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将背轭安装于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的直线电动机。构成六个直线电动机单元(3)的各自的磁回路的一部分的背轭(5)由具备将六个直线电动机单元(3)整体地包围的包围部的背轭组件构成。背轭组件由第一及第二分割组件(37A、37B)和五个分隔壁部(39)构成,其中,第一及第二分割组件(37A、37B)通过对由硅钢板构成的磁性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子相对于定子进行往复移动的直线电动机。
技术介绍
在日本专利第4385406号公报中公开了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它们分别具备动子,其具备沿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直动轴及安装在直动轴上的永久磁铁列;定子,其具备配置有多个励磁绕组的结构,这多个励磁绕组以使动子在内部空间内往复移动的方式将绕组导体卷绕成线圈状而成。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以直动轴分别平行排列的方式配置。在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的各自的定子的外侧设有构成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的各自的磁回路的一部分的由磁性材料的管形成的背轭(back yoke)。并且,设有背轭的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由 块状的框架和罩夹持而支承。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4385406号公报在这样的现有的直线电动机中,由于将由管形成的背轭分别安装在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上,因此制造麻烦。并且,需要使用支承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的块状的框架及罩,从而存在直线电动机的体积及重量变大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将背轭安装到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上的直线电动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了上述目的之外还能够减小直线电动机的体积及重量的直线电动机。本专利技术的直线电动机具备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和背轭。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使用具备动子和定子的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该动子具备沿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直动轴及由安装在直动轴上的多个永久磁铁构成的一个以上的永久磁铁列,该定子具有将多个励磁绕组沿直动轴的轴线排列配置的结构,这多个励磁绕组以使动子在内部空间内往复移动的方式将绕组导体卷绕成线圈状而成。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以直动轴分别平行排列的方式配置。背轭设置在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的各自的定子的外侧,来构成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的各自的磁回路的一部分。并且,背轭由背轭组件构成,该背轭组件由磁性材料形成且具备将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整体地包围的包围部。如本专利技术所示,若背轭由具备将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整体地包围的包围部的背轭组件构成,则仅相对于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整体来组合背轭组件即可,从而能够容易将背轭安装于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直线电动机中,将背轭直接安装在外部的被安装部件等上即可,不需要像以往那样使用对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进行支承的块状的框架及罩等部件。因此,能够减小直线电动机的体积及重量。 优选背轭组件具备一个以上的分隔壁部,该分隔壁部固定在所述包围部的内部,对相邻的两个直线电动机单元间进行分隔,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共用磁回路。这样,在相邻的两个直线电动机单元之间能够容易形成共用磁回路。可以构成为,背轭组件的包围部由以分割面沿着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所排列的方向延伸的方式组合的能够分割的第一及第二分割组件构成,且分隔壁部通过嵌合结构固定于第一及第二分割组件。这样,仅将第一及第二分割组件与分隔壁部组合即可,从而容易组装背轭组件。优选第一及第二分割组件具有相同的尺寸及形状。这样,能够将一种分割组件在第一及第二分割组件中的任一分割组件中使用。第一及第二分割组件可以通过对磁性板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形。这样,即使第一及第二分割组件的形状为复杂的形状,通过冲压加工也能够容易形成第一及第二分割组件。另外,由于使用磁性板,因此能够减少直线电动机的体积及重量。通常,在多个励磁绕组上分别连接有向励磁绕组供给电力的引线。