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视见函数调控的全眼前节谱域OCT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36337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视见函数调控的全眼前节谱域OCT成像系统。宽带光源发出的低相干光,经光纤耦合器分光后分别进入样品臂和参考臂,从样品臂和参考臂返回的光各自经过环形器进入探测臂,分别经由光开关选择不同的光路并照射在光栅的不同区域,实现参考臂位置与相应最高灵敏度位置的切换。经光栅色散后的不同光谱成分会聚在CCD的不同像素上并发生干涉,干涉光谱信号传入计算机后重建样品的OCT图像。将对应于光开关两种状态下的两幅OCT图像进行拼接,得到量程加倍的OCT图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高灵敏度前提下实现全眼前节的谱域OCT成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技木,尤其涉及ー种基于视见函数调控的全眼前节谱域OCT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是一种基于低相干干涉的非侵入式医学成像手段,眼前节OCT (Anterior Segment OCT,简称AS-0CT)可以非接触,实时的提供静动态下的清晰部分眼前节结构图像,自1994年Izatt等首次将其用于角膜和眼前段成像,已成为測量和分析眼前段组织和结构的理想工具,可助于诊断角膜、 巩膜、虹膜、房角的异常病变,特别有助于青光眼、白内障等常见眼病的诊断和研究,也被广泛应用于调节及老视发病机制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小组运用新型的频域OCT (FD-OCT)技术对眼前节实施成像。频域OCT在时域系统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灵敏度和成像速度,使得对于眼前节的高信噪比、活体实时成像成为可能,然后一般情况下,从角膜的前顶点到晶状体的前表面约为4mm (在近视眼中这ー距离会更大),整个眼前节的深度大于10mm。谱域OCT的成像深度通常为3-4_,不能满足全眼前节成像的需求。为了实现整个眼前节快速层析成像,目前主要有3种方法,一种是采用瞬时线宽比较窄的扫频光源,这样能够实现眼前节的快速成像,但其轴向分辨率普遍低于谱域系统(SD-OCT)的分辨率。因此,仍有一些小组致カ于在维持谱域OCT的高分辨率的同时提高其成像深度,其中ー种方法就是构建复数形式的干涉光谱信号以消除共轭项,使成像深度加倍。另ー种方法为搭建双通道或双聚焦OCT系统,对前房和晶状体进行分段成像,最后通过拼接构建完整的图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基于视见函数调控的全眼前节谱域OCT成像系统。本技术基于视见函数调控的全眼前节谱域OCT成像系统包括宽带光源、1x2宽带光纤耦合器、第一环形器、第二环形器、第一光开关、第二光开关、參考臂、样品臂、探測臂、光学延迟线所述探测臂包括第一准直透镜、第二准直透镜、第三准直透镜、第四准直透镜、光栅、第一会聚透镜、高速线阵CXD ;其中四个准直透镜两两分组,第一准直透镜与第二准直透镜为ー组,第三准直透镜与第四准直透镜为ー组;所述參考臂包括第五准直透镜,平面反射镜;所述样品臂包括第六准直透镜,X-Y扫描振镜,第二会聚透镜;所述的光学延迟线包括第七准直透镜,第八准直透镜;宽带光源与1x2宽带光纤稱合器ー侧的一端相连,1x2宽带光纤稱合器另ー侧的一端与第一环形器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环形器的一端相连,第一环形器的另一端与第六准直透镜入射端相连,X-Y扫描振镜位于第六准直透镜的出射光路上,第二会聚透镜位于X-Y扫描振镜的反射光路上,X-Y扫描振镜位于第二会聚透镜的前焦面,样品位于第二会聚透镜的后焦面。第一环形器的第三端与第二光开关ー侧相连,第二光开关另ー侧的一端与第一准直透镜相连,另一端与第四准直透镜相连,第二环形器另一端与第五准直透镜相连,平面反射镜位于第五准直透镜的出射光路上,第二环形器的第三端与第一光开关的一侧相连,第一光开关另ー侧的一端与第二准直透镜相连,另一端与第七准直透镜相连,第八准直透镜位于第七准直透镜的出射光路上,第八准直透镜与第三准直透镜相连,光栅位于第一准直透镜、第二准直透镜、第三准直透镜、第四准直透镜的出射光路上,第一会聚透镜位于光栅的出射光路上,高速线阵CCD位于第一会聚透镜的后焦面上。与
技术介绍
