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伤口助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832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肤伤口助合器,包括两片粘合板,粘合板的一面设置有胶粘带,另一面设置有锁合装置;锁合装置包括两条基带、固定块、至少一个阻进杆、横杆和至少一组锁扣组件;固定块上设置有通孔,固定块顶部设置有档扣;锁扣组件包括锁扣和锁带;锁带的首端穿过固定块通孔并插入对应锁扣中;锁带末端固定在横杆上;锁带上设置有与锁扣配合安装的卡齿;在横杆上均匀设置有用于卡紧阻进杆的凸起块;阻进杆插入由固定块、档扣、凸起块和锁带组成的空间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设一个阻进杆,变死锁扣为可与卡齿分离的活锁扣并相应的改良了其他设置,从而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皮肤伤口助合器无法为伤口术后的水肿提供足够的空间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肤伤口助合器。技术背景 传统的皮肤伤口缝合,是通过医用缝合针线完成的,这种针线对伤口的缝合,第一是在皮肤伤口之外,会产生对皮肤的第二次伤害,使伤口两边形成“蜈蚣状”的疤痕;第二是由针线使伤口形成点状连接,在点与点之间无连接处,会形成光滑的增生性疤痕。皮肤伤口助合器致力于解决皮肤伤口缝合的上述缺点,改伤口由传统的针线点的连接为面的连接,使每个皮肤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既无增生性疤痕,更不会留下“蜈蚣状”疤痕。现有的皮肤伤口助合器是由胶粘带、无纺布粘合板和单向(不可逆)收缩锁等组成,或者由胶粘带、软塑胶粘合板和双向可开合收缩锁组成。前者首次粘贴到伤口处后,当伤口出现术后水肿(属于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变紧,由于单向收缩锁不可逆的特性,哪怕是一根锁带稍稍拉过了头,也只能给患者重新更换一副皮肤伤口助合器,不然,不仅不能使伤口达到一期愈合的理想效果,反而有使伤口形成水泡、严重的甚至要发生溃烂的后果;在重新更换皮肤伤口助合器时,拆卸过程可能撕裂已经开始愈合的伤口,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伤口的愈合,严重的可能造成伤口感染,另外,多用一副或多副皮肤伤口助合器,也会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给医护人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后者双向可开合的收缩锁虽然能在患者伤口出现组织水肿后打开锁扣使锁带退到合适的位置,但在重新关闭锁扣时,会在按压时造成伤口两边不平衡,撕裂伤口,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伤口的愈合,严重的可能造成伤口感染,同样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肤伤口助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皮肤伤口助合器无法为伤口术后的水肿提供足够的空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包括两片粘合板,粘合板的一面设置有胶粘带,另一面设置有锁合装置;锁合装置包括两条基带、固定块、至少一个阻进杆、横杆和至少一组锁扣组件;所述两条基带分别设置在所述两片粘合板上,固定块设置在所述任一基带上;固定块上设置有通孔,固定块顶部设置有档扣;所述锁扣组件包括一副锁扣和一副锁带;锁扣设置在另一基带上,其位置与固定块对应;锁带的首端穿过固定块的通孔并插入对应的锁扣中;锁带的末端固定在横杆上;锁带上设置有与锁扣配合安装的卡齿;在横杆上均匀设置有用于卡紧阻进杆的凸起块;所述阻进杆插入由固定块、档扣、凸起块和锁带组成的空间中。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阻进杆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阻进杆的宽度设置为2_或1_。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锁扣上设置有棘爪和斜柱,棘爪竖直设置,斜柱与棘爪成斜角一体设置;所述斜柱设置在锁扣的外部,棘爪设置在锁扣的内部;所述斜柱与棘爪分别与锁带上的卡齿卡合;拨动斜柱,棘爪随着斜柱离开卡齿。 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锁带上设置有刻度。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锁带的首端设置有防滑纹。所述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其中,所述粘合板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I个弧形缺口。本技术提供的皮肤伤口助合器在首次使用时,将阻进杆插入由固定块、档扣、凸起块和锁带组成的空间中,在此基础上再将皮肤伤口助合器的两片粘合板锁紧。