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基材防窥遮蔽型修正带及其涂布复合设备,成品可以分为4层,最底层为承载层(D),第2层为涂料层?,第3层为遮蔽功能层(B),第4层为胶黏剂层(A)。通过在增加附着遮盖层的同时实现无基材涂布,既使修正带材料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又简化了涂布工艺,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能耗,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质量高,无需回收基材,保障了书写者和使用者的隐私,兼顾美观效果。制造时实现分条自动启停通过机械臂对整个宽幅的胶层进行清理,适用于学生修改文字的理想文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国际专利分类B32B层状产品或B43L书写或绘图辅助用品技术,属于涂布及胶带加工工艺
,尤其是一种无基材防窥遮蔽型修正带及其涂布复合设备。
技术介绍
现在应用较广泛的修正带是类似于修正液的一种白色不透明颜料,涂在纸上以遮盖错字,可立即于其上重新书写,为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方便。修正带主要成份AS、PS、树脂、二氧化钛等。涂覆修正带的装置结构包括上、下盖,压,大、小齿轮,还有一连接体,连接体的前部有压嘴座,压嘴嵌设在连接体的压嘴座上;压嘴座后部设有上盖座;连接体上设有定位柱;连接体的中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开口的槽,两槽的底部分别为小齿轮轴孔和大齿轮轴孔;所述的大、小齿轮分别嵌合在连接体的大、小轴孔中,该大、小齿轮并相互喘合。确保要修改的表面平整光滑,将修正带头贴住欲修部位成45°角,轻轻用力拉直,即可将修正带 转印在纸上,在要结束修正的位置上,暂停,成90°角垂直提起,即可漂亮地切断修正带,内带如有松动现象,请重复修正操作至带子卷紧为止。修正带修改后,能很快在干净平滑表面书写;轻巧,便于携带;环保,无异味;快且干净,不用等,很快就可以重新手写;修改痕迹不会在复印件或传真里显示出来用;有些修正带在钢笔、铅笔、可擦笔的情况下会难于书写,最好使用圆珠笔。目前主要通过双面胶带和转移胶带的涂布技术制造修正带,先涂布涂料层,该层一般为白色或者乳白色,然后在涂料层上涂布一层压敏胶黏剂,该涂层厚度一般在O.003-0. 005mm,有一定初粘性;另外防粘材料的选择也尤为重要,防粘比例一般在1:3最佳。现有技术中,修正带相关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较多,如中国专利申请200620175115. 5 —种具遮蔽环套的修正带,其包括一本体,由一上盖及一下盖对接而成,其内部具有喂带及卷带机构,而一侧出带口具有一导带架的侧向伸出,该本体周缘两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一固定部及一滑动部;一伸缩饰片,为一弧形带体,其两端分别设有一卡掣部及一推送部,该卡掣部接装并固定于该固定部,中段则开具一穿孔,而推送部套接于滑动部,使其可在滑动部横向地前、后移动,使推送部至卡掣部之间则形成一环套,并遮蔽导带架,或者令该伸缩饰片贴附于本体周缘,使其穿孔可供导带架伸出而成。随着技术的改进,出现了无基材的修正带技术,即也不存在输送带的回收问题。如 中国专利申请200320111836. 6 —种文字修改的无基材修正带,包括壳体、涂盖带、装带轮、涂盖机构,装带轮安装在壳体内,其特征是涂盖带采用无基材结构,直接盒装在装带轮上,在装带轮与涂盖机构之间设有涂盖带输送装置,不需要将涂盖带粘附在输送带上的工艺过程。原有修正带能满足一般修改的要求,但都能从书写材料的背面显现出被修改的字符以及内容,从而能够让阅读者从背面窥见。使书写着不愿被观察到的内容如错别字;行文中的思想和主旨变化等暴露。对书写者的隐私权保护形成挑战。也影响了整体的美观。因此,还有一类改进修正带技术,其粘附层中包含遮蔽图案,以提供应用后即使刮除白色涂料层,仍然保证该遮蔽图案牢固粘附在原文字外,使得无法看清原文字,如中国专利申请200910151240. O—种修正带,其隐蔽层具备隐蔽效果高的图案形状,在具有基材层和贴膜层并利用贴膜转贴用具将贴膜层转贴到转贴对象表面的修正带中,贴膜层具备的图案层印刷了起隐 藏作用的图案形状。该图案层的图案形状是将多个字母对应上述修正带的纵方向倾斜排列。贴膜层,其还具备媒介物中含有色素的涂料层,并使该涂料层位于表面侧,上述图案层位于内面侧,呈层叠状态。对于制造修正带通常采用的涂布技术的相关专利文献,也有所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200610039133. 5涂布方法。将活性材涂布于基体材料上,使基体的宽度与涂布机涂层宽度一致,涂布后涂层两侧边缘到基体两侧边缘的最大距离< 2-3MM,其工艺流程为涂布一辊压一分条三道工序。中国专利申请200710051613. 8表面装贴器件载带盖带生产工艺,其生产工艺的步骤为A.涂胶粘剂将胶粘剂均匀涂布于聚酯薄膜电晕面上,然后烘干,烘干温度为100-1200C ;B.涂热熔胶将熔融态热熔胶均匀涂布在胶粘剂面上;C.