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式湍流脱硫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7657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2:24
一种波浪式湍流脱硫除尘器,壳体的一侧竖直连有冲击通道,冲击通道的顶端为进气口,冲击通道的底端与壳体底端的贮水槽连通,贮水槽的上方从下往上依次连有下波浪形隔板、上波浪形隔板和喷淋通道,下波浪形隔板、上波浪形隔板和喷淋通道之间形成”S”形出气通道,所述喷淋通道的上方均匀布有若干个喷淋管,所述喷淋通道的末端为出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的技术效果:充分利用湍流的性质,利用湍流冲击水面扬起的大量水雾进行脱硫除尘,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有效地达到脱硫除尘的目的,节约能源,环保,低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燃煤而产生的污染气体的除尘器,尤其涉及燃煤烟气中含硫成分的波浪式湍流脱硫除尘器
技术介绍
常见的湿法脱硫除尘净化设备有喷雾式、旋风式、储水冲击水浴式、塔板式、文丘里等。但通常由于烟气中含硫,与水接触后使得除尘设备容易腐蚀。其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单个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不是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ー种波浪式湍流脱硫除尘器,该装置采用花岗岩材质,有防腐蚀的作用,由于结合了冲击式,湍流式,对流式和喷淋式,这就有效地提高了含硫燃煤烟气的浄化除尘效率,设备外型结构简单,降低了设备制作成本,降低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低碳环保。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进气ロ、冲击通道、水位箱、下波浪形隔板、上波浪形隔板、喷淋通道、喷淋管、出气ロ、壳体,其特征是壳体的ー侧竖直连有冲击通道,冲击通道的顶端为进气ロ,冲击通道的底端与壳体底端的贮水槽连通,贮水槽的上方从下往上依次连有下波浪形隔板、上波浪形隔板和喷淋通道,下波浪形隔板、上波浪形隔板和喷淋通道之间形成” S”形出气通道,所述喷淋通道的上方均匀布有若干个喷淋管,所述喷淋通道的末端为出气ロ。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充分利用湍流的性质,利用湍流冲击水面扬起的大量水雾进行脱硫除尘,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有效地达到脱硫除尘的目的,节约能源,环保,低碳。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I、进气ロ 2、冲击通道3、水位箱4、下波浪形隔板5、下湍流区6、贮水槽7、出尘ロ 8、对流通道9、上湍流区10、上波浪形隔板11、喷淋通道12、喷淋管13、出气ロ 14、壳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壳体14的一侧竖直连有冲击通道2,冲击通道2的顶端为进气ロ 1,冲击通道2的底端与壳体14底端的贮水槽6连通,贮水槽6的上方从下往上依次连有下波浪形隔板4、上波浪形隔板10和喷淋通道11,下波浪形隔板4、上波浪形隔板10和喷淋通道11之间形成”S”形出气通道,所述喷淋通道11的上方均匀布有若干个喷淋管12,所述喷淋通道11的末端为出气ロ 13。首先气体在冲击通道2与水面形成较大冲击达到第一次除尘效果,接着气体进入下湍流区5,由于波浪形隔板的作用形成湍流态气体,气体在湍流区不断冲击水面扬起大量水雾,达到第二次除尘效果,脱硫除尘效率大大提高。此外连接上、下湍流区5、9的对流通道8也起到了较好的除尘效果,最后气体 在喷淋通道11受到喷淋达到第三次除尘效果。净化后气体在出气ロ 13排出,气流中的粉尘粒子在贮水槽中沉淀后在出尘ロ 7排出,贮水槽6连接水位箱3。权利要求1. ー种波浪式湍流脱硫除尘器,它包括进气ロ、冲击通道、水位箱、下波浪形隔板、上波浪形隔板、喷淋通道、喷淋管、出气ロ、壳体,其特征是壳体的ー侧竖直连有冲击通道,冲击通道的顶端为进气ロ,冲击通道的底端与壳体底端的贮水槽连通,贮水槽的上方从下往上依次连有下波浪形隔板、上波浪形隔板和喷淋通道,下波浪形隔板、上波浪形隔板和喷淋通道之间形成” S”形出气通道,所述喷淋通道的上方均匀布有若干个喷淋管,所述喷淋通道的末端为出气ロ。专利摘要一种波浪式湍流脱硫除尘器,壳体的一侧竖直连有冲击通道,冲击通道的顶端为进气口,冲击通道的底端与壳体底端的贮水槽连通,贮水槽的上方从下往上依次连有下波浪形隔板、上波浪形隔板和喷淋通道,下波浪形隔板、上波浪形隔板和喷淋通道之间形成”S”形出气通道,所述喷淋通道的上方均匀布有若干个喷淋管,所述喷淋通道的末端为出气口。本技术专利的技术效果充分利用湍流的性质,利用湍流冲击水面扬起的大量水雾进行脱硫除尘,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有效地达到脱硫除尘的目的,节约能源,环保,低碳。文档编号B01D53/18GK202620948SQ20122013979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专利技术者陈勇生, 熊辉, 李寿峰, 唐小苏 申请人:南昌航空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波浪式湍流脱硫除尘器,它包括进气口、冲击通道、水位箱、下波浪形隔板、上波浪形隔板、喷淋通道、喷淋管、出气口、壳体,其特征是壳体的一侧竖直连有冲击通道,冲击通道的顶端为进气口,冲击通道的底端与壳体底端的贮水槽连通,贮水槽的上方从下往上依次连有下波浪形隔板、上波浪形隔板和喷淋通道,下波浪形隔板、上波浪形隔板和喷淋通道之间形成”S”形出气通道,所述喷淋通道的上方均匀布有若干个喷淋管,所述喷淋通道的末端为出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生熊辉李寿峰唐小苏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