加料管、分料环、导流板及稳流筒,所述稳流筒包括前料筒、分支料筒及稀释槽,所述加料管出口与所述前料筒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前料筒的出口与所述分支料筒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分支料筒分两路沿所述稀释槽的切线方向与所述稀释槽相连通,所述稀释槽的内侧设有所述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下方设有所述分料环,所述分料环呈伞状设置,所述稀释槽的上方还设有第一凝剂管,所述第一凝剂管通过凝剂料斗将絮凝剂送至所述分料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料分布均匀,使浆液高效的均化,并使浆液与絮凝剂完全混合,达到层流沉降的效果,增大了单位面积浓密机的处理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浓密机
,尤其涉及一种浓密机的进料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矿山选矿、尾矿处理、污水处理等行业浓密机需求旺盛,其中高效浓密机在整个行业占据绝大部分比例。所谓高效浓密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絮凝剂添加方式,大量试验和现场工况证明,絮凝剂在层流沉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使细小颗粒形成絮团状,加快沉降速度;其二,浓密机连续运行时间长,基本无需停机检修。这两方面可大大提高浓密机的处理能力。现有的浓密机进料系统一般是浆液经过送料槽直接落入位于浓密机中央的环绕转轴的料井中,然后流经料井落到转耙上,这种进料结构虽然简单,但存在如下不足一是由于料路集中注流,不便于浆液与絮凝剂均匀混合,也形不成层流沉降的效果,而且浆液从浓密机的中央进入,达不到预混效果;二是浆液不经脱气,难免出现 固体颗粒附着在气泡上导致漂浮沉降现象;三是当浆液浓度变化时,不能适时调整浆液浓度,不利于达到较好的沉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浓密机在进料方面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浓密机的进料系统。其可有效提高浓密机的沉降效率,提高单位面积浓密池的处理量。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浓密机的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管、分料环、导流板及稳流筒,所述稳流筒包括前料筒、分支料筒及稀释槽,所述加料管出口与所述前料筒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前料筒的出口与所述分支料筒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分支料筒分两路沿所述稀释槽的切线方向与所述稀释槽相连通,所述稀释槽的内侧设有所述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下方设有所述分料环,所述分料环呈伞状设置。所述稀释槽的上方还设有第一凝剂管,所述第一凝剂管通过凝剂料斗将絮凝剂送至所述分料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进料系统采用稀释槽、分料环和导料板,经絮凝的进料浆液沿稀释槽运动,并向下扩散,在分料环的作用下,布料更加均匀,浆液射程更远,基本可以利用整个浓密机的沉降面积使得浆液能高效的均化,并实现了与絮凝剂完全混合,层流沉降的效果;这种布料方式,将垂直进料更改为平流进料方式,有效缓解加料时对浓密机物料压缩区的冲击,同时增大了单位面积浓密机的处理量,选择时浓密机直径更小,沉降效果更明显。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稀释槽包括内筒壁及外筒壁,在所述外筒壁上还设有高度可调的稀释齿环。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进料浓度较大,分料沉降效果不明显时,可调节稀释齿环的高度,上层澄清液通过内外筒壁间隙进入稳流筒,与进料浆液进行混合,降低浓度,提高浆液的流动性。进一步,所述加料管的上方还设有第二凝剂管。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浆液在前料筒中就开始絮凝,以提高絮凝效果。进一步,所述加料管和前料筒之间还设有脱气槽。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脱气槽,可以避免固体颗粒附着在气泡上,造成“降落伞”沉降现象。附图说明 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附图中,各个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1、加料管;2、凝剂料斗;3、稳流筒;3_1、前料筒;3-2、分支料筒;3-3、稀释槽;4、内筒壁;5、外筒壁;6、脱气槽;7、稀释齿环;8、分料环;9、导流板;10、第一凝剂管;11、第二凝剂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I到图3所示,一种浓密机的进料系统,包括加料管I、分料环8、导流板9及稳流筒3,所述稳流筒3包括前料筒3-1、分支料筒3-2及稀释槽3-3,所述加料管I出口与所述前料筒3-1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前料筒3-1的出口与所述分支料筒3-2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分支料筒3-2分两路沿所述稀释槽3-3的切线方向与所述稀释槽3-3相连通,所述稀释槽3-3的内侧设有所述导流板9,所述导流板9的下方设有所述分料环8,所述分料环8呈伞状设置。