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窝播种施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5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窝播种施肥机,包括操作手把、制窝机构、定位机构、播撒机构、行距调整机构。制窝机构由旋窝板、旋窝刀组成;定位机构由定位板支撑体、定位板组成;播撒机构由装料箱、控制装置组成,其控制装置为两套,一套为活门式,一套为阀式;行距调整机构由调节板、紧固螺栓组成。双手握着操作手把向侧外旋转即可使制窝机构相对于定位机构在90°范围内转动同步完成制窝、播撒两道工序。该机适用各种土壤使用,工效高、操作轻便。(*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田间耕作机械,涉及一种播种施肥机。根据《农业机械汇编》、《八十年代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使用》等期刊、手册提供的资料和社会调查,现行人力播种机具只有牵引犁沟式和撬窝式两种。牵引犁沟式虽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但只能适用于砂壤土使用,而对粘性土壤适应性很差;撬窝式虽然适应各种土壤,但工效低、劳动强度大,只能用人手播种,因而播种粒数不均匀,难以达到农艺要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制窝播种同步完成、播种施肥两用、适应性广、工效高、播种粒数均匀、劳动强度小、成本低的旋窝播种施肥机,以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本技术根据轮轴原理设计而成,它包括操作手把、制窝机构、定位机构、播撒机构、行距调整机构。操作手把紧固在制窝机构上部,定位机构铰接在制窝机构侧面,播撒机构中的装料箱固定在制窝机构正面的下部,其箱底位于制窝机构中的旋窝刀之上,播撒机构中的控制装置一部分固定于定位机构,一部分固定于装料箱底部,行距调整机构安装在定位机构上,它把按照以上方式组装的两件结构相同的组合体对称地并连为一体形成整机。本技术的制窝机构由旋窝板、旋窝刀组成。旋窝刀刃口可为弧线形,也可为折线形,若为折线形,则其中一部分刃口位于水平,一部分刃口与水平线的夹角为20°~30°。本技术的播撒机构由装料箱、控制装置组成。装料箱底部有一矩形或半圆头条形的卸料孔。控制装置有两种结构——活门式结构-->和阀式结构,活门式结构用于播种和施颗粒肥料,阀式结构用于施液态肥料。活门式结构的控制装置由活门、活门罩、活门运动控制件组成。活门呈板状,其上有一与卸料孔形状相同的孔,该孔比卸料孔长、比卸料孔窄,其尺寸由播撒量决定,活门两端还分别设置有连接柱和定位柱;活门罩为有固定沿的凹腔体,该凹腔的形状与活门相同、尺寸与活门匹配。组装时,活门贴于装料箱底部并使其上的孔的中心线与卸料孔的中心线重合;活门罩复盖在活门上并紧固于装料箱底部;活门运动控制件(11)一端与定位机构相连,一端与活门相连。阀式结构的控制装置为一种液流控制阀,由阀体、阀门、阀门控制件、弹簧、弹簧帽组成,阀体安装在装料箱底部,其进液孔口与卸料孔相吻接,阀门控制件一端贴阀门,一端与定位机构相连。本技术的行距调整机构由调节板和紧固螺栓组成,调节板上有半圆头条形孔或矩形孔,该孔的中心线与调节板的中心线重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双手握着操作手把向侧外旋转时,即可使制窝机构相对于定位机构在90°范围内转动,并使连接在定位机构上的活门运动控制件带动活门在活门罩中平动,或使连接在定位机构上的阀门控制件打开阀门,从而把依靠自重从装料箱卸料孔落在活门罩内的种子、粒状肥料带出播撒于旋好的窝内或把液体肥料施入旋好的窝内。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图1为旋窝播种施肥机的主视图;图2为旋窝播种施肥机的侧视图;图3为旋窝播种施肥机的工作原理图;图4为折线形旋窝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弧线形旋窝刀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装料箱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活门罩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活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液流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操作手把(1)为圆柱体。制窝机构由旋窝板(2)和旋窝刀(13)组成,旋窝刀(13)的刃口为折线形,其中一部分刃口位于水平,一部分刃口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定位机构由定位板支撑体(4)和定位板(14)组成。播撒机构由装料箱(3)和控制装置组成,装料箱底部(15)的卸料孔(16)为半圆头条形孔。播撒机构中的控制装置配置了两套,一套为活门式结构,一套为阀式结构。