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密封智能燃气表控制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199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密封智能燃气表控制盒,属一种智能燃气表的配套装置,包括控制盒座与控制盒上盖,控制盒上盖安装在控制盒座的上方,并与控制盒座之间形成腔体,且所述的控制盒上盖与控制盒座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的控制盒上盖与控制盒座之间的腔体中设有隔板,且控制盒座与控制盒上盖之间的腔体至少由所述隔板分为全密封舱与可开启密封舱;且构成所述可开启密封舱的控制盒上盖上还设有电池舱门,所述电池舱门与控制盒上盖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且电池舱门与控制盒上盖之间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全密封智能燃气表控制盒结构简单,密封性能优异,且适宜于在各种类型的智能燃气表上安装使用,应用范围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智能燃气表的配套装置,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ー种全密封智能燃气表控制盒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能源价格正在与国际接轨,用于实现远程控制,智能扣数的燃气表应用越来越普遍,而在本领域中常用的IC卡智能燃气表、远控智能燃气表等智能燃气表的控制盒一般采取底部打胶水的密封方式或控制盒整体靠橡胶圈密封。第一种方式只是防止了水蒸汽等气体后烟雾从控制盒与基表结合处渗入,且不可靠,没有把需要保护的主电路板和外界环境隔绝。第二种方式虽然使用了更可靠的橡胶圈密封,但控制盒需要更换电池及插IC卡充气量外界水气等其他影响主电路板寿命的物质难免通过电池极线,插卡ロ 进入控制盒内,影响控制电路寿命,因此为了满足使用量日益倍増的智能燃气表的应用需求,有必要对现有的智能燃气表中的控制盒结构做进ー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ー种全密封智能燃气表控制盒,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燃气表控制盒密封不彻底,致使其内部的各类电路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长期受外界环境中气体或烟雾腐蚀,缩短智能燃气表的使用寿命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ー种全密封智能燃气表控制盒,包括控制盒座与控制盒上盖,控制盒上盖安装在控制盒座的上方,并与控制盒座之间形成腔体,且所述的控制盒上盖与控制盒座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的控制盒上盖与控制盒座之间的腔体中设有隔板,且控制盒座与控制盒上盖之间的腔体至少由所述隔板分为全密封舱与可开启密封舱;且构成所述可开启密封舱的控制盒上盖上还设有电池舱门,所述电池舱门与控制盒上盖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且电池舱门与控制盒上盖之间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装置。进ー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隔板由控制盒上盖与控制盒座上相互对应的延伸板构成,且控制盒上盖与控制盒座上相互对应的延伸板之间紧密接触,且第一密封圈经过控制盒座与控制盒上盖之间。更进一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全密封舱上设有至少两个透明窗ロ,所述两个透明窗ロ与全密封舱内部计数器与液晶显示频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且所述两个透明窗口上均密封设置透明板。更进一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密封透明板通过超声波焊接机熔接在所述至少两个透明窗口上并形成密封;所述的控制盒座与控制盒上盖通过密封螺钉组件相互固定。更进一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控制盒座密封安装在燃气表上売上;所述的燃气表上壳上设有地脚,控制盒座至少其中一部分安装在所述地脚上,且所述地脚与控制盒座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圏。更进一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控制盒座下方与第三密封圈的接触面上设有环形筋。更进一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地脚上还设有阀门控制线孔、轴套孔与计数器支架孔,且所述阀门控制线孔、轴套孔与计数器支架孔均通过密封胶密封;所述地脚与控制盒座通过密封螺钉组件相互固定。更进一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全密封舱内部安装有主电路板与信号采集电路板;所述的可开启密封舱内部设有卡座与电池仓,且控制盒上盖上设有与之相应的卡座槽ロ,且卡座与所述卡座槽ロ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 更进一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池舱门与控制盒上盖之间相互配合的固定装置是异极相对安装的磁铁。