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7622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属于道路路基工程、护岸工程领域。该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位于边坡坡脚处的护脚结构和覆盖于边坡表面的护坡面层,所述的护脚结构包括沿边坡坡脚线方向布置成排的木桩护脚,护坡面层包括反滤层和铺设在反滤层之上的手摆石;所述的反滤层由边坡上的粗砂垫层和粗砂垫层上的碎石层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就地取材为原则,采用木石组合结构,以打设施工的木桩或双排木桩中间抛石料做护脚,以随坡就势的反滤层加手摆石做护坡面层,以手摆石间隙扦插树木做绿化和美化,且通过扦插树木成活后的根系达到生态固坡的目的,从而保证和提高木石组合结构的长期护坡性能,解决了传统护坡结构材料用量大,能源消耗大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属于道路路基工程、护岸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平原水乡以及公路、铁路路基面临着大量的护岸、护坡需求,传统护坡结构重工程,轻生态,如桩板护岸、砌石护岸、石笼护岸等结构形式,尽管能够保证护岸、护坡结构、道路路基的安全,但材料用量大,需要开挖基槽,工期长,建成后景观效应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木石组合结构的生态护坡结构,解决了传统护坡结构材料用 量大,能源消耗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边坡坡脚处的护脚结构和覆盖于边坡表面的护坡面层,所述的护脚结构包括沿边坡坡脚线方向布置成排的木桩护脚,护坡面层包括反滤层和铺设在反滤层之上的手摆石;所述的反滤层由边坡上的粗砂垫层和粗砂垫层上的碎石层组成。作为优选,所述的护脚结构包括两排间隔设置的木桩护脚和两排木桩护脚之间抛填的石材。作为优选,所述的木桩护脚直径为10cnTl5cm。作为优选,所述的木桩护脚的桩尖为马耳型斜面、三棱锥形或四棱锥形,桩尖长度对于松土或软土层设为桩径的f I. 2倍,对于较硬土层为桩径的I. 2^1. 5倍。作为优选,手摆石尺寸彡20cm。作为优选,碎石层中碎石的最大粒径< 50mm。作为优选,所述的粗砂垫层厚度彡IOcm,碎石层厚度彡10cm。作为优选,所述的护坡面层设置有阵列布置的护坡林和草皮层。更为优选的是,第一排护坡林扦插位置距离木桩护脚O. 6 lm,护坡林木纵横间距为2 3m。本技术以就地取材为原则,采用木石组合结构,形成了一种经济、有效的生态护坡技术和理念,以打设施工的木桩或双排木桩中间抛石料做护脚,以随坡就势的反滤层加手摆石做护坡面层,以手摆石间隙扦插树木做绿化和美化,且通过扦插树木成活后的根系达到生态固坡的目的,从而保证和提高木石组合结构的长期护坡性能,整个体系能够做到护坡功能和生态协调效应的结合,岸坡短期稳定和长期固坡效应的结合,工程和艺术的结合,从而实现公路、铁路自然蜿蜒于山水之间的理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从经济效益来讲,由于就地利用全天然材料,且节约了材料用量,能源消耗小,同传统护坡工法相比可节约投资159Γ35%。从工期方面来讲,由于避免了水下施工,护脚基坑开挖、砌筑等作业,同条件下同传统工法相比可缩短工期约8 15%。从生态和社会效益来讲,本技术圆木桩护脚、手摆石护坡具有自然亲和力,扦插护坡林不仅具有行道树的绿化、美化效应,而且其根系可以实现生态护岸的理念,长期而言可以增强、替代圆木桩护脚的护岸作用。辅以绿化水草的点缀,可以实现公路自然蜿蜒于水乡、田园之间的美景。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I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I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木桩护脚,2、手摆石,3、粗砂垫层,4、碎石层,5、护坡林,6、草皮层,7、边坡,8、石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实施例I :如图I和图2所示的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位于边坡7坡脚处的护脚结构和覆盖于边坡7表面的护坡面层,所述的护脚结构为沿边坡坡脚线方向布置成排的木桩护脚1,护坡面层包括反滤层和铺设在反滤层之上的手摆石2,所述的反滤层由边坡上的粗砂垫层3和粗砂垫层3上的碎石层4组成。粗砂垫层3厚度彡10cm,碎石层4厚度彡10cm。所述的木桩护脚I选择直径为10cnTl5cm的木材制成。木桩护脚的桩尖为四棱锥形,也可以为马耳型斜面或三棱锥形,桩尖长度对于松土或软土层设为桩径的广I. 2倍,对于较硬土层为桩径的I. 2^1. 5倍。手摆石选择尺寸彡20cm的石材。碎石层4中碎石的最大粒径< 50mm。所述的护坡面层设置有阵列布置的护坡林5和草皮层6。第一排护坡林扦插位置距离木桩护脚Im左右,护坡林木纵横间距为2m。本技术适用于平原地区涉水公路、铁路的护岸、护坡施工,斜坡坡率不陡于I :2,且所涉水深2m以内较适宜。此外,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排护坡林扦插位置距离木桩护脚控制在O. 6 Im之内,护坡林木纵横间距控制在2 3m范围内均可较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的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具体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护脚结构由两排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木桩护脚I和两排木桩护脚之间抛填的石材8组成,以形成类似石笼的护脚结构。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边坡坡脚处的护脚结构和覆盖于边坡表面的护坡面层,所述的护脚结构包括沿边坡坡脚线方向布置成排的护脚木桩,护坡面层包括反滤层和铺设在反滤层之上的手摆石;所述的反滤层由边坡上的粗砂垫层和粗砂垫层上的碎石层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边坡坡脚处的护脚结构和覆盖于边坡表面的护坡面层,所述的护脚结构包括沿边坡坡脚线方向布置成排的护脚木桩,护坡面层包括反滤层和铺设在反滤层之上的手摆石;所述的反滤层由边坡上的粗砂垫层和粗砂垫层上的碎石层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脚结构包括两排间隔设置的护脚木桩和两排护脚木桩之间抛填的石材。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脚木桩直径为IOcm 15cm。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脚木桩的桩尖为马耳型斜面、三棱锥形或四棱锥形,桩尖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义叶四桥邹善荣周世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叶四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