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插座分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1957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插座分接器,包括底座和盖子,底座与盖子连接,所述底座内设有端子铆合导线组件,端子铆合导线组件包括上端子、下端子和导线,上端子和下端子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若干对插针,上端子和下端子分别设有端子铆线口,所述导线与对应端子铆线口连接,所述底座四边设有底座插针放置槽,底座左侧设有底座出线口,所述插针位于底座插针放置槽内,所述导线位于底座出线口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独特的端子铆接导线的结构组件设计代替了工艺复杂的PCB组件,降低了生产成本,此端子为一体式结构,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焊接可能产生的虚焊现象,保证了良好而稳定的导电性能;端子定位孔和底座定位柱的定位配合,使得组装工序更为简单、组装效果更好、质量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插座分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企业间的竟争压力凸显,人们对事物的品质的要求合愈加严格,而制造成本也日益被压缩,人们对事物的专利技术创新愈发迫切。电源插座分接器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产品,现有技术的电源插座分接器普遍采用PCB板和多个连接器及导线经焊接而组成的,此种制造工艺首先因为零件较多,产生了较高的组装和材料成 本,其次是在焊接工艺中有可能产生虚焊现象,产生致命产品缺陷,直接影响产品的导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插座分接器,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的电源插座分接器普遍采用PCB板和多个连接器及导线经焊接而组成的,此种制造工艺首先因为零件较多,产生了较高的成装和材料成本,其次是焊接工艺中有可能产生虚焊现象,产生致命产品缺陷,直接影响产品的导通性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源插座分接器,包括底座和盖子,所述盖子上设有卡钩,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卡槽,底座通过卡钩与卡槽的配合与盖子连接,所述底座内设有端子铆合导线组件,端子铆合导线组件包括上端子、下端子和导线,下端子上设有导线,导线上设有上端子,上端子和下端子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若干对插针,上端子和下端子分别设有端子铆线口,所述导线上设有两条去皮裸线,所述去皮裸线分别与对应端子铆线口连接,所述底座四边设有底座插针放置槽,底座左侧设有底座出线口,所述插针位于底座插针放置槽内,所述导线位于底座出线口内。进一步的,所述上端子前侧和下端子后侧分别设有若干端子定位孔,所述底座内对应端子定位孔设有底座定位柱,所述端子定位孔与底座定位柱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独特的端子铆接导线的结构组件设计代替了工艺复杂的PCB组件,降低了生产成本,此端子为一体式结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焊拉可能产生的虚焊现象,具有良好而稳定的导电性能;独特的端子定位孔和底座定位柱定位配合的结构,使得组装工序更为简单、组装效果更好、质量更稳定。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座分接器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座分接器的端子铆合导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座分接器的爆炸图。图中 I、底座;2、盖子;3、端子铆合导线组件;4、卡钩;5、端子定位孔;6、对插针;7、导线;8、去皮裸线;9、底座定位柱;10、底座出线口 ;11、底座插针放置槽;12、上端子;13、端子铆线口 ;14、下端子。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座分接器,包括底座I和盖子2,所述盖子2上设有卡钩4,所述底座I上端设有卡槽,底座I通过卡钩4与卡槽的配合与盖子2连接,所述底座I内设有端子铆合导线组件3,端子铆合导线组件3包括上端子12、下端子14和导线7,下端子14上设有导线7,导线7上设有上端子12,上端子12和下端子14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若干对插针6,上端子12和下端子14分别设有端子铆线口 13,所述导线7上设有两条去皮裸线8,所述去皮裸线8分别与对应端子铆线口 13连接,所述底座I四边设有底座插针放置槽11,底座I左侧设有底座出线口 10,所述对插针6位于底座插针放置槽11内,所述导线7位于底座出线口 10内,所述上端子12前侧和下端子14后侧分别·设有若干端子定位孔5,所述底座I内对应端子定位孔5设有底座定位柱9,所述端子定位孔5与底座定位柱9配合连接。具体实施时,首先将上端子12、下端子14和导线7对应放置,后将导线7上的两段去皮裸线8放入端子铆线接口 13内,上端子12和下端子14分别为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后进行组件铆合连接,完成端子铆合组件3的制作;然后将端子铆合导线组件3放入底座I中,在放入的过程中,注意端子定位孔5套入底座定位柱9中,对插针6放置在底座插针放置槽11中,导线放置在底座出线口 10中,最后取盖子2与底座I装合,使盖子2的卡钩4扣入底座卡槽内,完成组装。具体使用时,将导线7与电线分正极和负极对应连接,之后将所用电器的插头通过底座插针放置槽11与对插针6紧密接触,后打开电器电源开关进行使用。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插座分接器,包括底座(I)和盖子(2),所述盖子(2)上设有卡钩(4),所述底座(I)上端设有卡槽,底座(I)通过卡钩(4)与所述卡槽的配合与盖子(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内设有端子铆合导线组件(3),端子铆合导线组件(3)包括上端子(12)、下端子(14)和导线(7),下端子(14)上设有导线(7),导线(7)上设有上端子(12),上端子(12)和下端子(14)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若干对插针(6),上端子(12)和下端子(14)分别设有端子铆线口(13),所述导线(7)上设有两条去皮裸线(8),所述去皮裸线(8)分别与对应端子铆线口( 13 )连接,所述底座(I)四边设有底座插针放置槽(11),底座(I)左侧设有底座出线口( 10 ),所述对插针(6 )位于底座插针放置槽(11)内,所述导线(7 )位于底座出线口(10)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座分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12)前侧和下端子(14)后侧分别设有若干端子定位孔(5),所述底座(I)内对应端子定位孔(5)设有底座定位柱(9),所述端子定位孔(5)与底座定位柱(9)配合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插座分接器,包括底座和盖子,底座与盖子连接,所述底座内设有端子铆合导线组件,端子铆合导线组件包括上端子、下端子和导线,上端子和下端子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若干对插针,上端子和下端子分别设有端子铆线口,所述导线与对应端子铆线口连接,所述底座四边设有底座插针放置槽,底座左侧设有底座出线口,所述插针位于底座插针放置槽内,所述导线位于底座出线口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独特的端子铆接导线的结构组件设计代替了工艺复杂的PCB组件,降低了生产成本,此端子为一体式结构,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焊接可能产生的虚焊现象,保证了良好而稳定的导电性能;端子定位孔和底座定位柱的定位配合,使得组装工序更为简单、组装效果更好、质量更稳定。文档编号H01R13/10GK102842770SQ20121032002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专利技术者余凑汉, 卢金春 申请人:宁波晨翔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插座分接器,包括底座(1)和盖子(2),所述盖子(2)上设有卡钩(4),所述底座(1)上端设有卡槽,底座(1)通过卡钩(4)与所述卡槽的配合与盖子(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设有端子铆合导线组件(3),端子铆合导线组件(3)包括上端子(12)、下端子(14)和导线(7),下端子(14)上设有导线(7),导线(7)上设有上端子(12),上端子(12)和下端子(14)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若干对插针(6),上端子(12)和下端子(14)分别设有端子铆线口(13),所述导线(7)上设有两条去皮裸线(8),所述去皮裸线(8)分别与对应端子铆线口(13)连接,所述底座(1)四边设有底座插针放置槽(11),底座(1)左侧设有底座出线口(10),所述对插针(6)位于底座插针放置槽(11)内,所述导线(7)位于底座出线口(10)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凑汉卢金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晨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