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循环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7051 阅读:3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体外循环管路,包括静脉管路、动脉管路和超滤管路,其中体外循环管路的管路内径为2~4mm,外径为3~6mm。在用于治疗心衰患者的脱水装置血泵流量一定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路的管径比常规管路的管径细,血液在管路中的流速提高,避免了血液在管路中的凝固现象;体外循环管路的总体外循环血量为25~80ml,在设备启动和结束治疗回血阶段,降低了对循环的冲击;配备有所述体外循环管路的机械性心衰脱水装置的血泵的流量为10~60ml/min,血泵流量小于心排量的2%,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械性心衰脱水装置的体外循环管路
技术介绍
体外循环管路是与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血液滤过器等血液净化装置配套使用的一次性管路。中国专利文献CN201290926Y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管道,中国专利文献CN201049096Y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的血液透析管路,但上述现有技术均是为了配合传统血液透析/滤过设备的高流量和透析器的大的膜面积而设置,其循环管路管径较粗。 目前临床上体外循环管路管径约8mm,体外循环血量约200 300ml,心衰患者常常存在液体负荷过重的情况,在使用设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脱水治疗时,较高的体外循环血量在设备启动和结束治疗回血阶段,短时间内大量液体进入体内,快速增加了心脏前负荷,对血液循环的冲击大,不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而且,现用的体外循环管路直径粗大,需要较高的血泵流量与其匹配,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衰病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体外循环管路管径粗、体外循环血量大,不适于心衰患者治疗的问题。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体外循环管路来实现脱水,以适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体外循环管路,包括:静脉管路(1),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接的滤器接头(10)、静脉滴壶(12)以及第一鲁尔接头(5),其中静脉滴壶帽(13)处还连接有静脉压测压管路(19)和排气管路(24);动脉管路(2),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接的第一鲁尔接头(5)、预冲管路(25)、动脉压测压管路(20)、泵管(16)、滤器前压测压管路(21)、肝素输送管路(26)以及滤器接头(10);超滤管路(3),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接的滤器鲁尔接头(22)、漏血检测壶(17)、泵管(16)以及第一鲁尔接头(5),其中漏血检测壶帽(18)处还连接有超滤压测压管路(23);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循环管路的管路内径为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新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哈特凯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