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建筑垃圾的再生资源化,主要的技术途径是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和再生微粉,再生骨料用于制备再生混凝土和道路的垫层与基层、再生微粉作为填料或活性掺合料用于制备混凝土,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生产过程中,35%左右的颗粒属于粒径大于O. 36mm的再生骨料,目前国内外这部分的研究比较深入,且已有再生粗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和路基垫层的再生骨料地方性标准出台。但为实现废弃混凝土的完全再生利用,必须对占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过程中65%而粒径小于O. 36mm的建筑垃圾再生微粉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微粉颗粒中含有大量的硬化水泥浆体,由水泥化学的知识可知,这部分水泥浆体并未完全水化,其遇水存在再次水化的可能,因此可考虑将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用于“性能调节辅助胶凝材料”的生产,而其再次水化活性的大小则与废弃混凝土的水化成熟度有·着必然的联系;其次已水化水泥中必然存在Ca (OH)2,可作为碱性激发剂对粉煤灰等传统矿物掺合料的强度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建筑垃圾再生微粉中还有大量的砖瓦再生微粉,而目前如何最大程度的激活上述微粉活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的活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1)首先,将粒径小于0.36mm的建筑垃圾再生微粉与石灰机械活化即机械研磨混合,其中石灰掺量为混合物料总重量的5%~15%、剩余为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在室温下研磨至得到粉磨细度小于0.075mm的粉料;(2)将步骤(1)机械活化后的粉料放在硅铝酸钠溶液中浸泡18~30小时,晾干、再加热至900~950℃,保温2~5小时,再自然冷却至室温;(3)将步骤(2)冷却后的物料与矿渣微粉以重量比为1:0.8~1.5常温混合研磨,研磨至混合物料的比表面积满足大于450mm2/k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的活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O首先,将粒径小于O. 36mm的建筑垃圾再生微粉与石灰机械活化即机械研磨混合,其中石灰掺量为混合物料总重量的5 9Γ15%、剩余为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在室温下研磨至得到粉磨细度小于O. 075mm的粉料; (2)将步骤(I)机械活化后的粉料放在硅铝酸钠溶液中浸泡If30小时,晾干、再加热至90(T95(TC,保温2飞小时,再自然冷却至室温; (3)将步骤(2)冷却后的物料与矿渣微粉以重量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家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