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松鼠喂鸟器,包括鸟食储藏容器,所述鸟食储藏容器的上端配合设置上盖,下端螺接设置壳体,所述上盖上插接设置挂钩,所述壳体上对称设置有鸟食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螺接设置鸟栖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超过预定重量后鸟栖杆相对壳体向下运动,低于预定重量时鸟栖杆能自动恢复原状的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清洗,尤其是对于死角部位也能进行彻底的清洗,通过套接设置在壳体上的连接组件能有效解决松鼠等动物的盗食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给室外鸟类喂食的器具,尤其涉及一种防松鼠喂鸟器。
技术介绍
喂鸟器是一种人工喂养鸟类的器具,主要为公园或者野外生存的鸟类提供一种喂食的器具,喂鸟器大多是悬挂在树上或者其它支架上,通过在喂鸟器中添加鸟食来吸引鸟类前来觅食,人们可以站在远处进行欣赏从而愉悦身心,现有的喂鸟器的种类繁多,其功能也各不相同,有便于清洗和拆装、避免鸟食受潮霉变的喂鸟器,此类喂鸟器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但不具有防止松鼠等小动物来盗食的功能,为解决松鼠盗食的问题,申请号为200710109963.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压缩弹簧操作的防松鼠喂鸟器》(公开号为CN101176434A)公开了一种防松鼠盗食的喂鸟器的技术方案,该申请包括外壳、内壳、压缩 弹簧及栖杆组件,内外壳相对垂直移动,初始状态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内外壳处于第一位置,内外壳开口对齐相通,构成鸟食通路,当松鼠等较重的小动物停在栖杆组件上后,由于其重量大于弹簧的弹力,这时内外壳处于第二位置,内外壳开口不能对齐相通,鸟食通路被隔开,相应的盗取不到食物,由于小鸟的重量较轻而无法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内外壳开口始终处于对齐相通的状态,从而小鸟可以取到食物。此结构设计虽能有效的防止松鼠等小动物盗食问题,但此设计存在结构复杂,不易拆装、不方便喂鸟器的清洗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提供一种便于清洗和拆装、能有效防止松鼠等小动物盗食的喂鸟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所述的一种防松鼠喂鸟器,包括鸟食储藏容器,所述鸟食储藏容器的上端配合设置上盖,下端螺接设置壳体,所述上盖上插接设置挂钩,所述壳体上对称设置有鸟食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螺接设置鸟栖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超过预定重量后鸟栖杆相对壳体向下运动,低于预定重量时鸟栖杆能自动恢复原状的连接组件。所述的一种防松鼠喂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套接设置在壳体内部并带有鸟食槽的底壳、与底壳形成通路便于鸟食流入鸟食槽的导流槽、配合设置在底壳和导流槽之间的滑动盖片,所述底壳、滑动盖片、导流槽通过中心杆配合连接,所述中心杆上配合设置弹簧,所述中心杆的上端通过中心杆螺钉与滑动盖片螺接设置,所述中心杆螺钉上配合设置磁铁,所述中心杆的下端穿插过壳体底部后与鸟栖杆螺接设置。所述的一种防松鼠喂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螺接设置,所述上壳体上对称设置有鸟食口,在鸟食口的上方对应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导流槽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孔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的一种防松鼠喂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盖片为伞形滑动盖片,伞形滑动盖片的中部设置一通孔,伞形滑动盖片通过其上的通孔螺接设置在中心杆的上部,所述通孔的四周均布设置有数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扇形滑动盖片一体成型。所述的一种防松鼠喂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形滑动盖片套接设置在导流槽内部,所述导流槽为圆形导流槽,圆形导流槽上配合设置有可供连接杆上下移动的滑槽,该滑槽将食物和内部运动机构隔离开,所述底壳上设置有与中心杆配合使用的圆孔,所述圆孔的四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圆形导流槽配合使用。所述的一种防松鼠喂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盖片为柱形滑动盖片,所述柱形滑动盖片的下端对称设置数个挡片,所述挡片一体成型设置在柱形滑动盖片的下端四周,所述柱形滑动盖片的中部插接设置中心杆,所述中心杆通过螺钉与柱形滑动盖片紧固。所述的一种防松鼠喂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滑动盖片套接设置在导流槽内部,所述导流槽为柱形导流槽,所述柱形导流槽由上导流槽和下导流槽分体连接设置,所述柱形导流槽与柱形滑动盖片相吻合。 所述的一种防松鼠喂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鸟食储藏容器的上端对称设置有两插接孔,所述两插接孔上插接设置一撑杆。所述的一种防松鼠喂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对称设置有两方向相反的卡槽,所述卡槽卡接设置在撑杆上。