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置用于安装在墙结构上的带有边沿衬条的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798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置用于安装在墙结构上的带有边沿衬条的墙板。所提供的墙板(100)包括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单元(110),主体单元(110)大体具有长方体形状,且包括两个相对的主面(110A、110B)和四个侧面(111、112、113、114)。墙板(100)还包括沿着第一侧面(111)安装的第一边沿衬条(120)。第一边沿衬条(120)包括:第一远端边沿表面(220D);与第一远端边沿表面(220D)相对的、平坦的第一近端边沿表面(220P);以及在第一近端边沿表面(220P)和第一远端边沿表面(220D)之间的第一首表面(220A)。第一边沿衬条(120)以第一近端边沿表面(220P)对着第一侧面(111)的方式设置,使第一首表面(220A)和主体单元(110)的第一主面(110A)形成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一表面。第一加固层(140)铺加于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一表面上,以覆盖第一主面(110A)和第一首表面(220A)。(*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总的来说,本技术涉及用于在建筑物的墙结构上安装镶板的方案。本技术尤其涉及ー种配置用于安装在墙结构上的带有边沿衬条的墙板
技术介绍
当前,有许多种在房间内壁上安装木板等形式的镶板的方案。此外,存在既定的方法用以在房间里安装其他类型的镶板,比如石膏板、纤维板或层压木板。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它们都要求采取特别的措施以实现镶板的不同墙元件间的美观结合。因此证明,要兼顾完工后的墙外形美观宜人和简单经济的镶板元件生产,而又同时允许简单的安装,是格外具有挑战性的。例如,WO 2010/044728描述了ー种建筑板材的生产,其中在平坦的底部设置第一 加固层。此后,大体沿着所述加固层对立的两侧安装边沿衬条,并用可硬化物质(比如石膏)填充边沿衬条之间的空隙。然后,在可硬化物质的顶部设置能引起可硬化物质硬化的第二加固层。因此,得到带有集成边沿衬条的建筑板材,能更好地允许在支撑结构(比如沿屋内的墙壁)上有效附连更多个建筑板材。上述建筑板材的生产使得在实现墙板美观宜人的同时兼顾稳健设计成为可能。此夕卜,当生产线已经建立吋,该生产方法具有成本效益。然而,生产中要获得良好的盈利就需要达到ー个较高的生产量,因此生产线就需要相对大的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来等效替代上述解决方案,其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生产线所需投资较少的同时使每块建筑板材的生产成本維持在合理的水平。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通过开头描述的方法实现该目的,其中,墙板的生产基于主体単元,所述主体単元大体具有长方体形状,包括两个具有较大界定表面的相对的主面以及四个具有较小界定表面的侧面。所建议的方法包括对所述主体単元的所述侧面中的第一侧面进行机械表面加工,其中,所述第一侧面得到从所述两个主面中的第一主面延伸到第二主面的平坦的表面结构。在第一侧面上铺加第一表面处理层,然后沿第一侧面安装第一边沿衬条。所述第一边沿衬条包括第一远端边沿表面;与第一远端边沿表面相対的、平坦的第一近端边沿表面;以及在第一近端边沿表面和第一远端边沿表面之间的第一首表面。具体地,第一边沿衬条以第一近端边沿表面对着第一侧面的方式安装,这样第一首表面与主体単元的第一主面形成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一表面。在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一表面上铺加第一加固层,其中第一加固层覆盖第一主面以及第一首表面。这种生产方法是有利的,因为所述生产方法以ー种非常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生产墙板,其中所述墙板带有集成边沿衬条,且该边沿衬条可达到媲美将其模塑到墙板中时所取得的特性。根据本技术本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最初主体単元包含ー个外围层,所述外围层至少覆盖所述侧面。这里,第一侧面的机械表面加工涉及从第一侧面上去除外围层。因此,可保证向主体単元良好地铺加边沿衬条。然而,最重要的是,使得上述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一表面非常平坦。根据本技术本方面的另ー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进ー步包括在沿第一侧面安装第一边沿衬条之前,在表面处理层上和/或在第一近端边沿表面上铺加第一粘合层。如此固定边沿衬条的优势在于,提供墙板成品的良好耐受性的同时防止生产过程中边沿衬条相对于主体単元不必要的移动。根据本技术本方面的另ー个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对第一远端边沿表面的压型(profiling)工作。从而,第一边沿衬条在集成到主体単元后,得到ー个最終的横截型面。具体来说,在这里,第一边沿衬条提供ー个配置为与属于另ー墙板(该另ー墙板附连到墙结构上)的第二边沿衬条衔接的横截型面,从而实现将包含第一边沿衬条的墙板附连到墙结构上。如果压型工作涉及对第一边沿衬条的第一首表面和/或与其相対的第一次表 面的修整,那么对第一边沿衬条的压型工作在其集成入主体単元后进行尤其有利。即,在这种情况下,可极好地修改第一加固层。此外,通过在第一边沿衬条集成入主体単元后进行压型工作,能够在墙板对向边沿衬条的最终外测度(final outer measures)进行良好的控制。通过压型工作,这项测度可实现的精度为十分之一毫米。根据本技术本方面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铺加第一加固层之前,对所述主体単元的侧面中的第二侧面进行机械表面加工。第二侧面平行于第一侧面,并且通过机械表面加工得到ー个从第一主面延伸到第二主面的平坦表面结构。与上类似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二侧面上铺加第二表面处理层。然后,沿着第二侧面设置第二边沿衬条。第二边沿衬条包括第二远端边沿表面;与第二远端边沿表面相対的、平坦的第二近端边沿表面;以及在第二远端边沿表面与第二近端边沿表面之间的第二首表面。