冷却将涂好热熔胶的聚酯薄膜冷却;D.分条、收卷将冷却的聚酯薄膜通过分条机和收卷机分条、收卷。目前技术条件下,必须在分条过程的头和尾停机,耗费人工去除首尾不需要的涂料层。如《中国胶黏剂》2001年第(I)期26页刊登的“涂改笔用压敏胶黏剂的研制”就有相关记载。前述现有分条方法需要停机安排人工去除涂料层,粘着层,需要较长时间停机,不但需要安排和安排更多人力成本,而且对精确度也构成较大挑战;同时分条机械采用普通的传动机理,分条时轴心有抖动使得张力不够均匀,侧面外观不够整齐划一,时常有跑圈的风险,使得后续经常需要人工返修。归纳起来现有技术中,存在显著不足包括,原文隐私保护不足、基材回收的不便以及制造时分条工艺的制约等,虽然,已有部分技术涉及对个别上述缺陷的改进,但是,就实用性而言,尚未见较好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基材防窥遮蔽型修正带及其涂布复合设备,该专利技术同时协调地改进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措施在于成品可以分为4层,最底层为承载层,第2层为涂料层,第3层为遮蔽功能层,第4层为胶黏剂层。在制备上述产品的涂布复合设备中,承载层从底纸放料轴引出后,先后经过牵引辊、对边机、滚筒、扩张轮、橡胶轮、胶槽、涂料轮和导轮,然后进入烘箱体干燥;然后再先后经过后对边轮、后对边装置,最后卷绕到离型纸收卷A轴,其间,在进行转印或涂层转移时,需要复合胶黏剂层、遮蔽功能层或涂料层材料从基材放料C轴经过贴合轮然后,扩张轮、后胶轮与内胶轮对挤使完成涂料,余卷经过后滚卷绕回半成品收卷B轴,在前述设备上还会有备用装置,包括离型纸收卷A轴旁安装D轴,扩张轮和滚筒上方安装离型机涂胶轮、中涂轮和升降轮。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增加附着遮盖层的同时实现无基材涂布,既使修正带材料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又简化了涂布工艺,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能耗,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质量高,无需回收基材,保障了书写者和使用者的隐私,兼顾美观效果。制造时实现分条自动启停通过机械臂对整个宽幅的胶层进行清理,适用于学生修改文字的理想文具。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中无基材防窥遮蔽型修正带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无基材防窥遮蔽型修正带涂布设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胶黏剂层A、遮蔽功能层B、涂料层C、承载层D ;烘箱体I、导轮2、涂料轮3、胶槽4、扩张轮5、橡胶轮6、离型机涂胶轮7、中涂轮8、升降轮9、滚筒10、对边机11、牵引辊12、底纸放料轴13、离型纸收卷A轴14、后对边轮15、后对边装置16、D轴17、内胶轮18、扩张轮19、贴合轮20、后胶轮21、后滚22、半成品收卷B轴23、基材放料C轴24。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成品可以分为4层,最底层为承载层D,第2层为涂料层C,第3层为遮蔽功能层B,第4层为胶黏剂层A。前述中,承载层D是双面离型纸或是离型膜,涂料层C 一般为白色,主要成分为钛白粉。胶黏剂层A为压敏胶,遮蔽功能层B为花纹、字母或图案。本专利技术采用无基材涂布技术,可以在涂料层C上书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基材防窥遮蔽型修正带,其特征是:成品可以分为4层,最底层为承载层(D),第2层为涂料层?,第3层为遮蔽功能层(B),第4层为胶黏剂层(A)。
【技术特征摘要】
1.无基材防窥遮蔽型修正带,其特征是成品可以分为4层,最底层为承载层(D),第2层为涂料层◎,第3层为遮蔽功能层(B),第4层为胶黏剂层(A)。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基材防窥遮蔽型修正带,其特征在于,承载层(D)是双面离型纸或是离型膜,涂料层(C) 一般为白色,主要成分为钛白粉,胶黏剂层(A)为压敏胶,遮蔽功能层(B)为花纹、字母或图案。3.无基材防窥遮蔽型修正带的涂布复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承载层(D)从底纸放料轴(13)引出后,先后经过牵引辊(12)、对边机(11)、滚筒(10)、扩张轮(5)、橡胶轮(6)、胶槽(4)、涂料轮(3)和导轮(2),然后进入烘箱体(I)干燥;然后再先后经过后对边轮(15)、后对边装置(16),最后卷绕到离型纸收卷A轴(14),其间,在进行转印或涂层转移时,需要复合胶黏剂层(A)、遮蔽功能层(B)或涂料层(C)材料从基材放料C轴(24)经过贴合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拥立胶粘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