当皮肤伤口发生肿胀时,即可将阻进杆抽出,再根据伤口肿胀的程度,可以再插入一根更窄的阻进杆或者不再插入阻进杆,以释放阻进杆所占用的空间,如果所抽出的阻进杆松紧不是恰如其分,则可以将锁带拉紧至松紧合适的程度,即保证了皮肤伤口助合器的原有功能的正常发挥,又能够在皮肤伤口发生肿胀的情况下,能为其进一步提供充足的空间,从而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皮肤伤口助合器无法为伤口术后的水肿提供足够的空间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锁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锁带的侧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锁扣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横杆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本技术中皮肤伤口助合器的结构示意图所示,本皮肤伤口助合器包括两片粘合板I:所述粘合板I由医用透气无纺布材料制成;粘合板I的一面设置有胶粘带,用于将皮肤伤口助合器粘贴到皮肤上,粘合板I的另一面设置有锁合装置。使用时,将两片粘合板I粘贴在伤口的两侧,通过锁合装置调节两片粘合板I之间的距离来调节伤口的吻I=I /又 O所述锁合装置包括第一基带2、第二基带3、固定块4、横杆7和至少一组锁扣组件;锁扣组件包括一副锁扣5、一副锁带6。锁扣5和锁带6的数量成对设置,至少设置为一对。第一基带2和第二基带3分别沿皮肤伤口的两侧平行设置在两片粘合板I的边缘。固定块4均匀固定在第二基带3上,所述固定块4的数量与锁带6的数量一致;固定块4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大小与锁带6相适配,以使锁带6插进通孔后不会太紧或太松;固定块4的顶部设置档扣12。锁扣5设置在第一基带2上,其位置与固定块4 一一对应。如图3和图4所示,锁带6上设置有与锁扣5配合安装的卡齿;锁带6的末端均匀固定在横杆7上,进而可以通过控制横杆7而控制至少一个的锁带6同进同出。如图I所示,至少一个锁带6同时穿过对应固定块4的通孔,再插入相应的锁扣5,就可以将两片粘合板I连接起来。如图I所示,每块粘合板I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I个弧形缺口 11,用于揭胶粘带防护纸,极大地保存了粘贴面积,增加了产品的粘贴度。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皮肤伤口助合器无法为伤口术后的水肿提供足够的空间的技术问题,如图I和图2所示,所述锁合装置还包括有至少一个阻进杆8,阻进杆8的宽度通常设置有2mm或者Imm,因为2mm或者Imm为一般皮肤伤口术后肿胀宽度;当然,阻进杆8的宽度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设置为其它参数。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块4的高度与阻进杆8相适配,用于限制阻进杆8往第一基带2方向的运动;档扣12的宽度与阻进杆8相适配,用于防止阻进杆8向上弹起。如图6所示,在两根锁带6之间的横杆7上设置有凸起块13,用于卡紧阻进杆8,限制阻进杆8往横杆7方向的运动;所述凸起块13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凸起块13长5毫米,高O. 7毫米。在术后首次使用本技术提供的皮肤伤口助合器的时候,将阻进杆8插入由固定块4、档扣12、凸起块13和锁带6组成的空间中(如图2所示),在此基础上通过拉紧锁带6将皮肤伤口助合器的两片粘合板I锁紧。当皮肤伤口发生肿胀时,即可将阻进杆8抽出,再根据伤口肿胀的程度,插入一根更窄的阻进杆8或者 不再插入阻进杆8,以释放阻进杆8所占用的空间。如此,即保证了皮肤伤口助合器的原有功能的正常发挥,又能够在皮肤伤口发生肿胀的情况下,能为其进一步提供充足的空间。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锁扣5上设置有棘爪9和斜柱10,棘爪9竖直设置,斜柱10与棘爪9成一定斜角一体设置;所述斜柱10设置在锁扣5的外部,棘爪9设置在锁扣5的内部。棘爪9和斜柱10与锁带6上不同的卡齿进行卡合,拨动斜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肤伤口助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片粘合板,粘合板的一面设置有胶粘带,另一面设置有锁合装置;锁合装置包括两条基带、固定块、至少一个阻进杆、横杆和至少一组锁扣组件;所述两条基带分别设置在所述两片粘合板上,固定块设置在所述任一基带上;固定块上设置有通孔,固定块顶部设置有档扣;所述锁扣组件包括一副锁扣和一副锁带;锁扣设置在另一基带上,其位置与固定块对应;锁带的首端穿过固定块的通孔并插入对应的锁扣中;锁带的末端固定在横杆上;锁带上设置有与锁扣配合安装的卡齿;在横杆上均匀设置有用于卡紧阻进杆的凸起块;所述阻进杆插入由固定块、档扣、凸起块和锁带组成的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作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瑞匀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