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全自动对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2152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4:55
无张力全自动对边机,它涉及一种纺织面料后整理加工行业的无张力对边装置。它包含的机架箱体(3)一侧设置有扩展螺旋机构(1),扩展螺旋机构(1)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电动机(2)相连,机架箱体(3)另一侧两端均设置有下输送带(7),下输送带(7)上方设置有上压板(8),上压板(8)上设置有测边探头仪(4),下输送带(7)通过下输送带传动轴(10)与第二电动机(6)相连,横梁(11)设置在机架箱体(3)上,横梁(11)上固定有上压板箱(9),上压板箱(9)内设置有气缸(20),气缸(20)与测边探头仪(4)相连,且测边探头仪(4)与调节手柄(5)相连。它无张力对边,结构紧凑,节省劳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面料后整理加工行业的无张力对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无张力全自动对边机。技术背景目前,纺织面料后整理加工行业的面料对边装置均没有送料装置,作业过程中面料受张力较大,导致针织布等弹力大的面料缩幅,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张力全自动对边机,它无张力对边,结构紧凑,节省劳力。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扩展螺旋机构I、第一电动机2、机架箱体3、测边探头仪4、调节手柄5、第二电动机6、下输送带7、上压板8、上压板箱9、下输送带传动轴10、横梁11和气缸20,机架箱体3 —侧设置有扩展螺旋机构1,扩展螺旋机构I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电动机2相连,机架箱体3另一侧两端均设置有下输送带7,下输送带7上方设置有上压板8,上压板8上设置有测边探头仪4,下输送带7通过下输送带传动轴10与第二电动机6相连,横梁11设置在机架箱体3上,横梁11上固定有上压板箱9,上压板箱9内设置有气缸20,气缸20与测边探头仪4相连,且测边探头仪4与调节手柄5相连。所述的下输送带7和上压板8构成面料输送机构,它包含下输送带支架12、下皮带轮13、平皮带14、上压板平皮带15、上皮带轮16、上压板固定板17、导柱18和轴承19,下输送带支架12两端均设置有下皮带轮13,下皮带轮13之间通过平皮带14相连,上压板固定板17下方两端均设置有上皮带轮16,上皮带轮16之间设置有轴承19,上压板固定板17上方两侧设置有导柱18,导柱18之间设置有气缸20。本技术对边时的送料速度与加工速度保持同步,消除对边过程中对面料产生张力。在平板上装有探边器,当面料脱离正常位置时,将信号传送到平板两侧的输送面料机构,使其分别完成向斜前方向送布动作,因平皮带的运动轨迹可以分解成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运动轨迹,从而,分别完成纵向同步输送面料和横向纠边动作。输送面料机构由下输送带和上压板组成,当需要纠边时,上压板在汽缸的作用下与下输送带结合使其夹在其间的面料向输送带运动方向移动,纠边完成后即自动分离。整个过程由单片机实现自动化控制有效降低无效动作频度,提高机器稳定性。本技术无张力对边,结构紧凑,节省劳力。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扩展螺旋机构I、第一电动机2、机架箱体3、测边探头仪4、调节手柄5、第二电动机6、下输送带7、上压板8、上压板箱9、下输送带传动轴10、横梁11和气缸20,机架箱体3 —侧设置有扩展螺旋机构1,扩展螺旋机构I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电动机2相连,机架箱体3另一侧两端均设置有下输送带7,下输送带7上方设置有上压板8,上压板8上设置有测边探头仪4,下输送带7通过下输送带传动轴10与第二电动机6相连,横梁11设置在机架箱体3上,横梁11上固定有上压板箱9,上压板箱9内设置有气缸20,气缸20与测边探头仪4相连,且测边探头仪4与调节手柄5相连。所述的下输送带7和上压板8构成面料输送机构,它包含下输送带支架12、下皮带轮13、平皮带14、上压板平皮带15、上皮带轮16、上压板固定板17、导柱18和轴承19,下输送带支架12两端均设置有下皮带轮13,下皮带轮13之间通过平皮带14相连,上压板固定板17下方两端均设置有上皮带轮16,上皮带轮16之间设置有轴承19,上压板固定板17上方两侧设置有导柱18,导柱18之间设置有气缸20。本具体实施方式扩展螺旋机构I在电动机12带动下,将面料扩展,面料在机架箱体3的平面上,通过下输送带8与上压板7之间。