活门式结构的控制装置由活门(7)、活门罩(9)、活门运动控制件(11)组成,活门(7)为矩形板,其上的孔为半圆头条形孔,该孔比卸料孔长、比卸料孔窄,活门(7)两端设置的连接柱(10)和定位柱(8)为圆柱体,活门罩(9)为带有固定沿的矩形凹腔体,活门运动控制件(11)为杆状;阀式结构的控制装置为一种液流控制阀,它由阀体(17)、阀门(18)、阀门控制件(19)、弹簧(20)、弹簧帽(21)组成,阀门(18)为球状,阀门控制件(19)为杆状。行距调整机构由调节板(5)和紧固螺栓(6)组成,调节板上的孔为半圆头条形孔。组装时,操作手把(1)紧固在旋窝板(2)上部,旋窝刀(13)紧固在旋窝板(2)下部,定位板支撑体(4)铰接在旋窝板(2)侧面,定位板(14)和连接板(12)紧固在定位板支撑体(4)下部(连接板(12)在定位板支撑体(4)上的安装位置必须保证活门运动控制件(11)能带动活门(7)在活门罩(9)内实现平动),播撒机构中的装料箱(3)固定在旋窝板(2)正面的下部,其箱底位于旋窝刀(13)之上,活门式控制装置的活门(7)贴于装料箱底部(15)并使其上的孔的中心线与卸料孔(16)的中心线重合,活门罩(9)复盖在活门(7)上并紧固于装料箱底部,活门运动控制件(11)一端与连接板(12)相连,一端与活门(7)上的连接柱(10)相连,阀式控制装置的阀体(17)安装在装料箱底部(15),其进液孔口与卸料孔(16)相吻接,阀门控制件(19)一端贴阀门(18),一端与连接板(12)相连,调节板(5)根据行距要求在紧固-->螺栓(6)的配合下把按照以上方式组装好的两件结构相同的组合体对称地并连为一体,即可形成整机,调节板(5)为两件以上,安装在定位板支撑体(4)上。操作手把(1)、定位板支撑体(4)、旋窝板(2)用木材制作;用于施颗粒肥和播种,则装料箱可用木材或铁皮制作,用于施液态肥,则装料箱可用塑料制作;旋窝刀(13)用中碳钢制作;定位板(14)用低碳钢制作。田间使用时,双手提起该机,轻插入一定土层内并将机身向操作人员面前倾斜10°左右,双手握着操作手把向侧外旋转即可实现同步制窝播种或施肥,提起机器恢复原位移动窝距并重复以上操作即可连续进行播种或施肥。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能同步完成制窝、播撒两道工序;(2)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使用;(3)工效高,与撬窝式相比,可提高工效四倍以上;(4)体积小、重量轻(机重3.5~4公斤),操作轻便、省力;(5)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6)能一机两用,既可播种,又可施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窝播种施肥机,包括操作手把(1)、制窝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机构、播撒机构、行距调整机构,操作手把(1)紧固在制窝机构上部,定位机构铰接在制窝机构侧面,播撒机构中的装料箱(3)固定在制窝机构正面的下部,其箱底位于制窝机构中的旋窝刀(13)之上,播撒机构中的控制装置一部分固定于定位机构,一部分固定于装料箱底部(15),行距调整机构安装在定位机构上,它把按照以上方式组装的两件结构相同的组合体对称地并连为一体形成整机,双手握着操作手把(1)向侧外旋转即可使制窝机构相对于定位机构在90°范围内转动同步完成制窝、播撒两道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窝播种施肥机,包括操作手把(1)、制窝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机构、播撒机构、行距调整机构,操作手把(1)紧固在制窝机构上部,定位机构铰接在制窝机构侧面,播撒机构中的装料箱(3)固定在制窝机构正面的下部,其箱底位于制窝机构中的旋窝刀(13)之上,播撒机构中的控制装置一部分固定于定位机构,一部分固定于装料箱底部(15),行距调整机构安装在定位机构上,它把按照以上方式组装的两件结构相同的组合体对称地并连为一体形成整机,双手握着操作手把(1)向侧外旋转即可使制窝机构相对于定位机构在90°范围内转动同步完成制窝、播撒两道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施肥机,其特征在于制窝机构由旋窝板(2)、旋窝刀(13)组成,旋窝刀(13)的刃口可为弧线形,也可为折线形(其中一部分刃口位于水平,一部分刃口与水平线的夹角为20°~30°)。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播种施肥机,其特征在于播撒机构由装料箱(3)和控制装置组成,装料箱底部(15)有一矩形或半圆头条形的卸料孔(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播种施肥机,其特征在于播撒机构中的控制装置由活门(7)、活门罩(9)、活门运动控制件(11)组成,活门(7)呈板状,其上有一与卸料孔(16)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福生熊以焯
申请(专利权)人:南江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