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广播协议客户端的管理方法和数据传输方法及客户端。通过接收DCD服务器发送的节目内容对应的时间信息;根据所述时间信息控制广播协议客户端接收所述节目内容。和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下载,需要对下发的节目内容的频道进行持续的侦听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在需要下载节目时候,BCAST客户端才会侦听和下载节目内容,可以使得BCAST客户端节约大量的系统资源,同时减少了侦听节目的时长,使得网络带宽利用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广播协议客户端的管理方法和数据传输方法及客户端。
技术介绍
动态内容分发(Dynamic Content Delivery, DO))业务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终端用户对接收到信息的浏览体验,特别是能够提供用户需要的个性化、定制的内容更新等服务。DCD业务产生的优点有简化内容发现和获得方式,降低用户使用难度,方便用户获得想要内容;与用户交互,吸引用户主动浏览更多的相关的内容。D⑶业务内容可以是用户选择订阅的并且感兴趣的频道,也可以是运营商提供的免费内容。用户可以极其便捷地在第一时间得到想要得内容。DCD的内容甚至可以以滚动 的方式显示在终端的待机屏幕上,运营商也可以通过动态内容分发把最新的资讯及时地发布给用户。广播协议(BroadcastProtocol,BCAST)是开放移动联盟(Open MobileAlliance,0ΜΑ)提出的ー个移动宽带数字广播/多播业务的概念。在广播上,它包括传统的一对多广播方式和多点传送方式,而且考虑在现有的网络架构上,将原来的数字广播业务连接起来。移动广播服务中最有影响カ的可能就是“移动手机电视服务”。D⑶业务可以使用BCAST作为承载(D⑶over BCAST)来发送内容,其主要流程包括D⑶服务器与BCAST服务器交互,再让用户通过D⑶信道完成内容订阅,最終通过BCAST服务器发送数据到BCAST客户端,再由BCAST客户端将内容传给DCD客户端最终呈现。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方案中,DCD客户端对BCAST客户端缺乏控制,在整个方案的执行过程中,DCD客户端与BCAST客户端之间的接ロ要长期保持关联,浪费大量的接ロ资源,同时由于而节目内容的下发实际上是有时段特性的。而BCAST客户端侦听节目频道下载节目内容没有时间上的控制,BCAST客户端必须保持对节目频道的持续侦听来保证节目的接收,进而浪费了系统资源和网络带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广播协议客户端的管理方法和数据传输方法及客户端,可以节约降低系统资源消耗,节约网络带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ー种广播协议客户端的管理方法,包括接收动态内容分发DCD服务器发送的节目内容对应的时间信息;根据所述时间信息控制广播协议客户端接收所述节目内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ー种广播协议客户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D⑶客户端的发送的节目内容对应的时间信息;根据所述时间信息侦听指定频道接收广播协议服务器下发的节目内容;将所述接收到的节目内容返回给DCD客户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ー种广播协议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广播协议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含数据标识;检查所述数据标识的类型;若所述数据标识的类型指示所述数据包为DCD类型,则将所述数据包传送至DCD客户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ー种广播协议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侦听预置的频道接收D⑶数据;将所述D⑶数据向D⑶客户端传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ー种D⑶客户端,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DCD服务器发送的节目内容对应的时间信息;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単元接收的时间信息控制广播协议客户端接收所述节目内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ー种BCAST客户端,包括參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DCD客户端的发送的节目内容对应的时间信息;内容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參数接收单元收到的时间信息侦听指定频道接收广播协议服务器下发的节目内容;内容发送単元,用于将所述内容接收単元接收到的节目内容返回给DCD客户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ー种广播协议客户端,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广播协议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含数据标识;检查单元,用于检查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数据标识的类型;过检查结果为所述数据标识的类型指示所述数据包为D⑶类型;则通知数据包发送单元将所述接收単元接收的所述数据包发送至DCD客户端;数据包发送単元,用于接收检查单元的通知,将所述数据包传送至D⑶客户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ー种广播协议客户端,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侦听预置的频道接收D⑶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接收単元接收的D⑶数据向D⑶客户端传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ー种广播协议客户端的管理方法,包括建立与广播协议客户端之间的关联关系;发送节目内容索引给所述广播协议客户端;接收所述广播协议客户端返回的根据所述节目内容索引获得的DCD数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