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泥水浓缩净化处理方法及装置,它能实现高浓缩和净化出水回收要求,且通用性好,运行稳定。该方法是把排泥水加入PAM絮凝剂送入分离塔;排泥水在分离塔内进行旋流去除大颗粒泥渣,然后水流以螺旋上升并转变成层流状态;水中PAM发生絮凝反应,将小颗粒泥渣和胶体物凝聚成大颗粒物下降沉入分离塔内的锥形体内,含有PAM和更细小的颗粒水流在分离塔内的下隔板下部形成动态悬浮絮凝层,从而阻挡和吸附更多的小颗粒,凝聚成大颗粒后下降到锥形体内;上升水流随后经分离塔内的滤料的过滤,通过水帽到达分离塔内的上隔板上方,再经出口排出;下降于锥形体内的泥层在水重力压缩和PAM电离层析水作用下,形成浓缩泥,浓缩泥通过出泥口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是一种高浊度含泥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是针对市政自来水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流量的滤池反洗水和沉淀池排泥尾水(此两种废水统ー简称为“排泥水”)同时进行泥水浓缩固液分离和实现水资源回收净化处理的高效节能排泥水浓缩净化处理方法及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エ业化进程的发展,毎年城镇自来水供水量逐年增长,随自来水制水生产中产生的排泥水成几何级增长,同时 各种排放泥水直接进入市政管网和江河湖道,淤泥积累引发水源污染、河道、管网堵塞,进而促使水资源日益短缺。目前我国环保治理中重视废污水处理主要エ艺流程技木,而对后续泥污水处理新技术较勿视,尤其是含泥砂性专项排水工程(如自来水厂的排泥水、矿石冲洗水和采煤矿水等)通常采用废水主エ艺流程中的常规重力沉淀、澄清、气浮等エ艺,其浓缩和浄化处理效果并不如人意。因此强化高浊度含泥污水浓缩处理和回收利用新技木,能够有效地削減排污总量,不仅能减轻江河、湖泊污染,保护水资源不受破坏,还可以减少排泥水最終脱水处理费用。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已经成为实施节能节水战略,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排泥水处理是ー项系统水处理工程,它包括排泥水收集、浓缩、浄化以及最終脱水技术和监控系统等,排泥水浓缩是泥水減量化和脱水干化处理的关键环节,排泥水净化是得到回收利用水资源的目的。通常按照排泥水处理的目的,需要将多种水处理方法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处理,将泥渣性污染物加以浓缩和脱水去除,以提高排泥水浓缩率和保证出水水质。排泥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机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物理法,主要包括筛除、沉砂、均和调节、自然沉淀、过滤和离心分离等方法;②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絮凝沉淀或澄清、气浮和膜分离等方法。当前各种エ业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专项排泥水和各种废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排浅层泥水所采用的处理技术,局限于其技术经济性,一般采用上述①②中的混凝、沉淀主エ艺进行处理,単元构建物采用普通沉淀池(部分加入斜板辅助),池上清液回流到废水处理主流程再处理,池底浓缩泥进入脱水设备或蓄泥设施。作为主要处理单元的沉淀池,由于其主要エ艺參数的局限,其占地面积极大(表面负荷一般为l_2m3/m2 · h),实际出泥浓缩率较小(一般含水率为97-99%),且上清液含泥率较高(SS —般> 70mg/L)。此上清液不但难以满足水的各级回用要求,也不符合排放标准(SS彡20mg/L),以普通的沉淀(浓缩)池处理方法难以进一歩降低出水SS,而深入进行精细的过滤处理成本又高。为止,必须要有新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可提高排泥水处理效果,又可降低建设投资、建设占地和运行处理成本的排泥水浓缩净化一体化处理装置。本排泥水浓缩净化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泥水浓缩净化分离塔,分离塔包括上部的直筒体和下部的上大下小的锥形体,锥形体的下部是出泥ロ ;在直筒体的内下部设置有导流筒,导流筒的外壁与直筒体内壁、锥形体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在直筒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间隙相通的入口 ;在导流筒上方的直筒体内设置滤料层;滤料位于上隔板和开有通孔的下隔板之间,上隔板上设置水帽;上隔板上部的直筒体上开有出ロ。所述的排泥水浓缩净化一体化处理装置,导流筒包括上下两段,下段是是上小下大的锥形,上段是ー个圆环。