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586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转换阀,目的在于使其除了优先位置外还可转换到两个另外的流体路径。在该转换阀中,转换轴的轴向调整运动能至少传递到两个密封元件之一上,使得两个密封元件以外部的环绕的密封面贴靠在阀壳体的界定流体通路的对应密封面上,一个密封元件以内部的环绕的密封面封闭转换管的相邻的圆周端面边缘,另一密封元件与转换管的用作流体通路的另一圆周端面边缘保持间隔开;或者密封元件的两个内部的环绕的密封面贴靠在转换管的相邻的圆周边缘上,一个密封元件以其外部的环绕的密封面加载相邻的界定流体通路的对应密封面,另一密封元件与配设于其的界定流体通路的对应密封面间隔开。其有益效果在于可越过优先位置转换到两个另外的流体路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转换阀,利用该转换阀,转换阀的不同出口可以选择性地配设于该转换阀的入口。
技术介绍
转换阀即使在卫生领域即已已知多种结构,用于使从管道网中取出的水选择性地通到浴盆出口或通到喷头。此外,已经实现设计为4位3通阀的转换阀,其具有三个出口,其中第一出口与手持喷洒器连接,第二出口与固定的淋浴头连接,第三出ロ可以连接在浴盆注水附件上。在已知的4位3通阀中,三个出ロ之一大多可以借助于旋转或平移的转换运动接通。如果需要在确定的操纵状态下使ー个出ロ优先,则这在一般的
内通过液压、气动或机电的致动器实现。但是因为在卫生领域大多使用“自保持”和“优先位置”功能,并且液压、气动或机电的致动器并不常见,因此在这里使用简单的拉式转换器或压式转换器,其仅具有两个可预选的出口。如果在卫生领域例外地需要三个出口,则大多使用旋转操纵的转换器,其通常不能自动复位到优先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ー种可手动操纵的转换阀,其除了优先位置以外还可以转换到两个另外的流体路径,其中即使在相对较小的操作压カ下也自保持在预选的流体路径上,并且在通路断开之后需要保证总是自动复位到优先位置。按照本技术的转换阀,具有阀壳体,该阀壳体具有至少ー个进入孔和至少三个排出孔,在所述至少三个排出孔中,各个排出孔分别能够利用在阀壳体中可移动地引导的转换轴选择性地配设于所述至少ー个进入孔;两个密封元件,各密封元件在转换轴上在两个随动件之间可移动地引导并借助于至少一个压カ元件彼此保持间隔开;转换管,该转换管通过两个设置在其管圆周上的环绕的导向环面在阀壳体中可移动地引导并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导向环面之间的径向的转换管孔,其中,转换轴的轴向调整运动能够至少传递到所述两个密封元件中的ー个密封元件上,使得两个密封元件以位于外部的、环绕的密封面贴靠在阀壳体的界定流体通路的对应密封面上,并且其中ー个密封元件以位于内部的环绕的密封面封闭转换管的相邻的圆周端面边缘,而另ー个密封元件与转换管的用作流体通路的另一圓周端面边缘保持间隔开;或者所述密封元件的两个位于内部的环绕的密封面贴靠在转换管的相邻的圆周边缘上,其中ー个密封元件以其位于外部的环绕的密封面加载相邻的、界定流体通路的对应密封面,而另ー个密封元件与配设于其的、界定流体通路的对应密封面间隔开。按照本技术的转换阀具有阀壳体,该阀壳体具有ー个入口和三个出口,并因而设计为4位3通阀。为了使在转换阀中的流体路径对准到出ロ之一,各个选择的出口能够利用在阀壳体中可移动地引导的转换轴配设于所述ー个入口。为此,两个密封元件在转换轴上在两个随动件之间可移动地引导并借助于至少一个压カ元件彼此保持间隔开。按照本技术的转换阀具有转换管,该转换管通过两个设置在其管圆周上的环绕的导向环面在阀壳体中可移动地引导并具有至少ー个设置在导向环面之间的转换管孔。在该至少一个径向设置的转换管孔的两侧可以设置环密封件,各环密封件优选设置在导向环面的区域内或形成导向环面。在至少ー个径向设置的转换管孔之外,所述转换管在两侧具有轴向设置的圆周端面边缘,各圆周端面边缘界定转换管的敞ロ端侧。在按照本技术的转换阀中,转换轴的轴向调整运动能够至少传递到所述两个密封元件中的ー个密封元件上,使得两个密封元件以位于外部的、环绕的密封面贴靠在阀壳体的界定流体通路的对应密封面上,并且其中ー个密封元件以位于内部的环绕的密封面封闭转换管的相邻的圆周端面边缘,而另ー个密封元件与转换管的用作流体通路的另ー圆周端面边缘保持间隔开;或者所述密封元件的两个位于内部的环绕的密封面贴靠在转换管的相邻的圆周边缘上,其中ー个密封元件以其位于外部的环绕的密封面加载相邻的、界定流体通路的对应密封面,而另ー个密封元件与配设于其的、界定流体通路的对应密封面间隔开。如果位于内部地设置在各密封元件上的环绕的各密封面贴靠在转换管的相邻的各圆周边缘上,其中ー个密封元件同时以其位于外部的环绕的密封面加载相邻的、界定流 体通路的对应密封面,而另ー个密封元件与配设于其的、界定流体通路的对应密封面间隔开,则流体能够在转换管旁边的右侧或左侧穿过在该转换管与阀壳体之间保留的环缝通到所述出ロ之一。