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螺接设置,方便将下壳体拧下,从而方便喂鸟器的清洗,尤其是对于死角部位也能进行彻底的清洗,通过套接设置在壳体上的连接组件解决防盗食的问题,鸟栖杆上的重量超过预定重量后,鸟栖杆相对壳体向下运动,同时带动中心杆及滑动盖片一起向下运动,遮挡住鸟食槽,鸟食被断开,当鸟栖杆上的重量低于预定重量时,在弹簧及磁铁的作用下,鸟栖杆自动恢复原状,供鸟取食,此结构组装方便,能有效的解决松鼠盗食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盖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I中连接组件的爆炸图;图4为实施例I松鼠等盗食者取食时连接组件剖面图;图5为实施例2自然状态时连接组件剖视图;图中,I-挂钩,2-上盖,3-鸟食储藏容器,4-鸟食口,5-鸟栖杆,6_下壳体,7_上壳体,8-卡槽,9-圆形导流槽,10-伞形滑动盖片,11-中心杆,12-鸟食槽,13-凸起,14-圆孔,15-底壳,16-弹簧,17-连接杆,18-滑槽,19-柱形导流槽,20-中心杆螺钉,21-柱形滑动盖片,22-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防松鼠喂鸟器,包括鸟食储藏容器3、上盖2、壳体、鸟栖杆5,鸟食储藏容器3的上端对称设置有插接孔,插接孔上插接设置一撑杆,上盖上对称设置有方向相反的卡槽8,所述卡槽8卡接设置在撑杆上,完成上盖2与鸟食储藏容器3的连接,鸟食储藏容器3的另一端与壳体相连,壳体的下端配合设置鸟栖杆5,通过上盖2上设置的挂钩I将喂鸟器悬挂在树上或者其它支架上;壳体上对称设置有鸟食口 4,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超过预定重量后鸟栖杆5相对壳体向下运动,低于预定重量时鸟栖杆能自动恢复原状的连接组件,壳体由上壳体7和下壳体6组成,上壳体7和下壳体6螺接设置,便于将下壳体6拧下后对喂鸟器进行清理,尤其是对于不便清理的死角部位,也能进行彻底的清理,鸟食口 4设置在上壳体上,在鸟食口的上方对应设置有第一定位孔。连接组件采用如下方式之一实施实施例1,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套接设置在壳体内部并带有鸟食槽12的底壳15、与底壳15形成通路便于鸟食流入鸟食槽12的圆形导流槽9,配合设置在底壳15和圆形导流槽9之间的伞形滑动盖片10,底壳15、伞形滑动盖片10、圆形导流槽9通过中心杆11配合连接,中心杆11上插接设置弹簧16,中心杆11的上端通过中心杆螺钉20与伞形滑动盖片10螺接设置,中心杆螺钉20上方触接设置磁铁22,圆形导流槽9的上中心部位设置有螺孔,螺孔上还可螺接设置螺钉。装配时,将中心杆螺钉20穿插过伞形滑动盖片10中部设置的通孔后与中心杆11的一端螺接设置,中心杆11的另一端穿插过底壳15上的圆孔14后进行调整,使伞形滑动盖片10上一体成型设置的连接杆17放置在底壳15上部设置的凸起13上方,之后将圆形导流槽9下方设置的滑槽18对准连接杆17插接设置,完成连接组件的装配。实施例2,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套接设置在壳体内部并带有鸟食槽12的底壳15、与底壳15形成通路便于鸟食流入鸟食槽12的柱形导流槽19,柱形导流槽19为分体设置的上导流槽和下导流槽,分体设置便于柱形滑动盖片21的安装组合,配合设置在底壳15和柱形导流槽19之间的柱形滑动盖片21,底壳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松鼠喂鸟器,包括鸟食储藏容器,所述鸟食储藏容器的上端配合设置上盖,下端螺接设置壳体,所述上盖上插接设置挂钩,所述壳体上对称设置有鸟食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螺接设置鸟栖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超过预定重量后鸟栖杆相对壳体向下运动,低于预定重量时鸟栖杆能自动恢复原状的连接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松鼠喂鸟器,包括鸟食储藏容器,所述鸟食储藏容器的上端配合设置上盖,下端螺接设置壳体,所述上盖上插接设置挂钩,所述壳体上对称设置有鸟食ロ,所述壳体的底部螺接设置鸟栖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超过预定重量后鸟栖杆相对壳体向下运动,低于预定重量时鸟栖杆能自动恢复原状的连接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防松鼠喂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套接设置在壳体内部并带有鸟食槽的底壳、与底壳形成通路便于鸟食流入鸟食槽的导流槽、配合设置在底壳和导流槽之间的滑动盖片,所述底壳、滑动盖片、导流槽通过中心杆配合连接,所述中心杆上配合设置弹簧,所述中心杆的上端通过中心杆螺钉与滑动盖片螺接设置,所述中心杆螺钉上配合设置磁铁,所述中心杆的下端穿插过壳体底部后与鸟栖杆螺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防松鼠喂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螺接设置,所述上壳体上对称设置有鸟食ロ,在鸟食ロ的上方对应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导流槽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孔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防松鼠喂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盖片为伞形滑动盖片,伞形滑动盖片的中部设置一通孔,伞形滑动盖片通过其上的通孔螺接设置在中心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校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瑞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