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电热昆虫采集杀活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6729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3:01
一种便携电热昆虫采集杀活瓶,包括瓶体,其特征是瓶体设置双层真空透明塑料瓶壁,在瓶体的下部设置发热底座,发热底座内设置电热器,外部设置电源开关;在电热器上部设置隔离网;在发热底座下面连接基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物理高温杀虫,无毒,无污染。由于采用高效电池,可方便野外使用。由于采用60度高温杀虫,灭活时间短,不会损害标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ー种昆虫采集器,特别是ー种便携电热昆虫采集杀活瓶
技术介绍
昆虫标本的采集是昆虫实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们环境保护以及公共安全意识的提升和国家这方面的法规的要求,常规的昆虫标本采集杀虫使用的毒瓶与其产生了很大的冲突。例如毒剂氢化钾毒瓶使用效果最好,但氢化钾为巨毒,毒瓶的制作与使用受到严格的限制。既使采用新型毒剂氯仿、氨水、こ醚、こ酸こ酯等制作的毒瓶,也因是危险药品也不能在火车、公共汽车上携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便携电热昆虫采集杀活瓶,通过物理杀虫,解决化学毒瓶对人身安全危害及途中携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瓶体,其特征是瓶体设置双层真空透明塑料瓶壁,在瓶体的下部设置发热底座,发热底座内设置电热器,外部设置电源开关;在电热器上部设置隔离网;在发热底座下面连接基座。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物理高温杀虫,无毒,无污染。由于采用高效电池,可方便野外使用。由于采用60度高温杀虫,灭活时间短,不会损害标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外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本技术具体结构如下本技术由瓶体I、发热底座5和基座6三部分組成。用于杀虫空间的瓶体I设置双层真空透明塑料瓶壁,保证热量不散失并不烫手。瓶体I的下部螺纹组接发热底座5,发热底座5内设置电热器2,外部设置按钮式电源开关4;在电热器2上部设置隔离网3 ;发热底座5下面连接基座6,在基座6内能镶装电池。见图3,在外部可设置电池盒7,通过导线连接基座6。电热器2、电源开关4和12V电池的电路连接原理见图2所示。工作原理将欲杀死的昆虫装入瓶体I并与发热底座5连接,当电源开关4打开,给发热器2通电,发热器2产生杀虫热量,发热器2加热瓶体内空气。当空气温度达到60摄氏度时,就可杀死昆虫。当昆虫昏死后,关闭电源开关4。结束加热。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电热昆虫采集杀活瓶,包括瓶体,其特征是瓶体设置双层真空透明塑料瓶壁;在瓶体的下部设置发热底座,发热底座内设置电热器,外部设置电源开关;在电热器上部设置隔离网;在发热底座下面连接基座。专利摘要一种便携电热昆虫采集杀活瓶,包括瓶体,其特征是瓶体设置双层真空透明塑料瓶壁,在瓶体的下部设置发热底座,发热底座内设置电热器,外部设置电源开关;在电热器上部设置隔离网;在发热底座下面连接基座。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物理高温杀虫,无毒,无污染。由于采用高效电池,可方便野外使用。由于采用60度高温杀虫,灭活时间短,不会损害标本。文档编号A01M1/22GK202635400SQ20122021508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5日专利技术者呼汉卫, 蔡明知, 杨长成, 刘正远, 陈阿梅, 呼健洋, 谭树深 申请人:沈阳农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电热昆虫采集杀活瓶,包括瓶体,其特征是:瓶体设置双层真空透明塑料瓶壁;在瓶体的下部设置发热底座,发热底座内设置电热器,外部设置电源开关;在电热器上部设置隔离网;在发热底座下面连接基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呼汉卫蔡明知杨长成刘正远陈阿梅呼健洋谭树深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