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明生专利>正文

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燃气直热式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20389 阅读:4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0:38
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燃气空调装置,包括带有室内外空气输入管和空气净化装置的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器,以及燃气空气加热器:包括壳体内的设有排烟管的球形燃烧室,壳体与燃烧室之间的风幕经由管路与上述双循环净化器相连,且风幕经由内风机送气至燃烧室内的加热管,加热管由球形燃烧室内的燃气装置加热并向室内输送热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采暖效果明显,不受供电、供水限制,具有对空气净化的功效。用空气作为热传导介质传导效率高,克服了现有技术封闭单循环的缺点,具有显著的加热和灭菌效果,可广泛的应用于家庭、学校、医院、机关办公、老年公寓的采暖通风、消毒杀菌,及种植大棚、养殖大棚、仓库仓储或野外场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燃气式空调装置,具体地涉及ー种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燃气直热式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已有的常规空调、集中供热、锅炉水暖等取暖方式及其设备,都是功能単一、室内空气封闭的单循环,其热交换次数多、耗能大、热效率低、碳排放高,且采暖时间越长,室内空气污染越重,不得不适时开启门窗通风换气,又造成大量热量流失。 常规空调装置本身存在耗电大、热效低、取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更因取暖方式为室内单循环而导致空气反复污染,空调病已成为当今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社会问题。新风空调、除甲醛空调也不能从根本上解除人们健康之忧。大小不一的空调室外机随意地悬挂在现代楼宇的外墙,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室外机噪音轰鸣、废气和冷凝水的大量排放,不但污染环境,易造成邻里纠纷;夏天排放热风,滴水成河,冬天排放冷气滴水成冰,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不断普及的集中供热一度被视为未来的取暖趋势,但实践证明,这种取暖方式把供需双方硬性地捆绑在一起,使需者消费处于被动地位,有悖于市场经济的规律。就集中供热方式本身而言也存在一系列社会问题首先是热电厂的选址与建设,存在征地矛盾与投资大的问题,且以煤为热能来源,因资源匮乏成本越来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燃气空调装置,包括由净化空气输送管(11)连接的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器(A)和燃气空气加热器(B),以及相应的电控装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器(A)包括分别带有风机(D)的室外空气输入管(6)和室内空气输入管(8),以及将室外空气输入管(6)或室内空气输入管(8)输入的空气净化、并输入净化空气输送管(11)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的燃气空气加热器(B),包括带有中空的夹层的壳体(1)以及壳体(1)内的表面设有通孔的球形燃烧室(2),且壳体(1)与球形燃烧室(2)之间的夹层所形成的环绕球形燃烧室(2)的风幕(3)与上述净化空气输送管(11)相通,且该风幕(...

【技术特征摘要】
1.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燃气空调装置,包括由净化空气输送管(11)连接的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器㈧和燃气空气加热器⑶,以及相应的电控装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器(A)包括分别带有风机(D)的室外空气输入管(6)和室内空气输入管(8),以及将室外空气输入管(6)或室内空气输入管(8)输入的空气净化、并输入净化空气输送管(11)的空气净化装置; 所述的燃气空气加热器(B),包括带有中空的夹层的壳体(I)以及壳体(I)内的表面设有通孔的球形燃烧室(2),且壳体(I)与球形燃烧室(2)之间的夹层所形成的环绕球形燃烧室⑵的风幕⑶与上述净化空气输送管(11)相通,且该风幕⑶经由带内风机(15)的送气管(14)而与球形燃烧室(2)内的空气加热管(C)相通,该空气加热管(C)由球形燃烧室(2)内的燃气装置(18)加热,并带有向室内输送热风的热空气管(9),所述的球形燃烧室(2)的顶端设有排烟管(10)。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气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外空气输入管(6)和室内空气输入管(8)上下并排设置,且室外空气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生刘勇王保琴刘世萱张璐
申请(专利权)人:刘明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