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0828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包括,启动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功能,源小区或目标小区确定负载信息协商周期;源小区在所述协商周期内向目标小区发送负载信息;目标小区收到所述负载信息后,根据所述负载信息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系统。采用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实时更新负载消息对邻区之间干扰进行协调,有效地降低了邻区之间的干扰,进一步,降低了负载信息发送频率,减少了接口消息之间的频繁交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LTE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米用 OFDMA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技术,OFDMA技术利用频率之间的正交性作为区分用户的方式,将用户的信息承载在相互正交的不同的载波上,可以有效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另外,由于小区内用户使用的频率相互正交,所有的干扰全部来自于其他小区,这样也可以大大提高小区中心用户的SINR(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号干扰噪声比),从而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好的服务质量。而对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由于相邻小区占用同样载波资源的用户对其干扰比较大,加之本身距离基站较远,其SINR相对就较小,导致虽然整个小区的吞吐量较高、但小区边缘用户服务质量较差、吞吐量较低的情况。 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ICIC(Inter_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小区间干扰协调)作为一项技术方案,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管理无线资源使得小区间干扰得到控制,是一种考虑多个小区中资源使用和负载等情况而进行的多小区无线资源管理方案。具体而言,ICIC以小区间协调的方式对各个小区中无线资源的使用进行限制,包括限制时频资源的使用或者在一定的时频资源上限制其发射功率等。从对负载信息进行更新的频率来看,ICIC方法可以分为三类静态协调对无线资源的使用限制进行重新配置的时间规模为若干天,几乎不需要基站之间交互信息。半静态协调对无线资源的使用限制进行重新配置的时间规模为几十或几百毫秒,基站间交互信息的频率类似。动态协调对无线资源的使用限制进行重新配置的时间规模为TTI (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 LTE中是I毫秒)级别,由于S1\X2 口时延限制,基站之间无法传递信息。考虑静态ICIC的效果及动态ICIC的开销,最常用的是半静态ICIC协调,小区之间协作,互相交互负载信息,接收小区参考所收到的负载信息实时调整边缘用户调度策略,尽可能减少小区间干扰,毫秒级的接口交互是十分频繁的;ICIC在接口交互的内容包括发送小区每PRB (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上收到的干扰和热噪声01 (UL Interference Overload Indication)、发送小区将在某些PRB上调度边缘用户从而对接收小区产生的强干扰指示HII (UL High InterferenceIndication)以及下行通过相对窄带发射功率指不RNTP (Relative Narrowband TxPower)。接收小区接收其他小区发来的负载信息,使用收到负载信息实时决定本小区边缘用户的调度策略和功控策略,从而尽可能减少不同小区间边缘用户的互相干扰,提高边缘用户的服务质量。当两个小区通过eNodeB (Evolved NodeB,演进的节点B)内semi_X2接口、X2接口或SI接口交互负载协调信息时,如果负载信息因发送端ICIC功能的关闭、S1、X2接口异常时,接收小区无法正确使用所收到的负载信息,仍然使用之前收到的、可能已经过时的负载信息来对本小区的边缘用户进行调度和功控,这样操作的结果有可能ICIC功能本身不能达到效果,也有可能使用了过时的信息反而使邻区之间的干扰更大。并且在此情形下,需要降低负载信息发送频率、减少接口消息频繁交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以解决目前技术可能存在的增加邻区之间干扰,并减少了接口消息频繁交互;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包括,启动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功能,源小区或目标小区确定负载信息协商周期;源小区在所述协商周期内向目标小区发送负载信息; 目标小区收到所述负载信息后,根据所述负载信息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进一步地,所述源小区或目标小区确定负载信息协商周期后,通知对应的目标小区或源小区,目标小区或源小区收到所述协商周期后回复响应消息确认收到。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源小区在所述协商周期内向目标小区发送负载信息具体为,源小区确定一个负载信息变化区间,该区间可针对干扰和热噪声01、强干扰指示HII、对窄带发射功率指示RNTP分别设置或综合考虑设置一个变化区间;源小区定时或者在负载信息变化超过所述变化区间时,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负载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目标小区在协商周期时长内没有收到源小区的负载信息,认为发生异常,原有负载息失效。具体地,所述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之间通过X2接口传递负载信息;在X2接口链路异常或源小区侧ICIC功能异常或关闭时,目标小区认为源小区的负载信息失效,不再参考源小区的负载信息决策本小区边缘用户的调度和功控策略。具体地,所述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之间通过SI接口传递负载信息;在SI接口链路异常或源小区侧ICIC功能异常或关闭时,目标小区认为源小区的负载信息失效,不再参考源小区的负载信息决策本小区边缘用户的调度和功控策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系统,包括,协商周期确定模块,位于源小区或目标小区中,用于启动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功能,确定负载信息协商周期;负载信息发送模块,位于源小区中,用于在所述协商周期内向目标小区发送负载信息;干扰协调模块,位于目标小区中,用于收到所述负载信息后,根据所述负载信息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进一步地,所述协商周期确定模块包括,协商周期通知单元,位于所述源小区或目标小区中,用于确定负载信息协商周期后,通知对应的目标小区或源小区;协商周期响应单元,位于目标小区或源小区中,用于收到所述协商周期后回复响应消息确认收到。上述的系统中,其中,所述负载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协商周期内向目标小区发送负载信息具体为,所述负载信息发送模块,用于确定一个负载信息变化区间,可针对干扰和热噪声01、强干扰指示HII、对窄带发射功率指示RNTP分别设置或综合考虑设置一个变化区间;以及用于定时或者在负载信息变化超过所述变化区间时,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负载信肩、O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负载信息异常模块,位于目标小区中,用于在协商周期时长内没有收到源小区的负载信息,认为发生异常,原有负载信息失效。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实时更新负载消息对邻区之间干扰进行协调,有效地降低了邻区之间的干扰,进一步,降低了负载信息发送频率,减少了接口消息之间的频繁交互。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方法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方法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系统实施例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启动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功能,源小区或目标小区确定负载信息协商周期;源小区在所述协商周期内向目标小区发送负载信息;目标小区收到所述负载信息后,根据所述负载信息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启动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功能,源小区或目标小区确定负载信息协商周期; 源小区在所述协商周期内向目标小区发送负载信息; 目标小区收到所述负载信息后,根据所述负载信息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小区或目标小区确定负载信息协商周期后,通知对应的目标小区或源小区,目标小区或源小区收到所述协商周期后回复响应消息确认收到。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小区在所述协商周期内向目标小区发送负载信息具体为, 源小区确定一个负载信息变化区间,该区间可针对干扰和热噪声01、强干扰指示HII、对窄带发射功率指示RNTP分别设置或综合考虑设置一个变化区间; 源小区定时或者在负载信息变化超过所述变化区间时,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负载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目标小区在协商周期时长内没有收到源小区的负载信息,认为发生异常,原有负载息失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之间通过X2接口传递负载信息; 在X2接口链路异常或源小区侧ICIC功能异常或关闭时,目标小区认为源小区的负载信息失效,不再参考源小区的负载信息决策本小区边缘用户的调度和功控策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之间通过SI接口传递负载信息; 在Si接口链路异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妮司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