所述的排泥水浓缩净化一体化处理装置,下隔板是设置有丝网的支架。 所述的排泥水浓缩净化一体化处理装置,入ロ的轴线与直筒体的轴线相垂直。 所述的排泥水浓缩净化一体化处理装置,滤料为粒径为2-3mm泡沫颗粒滤料。本技术同时提供了ー种排泥水浓缩净化处理方法,它既能实现高浓缩(一般含水率为94-96%)要求,又能满足净化出水回收(SS ( 10mg/L)要求,且该方法能够针对不同区域的自来水处理企业的排泥水进行处理,通用性好,运行稳定。本排泥水浓缩净化处理方法,是把排泥水加入PAM絮凝剂送入泥水浓缩净化分离塔的入ロ ;排泥水进入泥水浓缩净化分离塔内,在所述间隙内进行旋流去除大颗粒泥渣,从所述间隙上部出来的水流以螺旋上升并转变成层流状态;水中PAM发生絮凝反应,将小颗粒泥渣和胶体物凝聚成大颗粒物下降沉入锥形体内,含有PAM和更细小的颗粒水流在下隔板下部形成动态悬浮絮凝层,从而阻挡和吸附更多的小颗粒,凝聚成大颗粒后下降到锥形体内;上升水流随后经滤料对水流的过滤,通过水帽到达上隔板上方,再经出口排出;下降于锥形体内的泥层在水重力压缩和PAM电离层析水作用下,形成浓缩泥,浓缩泥通过出泥ロ排出。上述的排泥水浓缩净化处理方法,排泥水加入l_2mg/L的PAM絮凝剂。上述的排泥水浓缩净化处理方法,水流在泥水浓缩净化分离塔内的停留时间一般为30-45分钟,表面上升流速为8-10m/h。上述的排泥水浓缩净化处理方法,排泥水排入调节池后,再送入泥水浓缩净化分离塔。上述的排泥水浓缩净化处理方法,浓缩泥通过出泥ロ排出后再通过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泥水浓缩净化分离塔内,其水力流程如下排泥水进入塔内后进入升流过程中,历经水力离心、加药絮凝、沉淀、动态悬浮过滤以及重力压缩泥层等五个过程,这五个过程在排泥水升流过程中一元化实现。泥水浓缩净化分离塔内一体化地实现排泥水上升清液净化出水(SS ( 10mg/L)和底泥高浓缩出泥(一般含水率为94-96%),从而实现回收水直接回用和浓缩泥减量化,而浓缩泥量是常规浓缩池泥量的1/3,浓缩泥量的減少意味着后续高能耗的脱水装置的配置量减小,如常规泥脱水需配叁台离心脱水机,而应用在本技术中仅需壹台离心脱水机,从而实现投资费和能耗运行费的大大下降。本泥水浓缩净化分离塔及其组合系统可以进行组成系列化成套装置,単体处理量可以适用于500m3/d-3600m3/d,同时可以针对各种大水量采用并列组合方式进行适用,从而保证排泥水工程最大化的减小投资、减小占地、减小运行费用,出泥量和泥含水率平稳均匀,实现技术经济可行、技术合理、运行稳定。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完全做到设备化、标准化、集成化。附图说明图I是排泥水浓缩净化一体化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泥水浓缩净化分离塔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參见图I、2,排泥水浓缩净化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I、水泵2、絮凝剂添加装置3、尚心脱水机(未不出)、泥水浓缩净化分尚塔5等。泥水浓缩净化分离塔包括上部的直筒体6和下部的上大下小的锥形体7,锥形体的下部是出泥ロ 4。在直筒体的内下部设置有导流筒8,导流筒包括上下两段,下段81是是 上小下大的锥形,上段82是ー个圆环。导流筒的外壁与直筒体内壁、锥形体内壁之间具有间隙9 ;在直筒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间隙相通的入口 10 ;入口的轴线与直筒体的轴线相垂直并与直筒体的内壁相切。在导流筒上方的直筒体内设置滤料层11 ;滤料为粒径为2-3_泡沫颗粒滤料。滤料位于上隔板12和开有通孔的下隔板13 (设置有不锈钢丝网的钢筋支架)之间,上隔板上均匀布设多个现有的水帽14 ;上隔板上部的直筒体上开有出口(反冲洗ロ)15。直筒体顶部设置排气ロ 16。与入口 10相通的排泥水输入管17上设置水泵2和絮凝剂添加装置3。从出泥ロ 4出来的浓缩泥被送入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形成含固率达30%以上泥颗料(此类泥颗料因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排泥水浓缩净化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泥水浓缩净化分离塔,分离塔包括上部的直筒体和下部的上大下小的锥形体,锥形体的下部是出泥口;其特征是:在直筒体的内下部设置有导流筒,导流筒的外壁与直筒体内壁、锥形体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在直筒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间隙相通的入口;在导流筒上方的直筒体内设置滤料层;滤料位于上隔板和开有通孔的下隔板之间,上隔板上设置水帽;上隔板上部的直筒体上开有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能强,
申请(专利权)人:葛能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