更进一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隔板上设置有用于电源线和数据线孔经过的通孔,且所述通孔也均通过密封胶密封;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呈“日”字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在控制盒内部设置多舱体的结构,将电路板、计数器、液晶显示频、卡座以及电池仓等部件根据其实际用途的不同,分别设置在控制盒内部不同的舱体中,使得电路板、计数器以及液晶显示频等部件与外界完全隔离,避免了其在使用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卡座与电池仓等部件在常态下也处于相对密封,有效延长了控制盒内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ー种全密封智能燃气表控制盒结构简单,密封性能优异,且适宜于在各种类型的智能燃气表上安装使用,应用范围广阔。附图说明图I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中控制盒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控制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控制盒座、11为环形筋、2为控制盒上盖、21为电池舱门、22为透明窗ロ、23为透明板、3为第一密封圈、4为隔板、41为通孔、5为腔体、51为全密封舱、52为可开启密封舱、6为第二密封圏、7为密封螺钉组件、8为燃气表上壳、9为地脚、91为阀门控制线孔、92为轴套孔、93为计数器支架孔、10为第三密封圈、11为环形筋、12为主电路板、13为信号采集电路板、14为卡座、15为电池仓、16为第四密封圏、17为磁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阐述。图I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參照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ー种全密封智能燃气表控制盒,其中需设置控制盒座I与控制盒上盖2,控制盒上盖2安装在控制盒座I的上方,并与控制盒座I之间形成腔体5,且所述的控制盒上盖2与控制盒座I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3,所述的控制盒上盖2与控制盒座I之间的腔体5中设有隔板4,且控制盒座I与控制盒上盖2之间的腔体5至少由所述隔板4分为全密封舱51与可开启密封舱52。图2示出了上述所提到的控制盒上盖2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所示,构成上述可开启密封舱52的控制盒上盖2上还设有电池舱门21,所述电池舱门21与控制盒上盖2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6,且电池舱门21与控制盒上盖2之间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装置。正如图2所示出的,前述的固定装置最好采用异极相对安装的磁铁17。这样可使电池舱门21在常态下始終保持紧密闭合的状态,而能够带来前述效果的其他结构在此处也同样适用,例如机械锁扣等,前述的异极相对安装的磁铁17仅为本实施例所采用的优选结构之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ー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是应用于燃气表的控制盒,因此其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安装在燃气表上,即将控制盒座I密封安装在燃气表上壳8上;优选的安装方式为在燃气表上壳8上设置地脚9,再參考图I所示,将控制盒座I其中一部分安装在所述地脚9上,同时为保证密封,还需在地脚9与控制盒座I之间设置第三密封圈10。考虑到第三密封圈10与控制盒座I的适应性,还可以在控制盒座I下方与第三密封圈10的接触面上增设如图I所示出的环形筋11。 另外为适应目前主流的智能燃气表的安装结构,同时配合智能燃气表中其他部件的使用的走线通孔,在上述的地脚9上还可以进行如下的改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ー个或多个实施例,即在上述地脚9上设置如图4所示出的阀门控制线孔91、轴套孔92与计数器支架孔93,且所述阀门控制线孔91、轴套孔92与计数器支架孔93均通过密封胶密封。而根据隔板4在控制盒上盖2与控制盒座I之间腔体5中形成的全密封舱51与可开启密封舱52结构,通过将控制盒内部的各种部件进行分类,将其分别安装在前述的两个密封舱中,优选的分类方式是图I与图2中所示出的,在全密封舱51内部安装主电路板12与信号采集电路板13 ;在可开启密封舱52内部安装卡座14与电池仓15,且控制盒上盖2上设有与之相应的卡座14槽ロ,而同样为了保证密封,在卡座14与所述卡座14槽ロ之间需增设第四密封圈16。而本专利技术上述提到的电池仓15最好直接设置在控制盒上盖2与可开启密封舱52相应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密封智能燃气表控制盒,包括控制盒座(1)与控制盒上盖(2),控制盒上盖(2)安装在控制盒座(1)的上方,并与控制盒座(1)之间形成腔体(5),且所述的控制盒上盖(2)与控制盒座(1)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盒上盖(2)与控制盒座(1)之间的腔体(5)中设有隔板(4),且控制盒座(1)与控制盒上盖(2)之间的腔体(5)至少由所述隔板(4)分为全密封舱(51)与可开启密封舱(52);且构成所述可开启密封舱(52)的控制盒上盖(2)上还设有电池舱门(21),所述电池舱门(21)与控制盒上盖(2)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6),且电池舱门(21)与控制盒上盖(2)之间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泽华吴岳飞任长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秦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