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整流器滤波电路,特别涉及宽电压输入的整流器滤波电路。
技术介绍
电子电路都需要直流电源提供能量。虽然有些情况下可用化学电池作为直流电源,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电网提供的交流电源经过转换而得到直流电源的。 交流变直流电路很多,而工业与民用供电一般采用交流供电,图I示出的为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我国民用交流电,称为交变正弦电压,变化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交变电压的周期,用T表示,业界所说的220V,是指有效值,其峰值为万倍有效值,即为220i,xV7 = 31 LlK...............................................................式⑴直流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如用曲线表示电压,则是和水平时间轴平行的一条直线,但我们一般把方向不变,但电压(或电流)的大小随时间有所变化的也称为直流电压(或电流)。事实上,工业与民用都经常需要把交流变成直流,甚至是隔离的直流电,随着国家标准对用电器的功率因数的进一步要求,目前,对消耗功率75W以上的各式电器设备都有功率因数要求,即要求电路的工作电流波形基本和电压波形相同。目前已有采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解决这一问题,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简称为PFC电路,是Power Factor Correction的缩写。注75W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标准GB17625. 1_1998,名为《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 16A)》。而对于输入功率小于75W的各式电器设备,其内部的整流、滤波电路仍采用普通的整流电路加滤波电路的拓扑。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该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为滤波电路的正端子和负端子,直流输入电压从滤波电路的正端子、负端子接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波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K1)、耐压小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电容(C2)以及用于检测所述直流输入电压的电压检测控制电路(102);所述第二电容(C2)和第一开关(K1)相串联,该串联支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相并联,所述电压检测控制电路(102)具有电压检测输入正极、电压检测输入负极和第一输出端,电压检测控制电路(102)的电压检测输入正极与滤波电路的正端子相连接,电压检测输入负极与滤波电路的负端子相连接,第一输出端连接到第一开关(K1)的控制端,所述电压检测控制电路(102)设置有第一预设值,并在检测到直流输入电压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第一开关(K1)导通;在检测到直流输入电压在第一预设值以上时,控制第一开关(K1)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l),该第一电容(Cl)的两端分别为滤波电路的正端子和负端子,直流输入电压从滤波电路的正端子、负端子接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波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K1)、耐压小于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二电容(C2)以及用于检测所述直流输入电压的电压检测控制电路(102);所述第二电容(C2)和第一开关(Kl)相串联,该串联支路与所述第一电容(Cl)相并联,所述电压检测控制电路(102)具有电压检测输入正极、电压检测输入负极和第一输出端,电压检测控制电路(102)的电压检测输入正极与滤波电路的正端子相连接,电压检测输入负极与滤波电路的负端子相连接,第一输出端连接到第一开关(Kl)的控制端,所述电压检测控制电路(102)设置有第一预设值,并在检测到直流输入电压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第一开关(Kl)导通;在检测到直流输入电压在第一预设值以上时,控制第一开关(Kl)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检测控制电路(10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容(C4)、第一二极管(D1)、第一NPN型三极管(Tl),所述的电压检测控制电路(102)的连接关系为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l)和第三电阻(R3)的连接点形成所述的电压检测输入正极,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所述的第一电阻(Rl)的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的第四电容(C4)的一端,所述的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电阻(R2)的一端,其连接点同时连接所述的第一 NPN型三极管(Tl)的基极;所述的第一NPN型三极管(Tl)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的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的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一 NPN型三极管(Tl)的发射极和第四电容(C4)的连接点形成所述的电压检测输入负极;所述的第一 NPN型三极管(Tl)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的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一 NPN型三极管(Tl)和第三电阻(R3)的连接点形成所述的第一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检测控制电路(10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四电容(C4)、第一 NPN型三极管(Tl ),所述的电压检测控制电路102的连接关系为所述的第四电阻(R4) —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和第三电阻(R3)的连接点形成所述的电压检测输入正极,所述的第四电阻(R4)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电阻(Rl)的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的第四电容(C4)的一端,所述的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电阻(R2)的一端,其连接点同时连接所述的第一 NPN型三极管(Tl)的基极;所述的第一 NPN型三极管(Tl)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的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的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容(C4)的连接点形成所述的电压检测输入负极;所述的第一NPN型三极管(TI)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的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一 NPN型三极管(TI)和第三电阻(R3)的连接点形成所述的第一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检测控制电路(102)还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一稳压二极管(D3);所述第五电阻(R5)连接在电压检测控制电路(102)的电压检测输入正极和第一 NPN型三极管(Tl)的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一 N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