在此,设置在密封元件之间的压力元件受到挤压,使得仅其中ー个密封元件以其位于外部的环绕的密封面加载相邻的界定流体通路的对应密封面,而另ー个密封元件与配设于其的界定流体通路的对应密封面间隔开。通过该流动路径流过阀壳体的流体的内压使所述密封元件挤压压力元件,该压カ元件由此在自保持的意义下保留在挤压的状态。如果流体输送中断并且在流体壳体的壳体内部又存在大气内压,则压力元件可以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并且其中ー个密封元件在转换轴上自动地朝配设的流体通路的方向移动,使得该密封元件释放转换管的圆周端面边缘并以其位于外部的密封边缘贴靠到界定流体通路的对应密封面上。由此现在在该优先位置接通一流动路径,其穿过转换管的在压カ元件的松弛状态下露出的圆周端面边缘和至少ー个转换管孔通到另ー出口。因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按照本技术的也可以手动操纵的转换阀越过优先位置转换到两个另外的流体路径,其中即使在相对较小的操作压カ下也自保持在该预选的流体路径中,并在该通路断开之后保证总是自动复位到优先位置。为了可以在阀壳体外侧设置不同的入口和出口,有利的是,第一轴向流体通路沿通到第一排出孔的流动路径的方向设置在第一排出孔的上游,并且进入孔和其它排出孔设置在阀壳体的壳体圆周上。按照本技术的优选改进方案规定,第二排出孔设置在壳体圆周上且位于横向于转换轴设置的平面中,第二轴向流体通路沿通到该第二排出孔的流动路径的方向设置在该第二排出孔的上游。按照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規定,转换管的所述至少一个径向的转换管孔沿通到该第三排出孔的流动路径的方向设置在第三排出孔的上游。为了可以尽可能简单地手动操纵按照本技术的转换阀,适宜的是,至少所述转换轴的其中一个轴端部穿过壳体通路向外突出并构成为手柄。优选地,所述手柄为用于手动操纵的手柄。所述密封元件需要低摩擦地在转换轴上可移动地引导,与此相比随动件可以摩擦锁合地保持在转换轴上。但是优选ー实施例,其中至少ー个随动件至少沿轴向不可移动地与转换轴连接。为了使转换阀可以在连续的流体流动期间也容易手动地从一流动路径转换到另一流动路径,有利的是,至少ー个密封元件能够与相邻的随动件可松脱地连接。在此按照本技术的ー优选改进方案规定,至少ー个密封元件在其面对相邻的随动件的端侧上具有容纳部,用于至少与随动件的相邻的局部区域吸盘式地连接和/或机械地锁定。一个特别简单且容易制造的实施例(其还减小在按照本技术的转换阀中的结 构复杂性)规定,所述至少一个压カ元件构成为螺旋弹簧,其可移动地围绕转换轴。为了在设置在上游的截止阀截止之后有助于使按照本技术的转换阀自动复位到优先位置,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压カ元件在阀壳体中的大气内压下使ー个密封元件从贴靠在转换管的圆周端面边缘上的调整位置移动到贴靠在相邻的轴向流体通路上的初始位置,由此使得在后续的取出过程中,流体能够穿过转换管的由此释放的端面孔流入到转换管中,井能够从该转换管处从该转换管通过该转换管的至少ー个径向的转换管孔流出。按照本技术的改进方案由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换阀(1),具有:阀壳体(2),该阀壳体具有至少一个进入孔(3、3’)和至少三个排出孔(4、5、6),在所述至少三个排出孔(4、5、6)中,各个排出孔分别能够利用在阀壳体(2)中可移动地引导的转换轴(7)选择性地配设于所述至少一个进入孔(3、3’);两个密封元件(8、9),各密封元件(8、9)在转换轴(7)上在两个随动件(10、11)之间可移动地引导并借助于至少一个压力元件(12)彼此保持间隔开;转换管(13),该转换管通过两个设置在其管圆周上的环绕的导向环面(14、15)在阀壳体(2)中可移动地引导并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导向环面(14、15)之间的径向的转换管孔(16),其特征在于,转换轴(7)的轴向调整运动能够至少传递到所述两个密封元件(8、9)中的一个密封元件上,使得:两个密封元件(8、9)以位于外部的、环绕的密封面(18、19)贴靠在阀壳体(2)的界定流体通路(20、21)的对应密封面(22、23)上,并且其中一个密封元件(8、9)以位于内部的环绕的密封面(24、25)封闭转换管(13)的相邻的圆周端面边缘,而另一个密封元件(9、8)与转换管(13)的用作流体通路的另一圆周端面边缘保持间隔开;或者所述密封元件(8、9)的两个位于内部的环绕的密封面(24、25)贴靠在转换管(13)的相邻的圆周边缘上,其中一个密封元件(8、9)以其位于外部的环绕的密封面(18、19)加载相邻的、界定流体通路的对应密封面(22、23),而另一个密封元件(9、8)与配设于其的、界定流体通路(21、20)的对应密封面(25、24)间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范迈尔
申请(专利权)人:纽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