电动机26将动力通过传动轴10带动下输送带7按面料扩展方向旋转。固定在横梁11上的上压板箱9内装有气缸20带动上压板8按测边探头仪4发出的信号做上下往复运动,使面料始终处于设定的位置上。设定位置用调节手柄5来完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输送带支架12上装有两个多楔式下皮带轮13带动多楔式的平皮带14旋转。上压板固定板17上装有两个上皮带轮16仿形作用的轴承19及导柱18,在气缸20的作用下,平皮带14与上压板平皮带结合和分离,结合的时候边输送面料进行纠边,纠边完成后在气缸20的作用下分离,使面料始终处于正确的位置上。本具体实施方式无张力对边,结构紧凑,节省劳力。权利要求1.无张力全自动对边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扩展螺旋机构(I)、第一电动机(2)、机架箱体(3)、测边探头仪(4)、调节手柄(5)、第二电动机¢)、下输送带(7)、上压板(8)、上压板箱(9)、下输送带传动轴(10)、横梁(11)和气缸(20),机架箱体(3) —侧设置有扩展螺旋机构(I),扩展螺旋机构(I)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电动机(2)相连,机架箱体(3)另一侧两端均设置有下输送带(7),下输送带(7)上方设置有上压板(8),上压板(8)上设置有测边探头仪(4),下输送带(7)通过下输送带传动轴(10)与第二电动机(6)相连,横梁(11)设置在机架箱体(3)上,横梁(11)上固定有上压板箱(9),上压板箱(9)内设置有气缸(20),气缸(20)与测边探头仪⑷相连,且测边探头仪⑷与调节手柄(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张力全自动对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输送带(7)和上压板(8)构成面料输送机构,它包含下输送带支架(12)、下皮带轮(13)、平皮带(14)、上压板平皮带(15)、上皮带轮(16)、上压板固定板(17)、导柱(18)和轴承(19),下输送带支架(12)两端均设置有下皮带轮(13),下皮带轮(13)之间通过平皮带(14)相连,上压板固定板(17)下方两端均设置有上皮带轮(16),上皮带轮(16)之间设置有轴承(19),上压板固定板(17)上方两侧设置有导柱(18),导柱(18)之间设置有气缸(20)。专利摘要无张力全自动对边机,它涉及一种纺织面料后整理加工行业的无张力对边装置。它包含的机架箱体(3)一侧设置有扩展螺旋机构(1),扩展螺旋机构(1)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电动机(2)相连,机架箱体(3)另一侧两端均设置有下输送带(7),下输送带(7)上方设置有上压板(8),上压板(8)上设置有测边探头仪(4),下输送带(7)通过下输送带传动轴(10)与第二电动机(6)相连,横梁(11)设置在机架箱体(3)上,横梁(11)上固定有上压板箱(9),上压板箱(9)内设置有气缸(20),气缸(20)与测边探头仪(4)相连,且测边探头仪(4)与调节手柄(5)相连。它无张力对边,结构紧凑,节省劳力。文档编号B65H20/06GK202625443SQ20122001396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3日专利技术者曹泰俊 申请人:绍兴县钱清腾泰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张力全自动对边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扩展螺旋机构(1)、第一电动机(2)、机架箱体(3)、测边探头仪(4)、调节手柄(5)、第二电动机(6)、下输送带(7)、上压板(8)、上压板箱(9)、下输送带传动轴(10)、横梁(11)和气缸(20),机架箱体(3)一侧设置有扩展螺旋机构(1),扩展螺旋机构(1)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电动机(2)相连,机架箱体(3)另一侧两端均设置有下输送带(7),下输送带(7)上方设置有上压板(8),上压板(8)上设置有测边探头仪(4),下输送带(7)通过下输送带传动轴(10)与第二电动机(6)相连,横梁(11)设置在机架箱体(3)上,横梁(11)上固定有上压板箱(9),上压板箱(9)内设置有气缸(20),气缸(20)与测边探头仪(4)相连,且测边探头仪(4)与调节手柄(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泰俊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县钱清腾泰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