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项专利技术为申请人李宗诚于2011年9月通过电子系统正式向国家专利局提交的600项专利技术专利集群(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 ( VCSE );李宗诚,2011 ]”中的第537项。本项专利技术与专利技术专利集群(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VCSE );李宗诚,2011 ]”中的第521项、第522项、第523项、第524项、第525项、第526项、第527项、第528项、第529项、第530项、第531项、第532项、第533项、第534项、第535项、第536项、第538项、第539项、第540项一起,共同构成专利技术专利群“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ICT技术支持体系(ICT-NAM / [ IVC ]李宗诚,2011)”。 本申请人提出包括本项专利技术在内、由600项专利技术专利构成的“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 ( VCSE );李宗诚,2011 ] ”,其总体性目标在于,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 ...
【技术保护点】
独立权利要求——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设计,是本申请人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一项新技术,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A、对于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 ...
【技术特征摘要】
1.独立权利要求一一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设计,是本申请人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H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一项新技术,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A、对于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 B、对于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天地”计算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全息协同组织结构,在这里,一方面,各种计算机及其基础设施、附属设备和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浏览器)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 IMK, MH、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另一方面,各种用户及其功效链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 IMK, IMH, 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这种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与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共同形成本发明人所指称的“天地”计算体系CS / HSN ( GII ); C、对于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科学基础,进而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技术原理; D、对于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合理化评价模型设计基础。2.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产业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基本准则及一系列指标和状态变量,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按照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里的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所处的分配状况,我们可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构成模式或格局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约有大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非公正类型,约有相当一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不公正类型,另外约有一小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公正类型; 按照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的分析,产业价值链集中组织与分散组织、合作机制与竞争机制形成“业绩一报酬”分配的基本方式;“业绩一报酬”分配基本方式的选择基础在于”业绩一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均衡,而“业绩一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基础在于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的基础均衡,在于资源流动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及二者的均衡关系; 对于产业价值链的网络配置,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议采用作为相对量的序数对不同变量或指标作出分级排序,从而由14方面的因素引出14种主要变量或参数 (A)X1= Na——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职位等级; (B)X2 = Nb-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权利; (Ox3= Nc——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责任; mx,= N0——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义务; (E)X5 = Ne-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 (F)X6=Nf——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特殊背景因素; (G)X7=Ng——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外在条件; (H)X8=Nh——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能力; (J)X9= Nj——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 (K)x 10 = Nk-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表现; (L)x n = Nl——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清廉程度; (M)x 12 = Nu—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管理机构的清廉程度; (N)x 13 = Nn—产业价值链某项社会活动的重要程度(权重); (0)x 14 = N0——产业价值链某项社会活动的困难程度。3.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产业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业绩-报酬”评价考核体系; 在构成I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状态变量的上列14个分量中,能够集中体现I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状态的两个分量是ζ 5 = Ne — I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I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沐5 = Ne-I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ζ 9 = Nj——I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是否成比例,直接反映I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状态当ζ 5 = Ne——I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ζ 9 = Nj——I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成比例时,直接反映I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当^ 5 = Ne——I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I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不成比例时,直接反映I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处于社会非公正状态; 对于“业绩-报酬”对应关系,I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状态变量的其它分量可看作I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业绩的背景因素和约束条件; 如果IVC网络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的I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职位不均等(但在社会地位方面未必处于不平等状态)、特殊背景因素不均等、先天外在条件不均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