所述稀释槽3-3的上方还设有第一凝剂管10,所述第一凝剂管10通过凝剂料斗2将絮凝剂送至所述分料环8。所述稀释槽3-3包括内筒壁4及外筒壁5,在所述外筒壁5上还设有高度可调的稀释齿环7。所述稀释齿环7的高度依靠固定在其上面的螺杆手动调节。所述加料管I的上方还设有第二凝剂管11。所述加料管I和前料筒3-1之间还设有脱气槽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加料管I将带有一定初始速率的浆液引入脱气槽6,同时在加料管I中通过第二凝剂管11添加一定量的絮凝剂,脱气槽6中浆液脱气消能,垂直进料转换为水平给料,浆液直接进入内筒壁4内部并沿内筒壁4上的导流板9切线给料,导流板9可将进料浆液均布在整个稳流筒3内筒壁4内,内筒壁4内浆液混合絮凝剂后向下沉降,经分料环8作用后沿抛物线轨迹运动抛出,能有效减少对底层压缩区的直接冲击。浓密机池体分为上层澄清区、中间过渡区及底层压缩区,所述上层澄清区的液位高度与稳流筒的外筒壁5相当。通过调节稀释齿环7的高度,上层部分澄清液利用文丘里原理进入稳流筒3,对浆液进行稀释,提高沉降效率。当进料浆液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时沉降效果最佳,浓度过高影响效率,则需要稀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浓密机的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管(I)、分料环(8)、导流板(9)及稳流筒(3),所述稳流筒(3)包括前料筒(3-1)、分支料筒(3-2)及稀释槽(3-3),所述加料管(I)出口与所述前料筒(3-1)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前料筒(3-1)的出口与所述分支料筒(3-2 )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分支料筒(3-2 )分两路沿所述稀释槽(3-3 )的切线方向与所述稀释槽(3-3)相连通,所述稀释槽(3-3)的内侧设有所述导流板(9),所述导流板(9)的下方设有所述分料环(8),所述分料环(8)呈伞状设置,所述稀释槽(3-3)的上方还设有第一凝剂管(10 ),所述第一凝剂管(10 )通过凝剂料斗(2 )将絮凝剂送至所述分料环(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浓密机的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槽(3-3)包括内筒壁(4)及外筒壁(5),在所述外筒壁(5)上还设有高度可调的稀释齿环(7)。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浓密机的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管(I)的上方还设有第二凝剂管(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浓密机的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管(I)和前料筒(3-1)之间还设有脱气槽(6)。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浓密机的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管(I)和前料筒(3-1)之间还设有脱气槽(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浓密机
,具体公开了一种浓密机的进料系统。其包括加料管、分料环、导流板及稳流筒,所述稳流筒包括前料筒、分支料筒及稀释槽,所述加料管出口与所述前料筒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前料筒的出口与所述分支料筒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分支料筒分两路沿所述稀释槽的切线方向与所述稀释槽相连通,所述稀释槽的内侧设有所述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下方设有所述分料环,所述分料环呈伞状设置,所述稀释槽的上方还设有第一凝剂管,所述第一凝剂管通过凝剂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浓密机的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管(1)、分料环(8)、导流板(9)及稳流筒(3),所述稳流筒(3)包括前料筒(3?1)、分支料筒(3?2)及稀释槽(3?3),所述加料管(1)出口与所述前料筒(3?1)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前料筒(3?1)的出口与所述分支料筒(3?2)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分支料筒(3?2)分两路沿所述稀释槽(3?3)的切线方向与所述稀释槽(3?3)相连通,所述稀释槽(3?3)的内侧设有所述导流板(9),所述导流板(9)的下方设有所述分料环(8),所述分料环(8)呈伞状设置,所述稀释槽(3?3)的上方还设有第一凝剂管(10),所述第一凝剂管(10)通过凝剂料斗(2)将絮凝剂送至所述分料环(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西冯友龙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桑尼核星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