ー种广播协议客户端的管理方法,包括接收D⑶客户端发送的节目内容索引;根据所述节目内容索引获得D⑶数据;将所述获得的节目内容发送给所述D⑶客户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ー种D⑶客户端,包括关联建立単元,用于建立与广播协议客户端之间的关联关系;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节目内容索引给所述广播协议客户端;接收单元,接收所述广播协议客户端返回的根据所述节目内容索引获得的DCD数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ー种广播协议客户端,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D⑶客户端发送的节目内容索引;数据获取単元,用于根据所述节目内容索引获得DCD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获得的节目内容发送给所述D⑶客户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接收DCD服务器发送的节目内容对应的时间信息;根据所述时间信息控制广播协议客户端接收所述节目内容。和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下载,需要对下发的节目内容的频道进行持续的侦听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在需要下载节目时候,BCAST客户端才会侦听和下载节目内容,可以使得BCAST客户端节约大量的系统资源,同时减少了侦听节目的时长,使得网络带宽利用率更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广播协议客户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ニ广播协议客户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广播协议客户端的管理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广播协议客户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广播协议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广播协议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DCD客户端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八广播协议客户端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九广播协议客户端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广播协议客户端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一广播协议客户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广播协议客户端的管理方法和数据传输方法及客户端,可以节约降低系统资源消耗,节约网络带宽。实施例一,ー种广播协议(BCAST)客户端的管理方法,流程图如图I所示,包括Al,接收动态内容分发D⑶服务器发送的节目内容对应的时间信息;A2,根据所述时间信息控制广播协议客户端接收所述节目内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在控制BCAST客户端下载节目内容的过程中加入的节目内容下发的时间信息,时间信息可以为DCD服务器通过与广播协议服务器交互获得。这样,BCAST客户端则不需要对节目内容持续侦听,只需在节目下发的时段进行侦听即可节约了网络带宽和接ロ资源,例如所述节目内容的下发时段为时间13:00至14:00,则所述时间信息为12:50至14:10。可以理解,所述时间信息涵盖的时段覆盖节目下发的时段(13:00至14:00)即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广播协议客户端的接收内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态内容分发DCD客户端接收DCD服务器发送的节目内容对应的时间信息;动态内容分发DCD客户端建立与广播协议客户端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所述节目内容对应的时间信息发送给广播协议客户端;所述广播协议客户端根据所述时间信息侦听指定频道接收广播协议服务器下发的节目内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播协议客户端的接收内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态内容分发DCD客户端接收DCD服务器发送的节目内容对应的时间信息; 动态内容分发DCD客户端建立与广播协议客户端之间的关联关系; 将所述节目内容对应的时间信息发送给广播协议客户端; 所述广播协议客户端根据所述时间信息侦听指定频道接收广播协议服务器下发的节目内容。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信息为DCD服务器通过与广播协议服务器交互获得。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所述广播协议客户端返回的节目内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所述广播协议客户端返回的节目内容完毕后,关闭与所述广播协议客户端之间的关联关系。5.—种控制广播协议客户端的接收内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DCD客户端根据节目内容对应的时间信息发起建立与广播协议客户端之间的关联关系; 广播协议客户端接收广播协议服务器下发的节目内容; 广播协议客户端将所述接收到的节目内容返回给DCD客户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目内容接收完毕之后包括停止为D⑶业务接收所述指定频道的节目内容。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所述接收到的节目内容返回给DCD客户端之后包括关闭与所述DCD客户端之间的关联关系。8.—种D⑶客户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DCD服务器发送的节目内容对应的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乔,董挺,张惠萍,范姝男,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