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12191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健腹装置,其主要包括设于壳体底部的一后轮组、一前轮组以及组设于壳体相对两侧的二握把,藉以提供较平稳操作的结构型态,避免操作不当造成运动伤害,另后轮组的二后轮之间设有一回复齿轮组,以提供该二后轮一弹力复位力量辅助使用者节省施力操作的力量,降低训练困难度,且该邻近该二握把之间位置设置一甩荡机构,供产生一震动甩荡力量并藉该二握把传递至使用者上肢,藉该震动甩荡力量软化上肢肌肉及脂肪,达到增加使用者持续训练意愿,提升训练效果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健身设备,特别是指一种供锻练人体腹部股肌群,且握把具有震荡甩动人体上肢脂肪的健腹装置
技术介绍
请配合参阅图I所示的健身器材,其系用于锻练人体腹部肌群的健腹轮10,如图,该健腹轮10主要具有一轮体11,该轮体11两侧中心沿一轴向Y成形有二握把12,该健腹轮10系置于地面使用,令使用者身体弓起呈八形,且双脚立于地面,双手握持该二握把12,藉此,当使用者施力使健腹轮10滚动时,必须大量使用其腹部肌群的力量,才能改变双手至双脚间的距离,让身体将弓起上升下降达到锻练腹部肌群的目的。前述健腹轮10虽然对腹部肌群有很好的训练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般腹··部肌力不佳者而言,现有健腹轮10由于其仅具有单轮且轮体11的宽幅有限,因此并不易于平衡控制该健腹轮10,不仅容易有姿势歪斜造成运动伤害等问题产生,更甚者,其高训练困难度容易让使用者有训练倦怠的心态产生,导致训练成效十分有限。藉此,有相关研究者提出一种具有双轮的健腹轮,以期改善不易平衡施力的问题,然而,双轮的健腹轮实际上仅改善使用时的左右平衡,对健腹轮移动方向上的平衡则无任何帮助,且其对于初学使用者仍为高难度训练,难能有效增进使用者的使用意愿,故现有用于训练腹部肌群的健身器材尚有其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健腹装置,它可以提升训练效果,并能避免使用者因操作不当而受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一种健腹装置,包括壳体,内部成形有一容置空间,该壳体具有相对两端,定义连接该两端的延伸方向为一 X方向,该壳体底部在该X方向两侧开设有二相对的后轮孔及二相对的前轮孔,该二前轮孔之间设有一组设孔,该壳体在该X方向的相对两侧开设有二插孔;一后轮组,具有二后轮以及一连接该二后轮的齿轮轴,该后轮组设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该二后轮自该二后轮孔凸伸至壳体外部;一前轮组,具有二前轮及一组接轴,该组接轴成形有一横轴,该横轴两端与该二前轮组接且中段成形有一纵轴穿置该壳体组设孔;二握把,各具有一组接件,该组接件具有两端,一端与该壳体的二插孔插接,另端与一握杆枢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二种健腹装置,包括壳体,内部成形有一容置空间,该壳体具有相对两端,定义连接该两端的延伸方向为一 X方向,该壳体底部在该X方向两侧开设有二相对的后轮孔及二相对的前轮孔,该二前轮孔之间设有一组设孔,该壳体在该X方向的相对两侧开设有二插孔;一后轮组,具有二后轮以及一连接该二后轮的齿轮轴,该后轮组设在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该二后轮自该二后轮孔凸伸至壳体外部;一前轮组,具有二前轮及一组接轴,该组接轴成形有一横轴,该横轴两端与该二前轮组接且中段成形有一纵轴穿置该壳体组设孔;—甩荡机构,设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该甩荡机构具有一偏心轮及一动力源,该动力源与一电力供应单元电性连接并驱动该偏心轮旋转产生一震动甩荡力量;一回复齿轮组,设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具有一齿轮及二复位件,该齿轮成形有一心轴穿置该二复位件,该复位件中段成形为一弹性部且两端分别成形为一横向支脚与该齿轮卡制,以及一纵向支脚与该壳体卡制,该回复齿轮组并具有一二阶齿轮,该二阶齿轮成形有一大径部与该后轮组的齿轮轴啮合,以及一小径部与该回复齿轮组的齿轮啮合;二握把,各具有一组接件,该组接件具有两端,一端与该壳体的二插孔插接,另端与一握杆枢接,且其中一握把的握杆设有一甩荡开关以电性控制该甩荡机构的动力源。 与健腹轮相比,本技术的健腹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I.借助二后轮及二前轮,形成较佳的施力平衡,避免了使用者操作不当而造成运动伤害。2.通过在二后轮之间设有一回复齿轮组,提供健腹装置后轮一弹力复位力量辅助使用者操作该健腹装置,从而节省了使用者施力操作力量,增进了使用意愿。3.