这种情况下,优 选在第一及第二分割组件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供引线通过的贯通孔。这样,能够容易将引线向外部导出。贯通孔可以由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狭缝构成。这种情况下,优选贯通孔的轴线方向中心与第一分割组件或第二分割组件的轴线方向中心之间的尺寸在1/4 τ P 1/2 τ ρ( τ P=永久磁铁列的多个永久磁铁的间距)的范围内,且贯通孔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为(η-1/2) τ P (η+1/2) τ ρ (η =自然数,τ ρ =永久磁铁列的多个永久磁铁的间距)。这样,能够减小狭缝端部产生的齿槽效应的影响。定子可以具备在内部配置有动子且安装励磁绕组的绝缘管。这种情况下,在绝缘管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固定一对端托架,在所述一对端托架中固定将直动轴的两端支承为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且不能沿周向旋转的轴承。并且,优选背轭组件跨一对端托架而配置。这样,仅在绝缘管上安装励磁绕组即可,从而能够容易配置多个励磁绕组。并且,能够将背轭组件牢固地固定于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直动轴可以包括筒状的直动轴主体,其收容由以相同极性的磁极面对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永久磁铁构成的永久磁铁列;一对直动轴端部部件,它们与直动轴主体的轴线方向的两端连接且由一对轴承分别支承。这种情况下,优选直动轴主体与一对直动轴端部部件通过连结构件连结,直动轴主体嵌合而固定于连结构件的外周部,且直动轴端部部件嵌合而固定于连结构件的内周部。这样,仅通过嵌合作业,就能够容易将直动轴主体和一对直动轴端部部件经由连结构件进行连接。优选连结构件的外周部具有位于直动轴主体的长度方向中心侧的滑面部和位于从直动轴主体的长度方向中心离开的一侧的粗面部,且直动轴主体的两端部配置成与滑面部和所述粗面部这双方接触。这样,能够在保持直动轴主体与连结构件的同芯的同时将直动轴主体与连结构件牢固地固定。另外,可以在连结构件的外周部形成多个凹部,且在直动轴主体的两端部形成与多个凹部嵌合的多个凸部。这样,通过连结构件的多个凹部与直动轴主体的多个凸部的嵌合,能够将连结构件与直动轴主体牢固地固定。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直线电动机的一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I所示的直线电动机的右侧视图。图3是图I所示的直线电动机中使用的一个直线电动机单元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以截面示出图4中的连结构件及直动轴端部部件的图。图6(A)及(B)是安装有图I所示的直线电动机中使用的励磁绕组的绝缘管的主视图及从右侧面观察到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是图I所示的直线电动机中使用的端托架的剖视图。·图8 (A)及(B)是图I所示的直线电动机中使用的第一分割组件(第二分割组件)的主视图及右侧视图。图9是图I所示的直线电动机中使用的分隔壁部的俯视图。图10是能够在本专利技术的直线电动机中使用的另一连结构件的剖视图。图11是能够在本专利技术的直线电动机中使用的再一连结构件的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直线电动机的主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直线电动机的右侧视图。图14是图12所示的直线电动机的仰视图。图15是表示将两个图12 图14所示的直线电动机组合使用的例子的主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直线电动机的主视图。图17是图16所示的直线电动机的右侧视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直线电动机的主视图。图19是图18所示的直线电动机的右侧视图。图20是能够在本专利技术的直线电动机中使用的另一动子的局部剖视图。图21⑷及⑶是图20所示的动子中使用的连结构件的俯视图及剖视图。图22是用于说明图20所示的动子的形成方法的图。符号说明I直线电动机3直线电动机单元5 背轭7 动子9 定子11直动轴13永久磁铁列17直动轴主体19AU9B 一对直动轴端部部件25连结构件25g滑面部25h粗面部29绝缘管3认 311励磁绕组31 j 引线33端托架35 轴承37A、37B第一及第二分割组件39分隔壁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它们具备动子和定子,该动子具备沿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直动轴及由安装在所述直动轴上的多个永久磁铁构成的永久磁铁列,该定子具有将多个励磁绕组沿所述直动轴的轴线排列配置的结构,这多个励磁绕组以使所述动子在内部空间内往复移动的方式将绕组导体卷绕成线圈状而成;背轭,其设置在所述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的各自的所述定子的外侧,而构成所述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的各自的磁回路的一部分,所述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以各自的所述直动轴平行排列的方式配置,所述背轭由背轭组件构成,该背轭组件由磁性材料形成且具备将所述多个直线电动机单元整体地包围的包围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玉棋,杉田聪,宫入茂德,
申请(专利权)人: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