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3214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装置,包括第一机械开关、第一静态开关、第二机械开关、第二静态开关、第三机械开关、第三静态开关、第四机械开关、第四静态开关、第五机械开关、第五静态开关、第六机械开关、第六静态开关、第七机械开关、第七静态开关、第八机械开关、第八静态开关、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由于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分别通过开关与电源的第一极和第二极连接,所以装置能够根据电源正负极的变换情况来使相应的开关闭合与关断,从而保证第一母线的极性总为正极,第二母线的极性总为负极,从而适用于工作在电源正负极可变换的情况;采用基于全控型器件的双向开关,装置可以双向导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转换开关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电源正负极可变换的直流配电网中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大型工业企业内部往往设置有备用电源或者备用发电机。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利用自动转换开关能实现在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进行切换,以保证供电可靠性。现在直流配电网发展迅速,对自动转换开关有了相应的需求。现有的自动转换开关一般是针对交流配电网的机械式自动转换开关和静态转换开关。且由于直流配电网中的·电源可能存在正负极变换的情况,以前的双电源转换开关装置不适合应用于电源正负极会发生变换的直流配电网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自动转换开关不适合应用于正负极可变换的直流配电网的情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装置,包括第一机械开关、第一静态开关、第二机械开关、第二静态开关、第三机械开关、第三静态开关、第四机械开关、第四静态开关、第五机械开关、第五静态开关、第六机械开关、第六静态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械开关、第一静态开关、第二机械开关、第二静态开关、第三机械开关、第三静态开关、第四机械开关、第四静态开关、第五机械开关、第五静态开关、第六机械开关、第六静态开关、第七机械开关、第七静态开关、第八机械开关、第八静态开关、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所述第一静态开关的一端连接至外部的第一直流电源的第一极,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母线;所述第一机械开关与所述第一静态开关并联连接;所述第二静态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的第二极,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母线;所述第二机械开关与所述第二静态开关并联连接;所述第三静态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的第一极,另一端连接至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械开关、第一静态开关、第二机械开关、第二静态开关、第三机械开关、第三静态开关、第四机械开关、第四静态开关、第五机械开关、第五静态开关、第六机械开关、第六静态开关、第七机械开关、第七静态开关、第八机械开关、第八静态开关、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 所述第一静态开关的一端连接至外部的第一直流电源的第一极,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母线;所述第一机械开关与所述第一静态开关并联连接; 所述第二静态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的第二极,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母线;所述第二机械开关与所述第二静态开关并联连接; 所述第三静态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的第一极,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母线;所述第三机械开关与所述第三静态开关并联连接; 所述第四静态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的第二极,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母线;所述第四机械开关与所述第四静态开关并联连接; 所述第五静态开关的一端连接至外部的第二直流电源的第一极,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母线;所述第五机械开关与所述第五静态开关并联连接; 所述第六静态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的第二极,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母线;所述第六机械开关与所述第六静态开关并联连接; 所述第七静态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的第一极,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母线;所述第七机械开关与所述第七静态开关并联连接; 所述第八静态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的第二极,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母线;所述第八机械开关与所述第八静态开关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母线与负载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母线与负载负极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态开关、所述第二静态开关、所述第三静态开关、所述第四静态开关、所述第五静态开关、所述第六静态开关、所述第七静态开关和所述第八静态开关具有相同的结构,每一个静态开关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静态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根据外部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静态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根据外部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导通;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接有防反接的二极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接有防反接的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态开关、所述第二静态开关、所述第三静态开关、所述第四静态开关、所述第五静态开关、所述第六静态开关、所述第七静态开关和所述第八静态开关具有相同的结构,每一个静态开关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后作为所述静态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后作为所述静态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承雄何宇王丹陆继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