尤其是第二边沿衬条以第二近端边沿表面对着第二侧面的方式安装,这样第二首表面和主体単元的第一主面形成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一表面的延伸部分。此后,第一加固层铺加在经延伸的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一表面上,这样,第一加固层覆盖了第一主面、第一首表面以及第二首表面。因此,得到了带有相対的集成边沿衬条的墙板,所述墙板在功能上等同于边沿衬条已被模塑入的墙板。根据本技术本方面的又一个实施例,假定主体単元最初包括ー个外围层,所述外围层覆盖侧面。第二侧面的机械表面加工包括从第二侧面去除外围层。因此,能确保第二侧面和主体単元之间的良好接触。此外,使得延伸的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一表面可能从此更平坦。根据本技术本方面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沿第二侧面安装第ニ边沿衬条之前,在第二表面处理层上和/或第二近端边沿表面上铺加第二粘合层。这是有利的,因为墙板成品在具有良好耐受性的同时防止生产过程中边沿衬条相对于主体単元不必要的移动。根据本技术本方面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远端边沿表面集成入主体単元后的压型工作。第二边沿衬条得到ー个与属于另ー墙板(该另ー墙板附连到墙结构)的第一边沿衬条衔接的横截剖面与,从而使包括第二边沿衬条的墙板附连到墙结构。因此,墙板达到美观且高效的安装。优选的,第二边沿衬条的压型工作还包括对第二边沿衬条的第二首表面和/或与第二首表面相対的第二次表面的修整。这种方式进行的压型工作的优势与上文參照第一边沿衬条所述方式的原因相同。根据本技术本方面的又一个实施例,第一边沿衬条的第一次表面设置为使第一次表面和主体単元的第二主面形成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二表面。所述方法进ー步包括在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二表面上铺加第二加固层,所述第二加固层覆盖第二主面和第一次表面。因此,从墙板的两侧看,实现了一种带有以近乎无痕的方式附接的第一边沿衬条的墙板。根据本技术本方面的又一个实施例,第二边沿衬条以第二近端边沿表面对着第二侧面的方式安装,这样第二首表面和主体単元的第二主面就形成了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二表面的延伸部分。这里,第二加固层铺加于被延伸的、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二表面,使得第二加固层覆盖第二主面、第一次表面、和第二首表面。因此,从墙板的两侧看,第二边沿 衬条的安装近乎无痕。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通过开头描述的墙板实现该目的,其中墙板包括内层,所述内层覆盖主体単元的第一主面而不是第一边沿衬条的第一首表面;第一加固层,所述加固层覆盖第一主面上的内层以及第ー边沿衬条的第一首表面。根据本技术的ー个方面,提供一种安装在墙结构上的墙板(100),所述墙板(100)包括主体単元(110),所述主体単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置用于安装在墙结构上的墙板(100),所述墙板(100)包括:主体单元(110),所述主体单元大体具有长方体形状,包括两个具有较大界定表面的相对的主面(110A、110B)以及四个具有较小界定表面的侧面(111、112、113、114),以及第一边沿衬条(120),沿所述主体单元(110)的第一侧面(111)设置,所述第一边沿衬条(120)包括第一远端边沿表面(220D)和与所述第一远端边沿表面(220D)相对的、平坦的第一近端边沿表面(220P),其中所述第一近端边沿表面(220P)正对所述第一侧面(111)的平坦表面安装,其中在所述第一近端边沿表面(220P)和所述第一远端边沿表面(220D)之间的第一首表面(220A)与所述主体单元(110)的第一主面(110A)共同形成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一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100)包括:内层(115),完全覆盖所述主体单元(110)的第一主面(110A);以及第一加固层(140),覆盖所述第一主面(110A)上的内层(115)以及所述第一边沿衬条(120)的第一首表面(220A);以及第二边沿衬条(130),沿与所述第一侧面(111)平行的第二侧面(113)设置,所述第二边沿衬条(130)包括第二远端边沿表面(230D)和与所述第二远端边沿表面(230D)相对的、平坦的第二近端边沿表面,所述第二边沿衬条(130)还包括在所述第二近端边沿表面和所述第二远端边沿表面(230D)之间的第二首表面,所述第二边沿衬条(130)以所述第二近端边沿表面对着所述第二侧面(113)的方式设置,以使所述第二首表面和所述主体单元(110)的第一主面(110A)形成所述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一表面的延伸部分;以及第一加固层(140),铺加在所述被延伸的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一表面上,以使所述第一加固层(140)覆盖所述第一主面(110A)、所述第一首表面(220A)以及所述第二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25 SE 1150266-31.ー种配置用于安装在墙结构上的墙板(100),所述墙板(100)包括 主体单元(Iio),所述主体单元大体具有长方体形状,包括两个具有较大界定表面的相对的主面(110AU10B)以及四个具有较小界定表面的侧面(111、112、113、114),以及 第一边沿衬条(120),沿所述主体単元(110)的第一侧面(111)设置,所述第一边沿衬条(120)包括第一远端边沿表面(220D)和与所述第一远端边沿表面(220D)相対的、平坦的第一近端边沿表面(220P),其中所述第一近端边沿表面(220P)正对所述第一侧面(111)的平坦表面安装,其中在所述第一近端边沿表面(220P)和所述第一远端边沿表面(220D)之间的第一首表面(220A)与所述主体単元(110)的第一主面(110A)共同形成平坦且基本连续的第一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100)包括 内层(115),完全覆盖所述主体単元(110)的第一主面(110A);以及第一加固层(140),覆盖所述第一主面(110A)上的内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彼得·林德伯格
申请(专利权)人:P林德伯格管理股份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