通过在内部设置甩荡机构,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同时形成一震动甩荡力量施加于使用者上肢,令使用者上肢的肌肉及脂肪藉该震动甩荡力量软化,从而达到了加速脂肪分解及修饰肌肉硬化的线条,达到增加使用者持续训练意愿,提升训练效果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健腹轮的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健腹装置的结构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健腹装置的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A是本技术甩荡机构与握把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B是本技术回复齿轮组、传动齿轮组、后轮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C是本技术前轮组与后轮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甩荡机构与握把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回复齿轮组、传动齿轮组、后轮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C是本技术前轮组与后轮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6A是本技术甩荡机构的组合上视示意图。图6B是本技术甩荡机构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回复齿轮组、传动齿轮组、后轮组的啮合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健腹轮11 :轮体12:握把20 :壳体21 :底壳211 :后轮孔212 :前轮孔213 :组设孔22 :顶壳221 :插孔23 :容置空间24 :组设壳件241 :容槽242 :贯孔243 :枢板244:枢孔245:凹口246 :纵向插孔25:加重块26:控制电路单元261 :控制面板262:电力供应单元30 :后轮组31 :后轮32 :齿轮轴321 :组接轴322 :驱动齿轮40 :前轮组41 :前轮42 :组接轴421 :横轴422 :纵轴50 :甩荡机构51 :偏心轮52 :动力源521 :皮带53 :夕卜壳60 :回复齿轮组61 :齿轮611 :心轴612:横向插孔62 :复位件621 :弹性部622:横向支脚623 :纵向支脚63 : 二阶齿轮631 :大径部632 :小径部633:心轴70 :握把71 :组接件711:枢口72 :握杆721 :杆件722:握套73:甩荡开关74 :中空杆75:枢结件X:方向Y:轴向具体实施方式为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有更具体的了解,现结合图示的实施方式,详述如下首先,请以图2、3配合图4A至5C,本技术所提供一种健腹装置的较佳实施例,该健腹装置主要包括设于壳体20内部的一后轮组30、一前轮组40、一甩荡机构50及一回复齿轮组60,以及一组设于壳体20外部相对两侧的二握把70,其中该壳体20,如图3所示,其具有相对两端,定义连接该两端的延伸方向为一X方向,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20具有一底壳21及一顶壳22对合组成并共同界定形成一容置空间23,该底壳21底部在该X方向两侧开设有二相对的后轮孔211及二相对的前轮孔212,该二前轮孔212之间设有一组设孔213,该顶壳22则在该X方向的相对两侧开设有二插孔221,该容置空间23内设有一组设壳件24,供组设固定其他构件,且该容置空间23在该前轮组40顶侧设有一加重块25,供以增加健腹装置的操作稳定度;其中,如图3至4C所示,该组设壳件24沿该X方向的中段成形有一容槽241,并对应该壳体20的组设孔213成形有二相对贯孔242,该组设壳件24邻近该后轮组30的末端处成形有二位在该X方向两侧的枢板243,该二枢板243系顶部成形有二相对枢孔244,底部之间成形为一凹口 245,且该二枢板243的相对侧面成形有一纵向插孔246 ;该壳体20另设有一控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部成形有一容置空间,该壳体具有相对两端,定义连接该两端的延伸方向为一X方向,该壳体底部在该X方向两侧开设有二相对的后轮孔及二相对的前轮孔,该二前轮孔之间设有一组设孔,该壳体在该X方向的相对两侧开设有二插孔;一后轮组,具有二后轮以及一连接该二后轮的齿轮轴,该后轮组设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该二后轮自该二后轮孔凸伸至壳体外部;一前轮组,具有二前轮及一组接轴,该组接轴成形有一横轴,该横轴两端与该二前轮组接且中段成形有一纵轴穿置该壳体组设孔;二握把,各具有一组接件,该组接件具有两端,一端与该壳体的二插孔插接,另端与一握杆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尧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兴翔天电子有限公司翔天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