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相比于一般的OCT系统,本方法使用三角波驱动X-Y扫描振镜,在三角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均进行数据采集,因此通过光开关可以快速的 实现两次独立成像,然后将两次成像结果拼接得到一幅全眼前节的OCT图像。2、相比于一般的双通道或双聚焦OCT系统,本方法能够通过控制參考光和样品光在探测臂内光栅上的照射区域,调控系统灵敏度曲线的位置,使最高灵敏度不再位于零光程位置处,而是位于我们所需的成像区域以内,因此获得的OCT图像整体灵敏度得到了提闻。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系统中探测臂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系统中探测臂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系统中两次成像的效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系统中的时序控制图。图I中1、宽带光源,2、lx2宽带光纤耦合器,3、环形器,4、准直透镜,5、X-Y扫描振镜,6、会聚透镜,7、人眼(样品),8、环形器,9、准直透镜,10、平面反射镜,11、1χ2光开关,12、1x2光开关,13、准直透镜,14、准直透镜,15、准直透镜,16、准直透镜,17、准直透镜,18、准直透镜,19、光栅,20、会聚透镜,21、高速线阵CCD,22、计算机,23、參考臂,24、样品臂,25、探测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基于视见函数调控的全眼前节谱域OCT成像系统主要包括宽带光源1、1χ2宽带光纤稱合器2、第一环形器3、第二环形器8、第一光开关11、第二光开关12、第七准直透镜13、第八准直透镜14、參考臂23、样品臂24、探测臂25。參考臂包括第五准直透镜9,平面反射镜10 ;样品臂24包括第六准直透镜4,X-Y扫描振镜5,第二会聚透镜6,样品7 ;探测臂25包括第一准直透镜15、第二准直透镜16、第三准直透镜17、第四准直透镜18、光栅19、第一会聚透镜20、高速线阵(XD21 ;宽带光源I与1x2宽带光纤耦合器2的a端相连,1x2宽带光纤耦合器2的b端分别与第一环形器3和第二环形器8的a端相连,第一环形器3的b端与准直透镜4的入射端相连,X-Y扫描振镜5位于第六准直透镜4的出射光路上,第二会聚透镜6位于X-Y扫描振镜5的反射光路上,X-Y扫描振镜5位于第二会聚透镜6的前焦面,样品7位于第二会聚透镜6的后焦面上。第一环形器3的c端与第二光开关12的a端相连,第二光开关12的b端与探测臂25中第一准直透镜15相连,第二光开关12的c端与第四准直透镜18相连,第二环形器8的b端与參考臂中的第五准直透镜9相连,平面反射镜10位于第五准直透镜9的出射光路上,第二环形器8的c端与第一光开光11的a端相连,第一光开关11的b端与第二准直透镜16相连,第一光开关11的c端与第七准直透镜13相连,第八准直透镜14位于第七准直透镜13的出射光路上,第八准直透镜14与第三准直透镜17相连,光栅19位于第一准直透镜15、第二准直透镜16、第三准直透镜17、第四准直透镜18的出射光路上,第一会聚透镜20位于光栅19的出射光路上,高速线阵(XD21位于第一会聚透镜20的后焦面上,探测臂25与计算机22连接。从宽带光源I出来的低相干光,入射到1x2宽带光纤耦合器2,经分光后,一路经第一环形器3进入样品臂,经第六准直透镜4、X-Y扫描振镜5、第二会聚透镜6后照射在人眼(样品)7上,经人眼(样品)7反射回的信号光原路返回,经第一环形器3至第二光开关12处,而后进入探测臂25。从1x2宽带光纤耦合器2出射的另一束光经第二环形器8进入參 考臂23,经第五准直透镜9和平面反射镜10,由原路返回经第二环形器8至第一光开关11,而后进入探测臂25。第一光开关11和第二光开关12后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视见函数调控的全眼前节谱域O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宽带光源、1x2宽带光纤耦合器、第一环形器、第二环形器、第一光开关、第二光开关、参考臂、样品臂、探测臂、光学延迟线:所述探测臂包括第一准直透镜、第二准直透镜、第三准直透镜、第四准直透镜、光栅、第一会聚透镜、高速线阵CCD;其中四个准直透镜两两分组,第一准直透镜与第二准直透镜为一组,第三准直透镜与第四准直透镜为一组;所述参考臂:包括第五准直透镜,平面反射镜;所述样品臂:包括第六准直透镜,X?Y扫描振镜,第二会聚透镜;所述的光学延迟线包括第七准直透镜,第八准直透镜;宽带光源与1x2宽带光纤耦合器一侧的一端相连,1x2宽带光纤耦合器另一侧的一端与第一环形器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环形器的一端相连,第一环形器的另一端与第六准直透镜入射端相连,X?Y扫描振镜位于第六准直透镜的出射光路上,第二会聚透镜位于X?Y扫描振镜的反射光路上,X?Y扫描振镜位于第二会聚透镜的前焦面,样品位于第二会聚透镜的后焦面,第一环形器的第三端与第二光开关一侧相连,第二光开关另一侧的一端与第一准直透镜相连,另一端与第四准直透镜相连,第二环形器另一端与第五准直透镜相连,平面反射镜位于第五准直透镜的出射光路上,第二环形器的第三端与第一光开关的一侧相连,第一光开关另一侧的一端与第二准直透镜相连,另一端与第七准直透镜相连,第八准直透镜位于第七准直透镜的出射光路上,第八准直透镜与第三准直透镜相连,光栅位于第一准直透镜、第二准直透镜、第三准直透镜、第四准直透镜的出射光路上,第一会聚透镜位于光栅的出射光路上,高速线阵CCD位于第一会聚透镜的后焦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志华洪威王川沈毅倪秧颜扬治卢锡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