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定甫专利>正文

促宫颈成熟球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8374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促宫颈成熟的医疗器具。针对目前引产效果差、引产质量低,引产中容易引发并发症,增加产妇及胎儿风险等问题,提供了一种与自然成熟相似,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促宫颈成熟球囊,主要是由囊体、囊管以及相互匹配的单向阀及注射器组成;所述囊体主要由底板、与其一体成形的可膨胀为球囊的薄膜,以及连通管组成,所述薄膜成形于底板一侧;所述囊管一端管口插入连通管,另一端管口与注射器注射口匹配;所述注射器、囊管、连通管、薄膜形成一个贯通腔体;所述单向阀装置于囊管近注射器管口端。实现了人工促宫颈成熟与自然宫颈成熟状态的相似,避免了由于促宫颈成熟手段不合理造成的孕妇及胎儿风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用于妇产科领域的医疗器具,特别是涉及ー种用于引产的医疗器具,更为具体的说是促宫颈成熟的医疗器具。
技术介绍
在妇产科领域,诱导分娩一直是业界探讨的重要课题,引产的成功与否同引产过程中宫颈条件的好坏密切相关,在宫颈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引产可能会导致产程延长、较高的剖宫产率和胎儿窘迫。单独应用催产素静脉滴注和引产期延长,高失败率及不适感相关,所以说找到安全、可靠的引产方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主要以药物为主,最常用的方法是阴道内堵塞前列腺素E a栓剂,然而人体组织具有吸收前列腺素的能力,容易产生腹泻、呕吐以及诱发子宫收缩等问题。而这种子宫收缩会持续较长时间,从而导致子宫过度刺激,甚至胎盘早剥,给胎儿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如何实现促宫颈成熟的过程与宫颈自然成熟的过程相似,避免这种风险是临床,特别是引产中最需要 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引产效果差、引产质量低,引产中容易引发并发症,增加产妇及胎儿风险等问题,提供了ー种与自然成熟相似,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促宫颈成熟球囊。本专利技术具体的技术方案是促宫颈成熟球囊,主要是由囊体、囊管以及相互匹配的单向阀及注射器组成;所述囊体主要由底板、与其一体成形的可膨胀为球囊的薄膜,以及连通管组成,所述薄膜成形于底板ー侧;所述囊管一端管ロ插入连通管,另一端管ロ与注射器注射ロ匹配;所述注射器、囊管、连通管、薄膜形成一个贯通腔体;所述单向阀装置于囊管近注射器管ロ端。作为ー种改进,所述底板为圆头矩形板,所述底板的长宽比例为1.6:1。作为进一歩的改进,所述薄膜的壁厚为0. I、. 2mm,所述囊管管体的外径为 管体管壁厚度为1 1. 2mm。同时,作为一种优选,本专利技术还进ー步公开了所述囊管为乳胶囊管,所述薄膜为乳胶薄膜。最后,本专利技术还进ー步公开了所述底板的另ー侧还设置有防滑槽,所述防滑槽与底板短边平行设置。采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由于本专利技术公开了ー种新的促宫颈成熟球囊,并且这种球囊的促宫颈成熟过程与宫颈的自然成熟过程相似,不需要通过药物引产就可以起到与药物引产相似甚至比药物引产更好的引产效果,避免了由于药物引产产生的副作用,与其他直接以囊体作为置入体的技术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中薄膜是依附在底板上的,所以整体装置的操作性更强,同时在操作中,当需要置入时,底板可以挤压弯曲,当植入后,底板又具有一定的刚性,可以加强操作者对置入位置的调整カ和控制力。同时,由于在本专利技术中对底板的形状和规格尺寸做了优化,从而更加有利于底板,以及由底板形成的囊体置入体内。不仅如此,本专利技术还进ー步地对囊管、薄膜的尺寸做了公开,从而使得在使用时既可以保证其按照预想的胀大,又避免了在过度胀大后,材质崩裂,造成填充液外泄,影响手术安全的问题。最后,本专利技术还进ー步公开了防滑槽的设计,并且特别公开了所述的防滑槽与底板短边平行设置,从而当插入时,可以起到防滑作用,保证底板的定位准确、牢靠。综上所述,采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实现了人工促宫颈成熟与自然宫颈成熟状态的相似,避免了由于促宫颈成熟手段不合理造成的孕妇及胎儿风险。附图说明·图I为促宫颈成熟球囊示意图;图2为促宫颈成熟球囊底板后视图;图3为促宫颈成熟球囊使用状态參考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ー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幅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I如图I至图3所示,促宫颈成熟球囊,主要是由囊体I、囊管2以及相互匹配的单向阀3及注射器4组成;所述囊体I主要由底板11、与其一体成形的可膨胀为球囊的薄膜12,以及连通管13组成,所述薄膜12成形于底板11 ー侧;所述囊管2—端管ロ插入连通管13,另一端管ロ与注射器4注射ロ匹配;所述注射器4、囊管2、连通管13、薄膜12形成ー个贯通腔体;所述单向阀3装置于囊管2近注射器管ロ端。在本实施例中,底板为ー个长8cm,宽5cm的圆角矩形,薄膜为0. Imm的乳胶薄膜,囊管的管体外径为I. 5mm,管体管壁厚度为I. 0mm,材质选用乳胶囊管。在底板11的另ー侧上,还设置了防滑槽5,防滑槽5与底板11的短边平行设置,形成类似环状的结构。使用时,首先挤压底板11,由于底板11为软质的类橡胶类材质,所以可以顺利进入病患体内,此时,单向阀3的阀门是关闭状态,调整底板11至合适的位置,此时由于底板11具有一定的刚性,所以调整操作较为方便,当到达正确位置后,打开单向阀3,并且通过注射器4将水液或者气体注射到囊管2内,由于注射器4、囊管2、连通管13、薄膜12形成一个贯通腔体,所以注射的水液或者气体不断填充至底板11与其上的薄膜12形成的空间内,薄膜12胀大,进而带动宫颈胀大,从而形成较好的宫颈状态,便于生产。由于底板11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病患的病灶部位,且薄膜、囊管的相关尺寸均为适应性需求,与实施过程无关,所以不再累赘叙述。同时,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为手术用装置,所以各个材料均需要符合相关卫生标准。本专利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 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权利要求1.促宫颈成熟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宫颈成熟球囊主要是由囊体、囊管以及相互匹配的单向阀及注射器组成;所述囊体主要由底板、与其一体成形的可膨胀为球囊的薄膜,以及连通管组成,所述薄膜成形于底板ー侧;所述囊管一端管ロ插入连通管,另一端管ロ与注射器注射ロ匹配;所述注射器、囊管、连通管、薄膜形成一个贯通腔体;所述单向阀装置于囊管近注射器管ロ端。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促宫颈成熟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圆头矩形板,所述底板的长宽比例为2: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宫颈成熟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壁厚为O.Γ0. 2mm,所述囊管管体的外径为f 3mm,管体管壁厚度为f I. 2mm。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促宫颈成熟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囊管为乳胶囊管,所述薄膜为乳胶薄膜。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促宫颈成熟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另ー侧还设置有防 滑槽,所述防滑槽与底板短边平行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促宫颈成熟的医疗器具。针对目前引产效果差、引产质量低,引产中容易引发并发症,增加产妇及胎儿风险等问题,提供了一种与自然成熟相似,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促宫颈成熟球囊,主要是由囊体、囊管以及相互匹配的单向阀及注射器组成;所述囊体主要由底板、与其一体成形的可膨胀为球囊的薄膜,以及连通管组成,所述薄膜成形于底板一侧;所述囊管一端管口插入连通管,另一端管口与注射器注射口匹配;所述注射器、囊管、连通管、薄膜形成一个贯通腔体;所述单向阀装置于囊管近注射器管口端。实现了人工促宫颈成熟与自然宫颈成熟状态的相似,避免了由于促宫颈成熟手段不合理造成的孕妇及胎儿风险。文档编号A61B17/42GK202637066SQ20122014202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专利技术者何定甫 申请人:何定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促宫颈成熟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宫颈成熟球囊主要是由囊体、囊管以及相互匹配的单向阀及注射器组成;所述囊体主要由底板、与其一体成形的可膨胀为球囊的薄膜,以及连通管组成,所述薄膜成形于底板一侧;所述囊管一端管口插入连通管,另一端管口与注射器注射口匹配;所述注射器、囊管、连通管、薄膜形成一个贯通腔体;所述单向阀装置于囊管近注射器管口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定甫
申请(专利权)人:何定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