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粉尘发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4638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粉尘发尘装置,涉及一种测尘领域的标定实验装置,包括腔体和轴流风机,所述腔体顶部和底部均开有口,所述轴流风机的一端固定在腔体底部的开口处,所述轴流风机的另一端通过循环管连接所述腔体顶部的开口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粉尘的重复利用,发尘装置内的粉尘环境更加稳定,并且可以随时观察腔内情形,取放物品十分方便,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多种测尘方式,使得测尘更加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尘领域的标定实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粉尘发尘装置
技术介绍
在粉尘研究领域,对粉尘浓度、粒度等特性的检测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粉尘环境,在实际研究中,都通过在实验室一个粉尘空间来模拟粉尘环境进行测试、实验及对测尘仪表的标定。现有的方法都采用开放式发尘装置,即通过一个定量给尘装置把粉尘送入到风硐中,最后将粉尘排出风硐,因此在连续的实验中必须不断的加尘,给长时间的粉尘实验研究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循环利用粉尘及长时间保持粉尘环境稳定的循环粉尘发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循环利用粉尘及长时间保持粉尘环境稳定的循环粉尘发尘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粉尘发尘装置,包括腔体和轴流风机;所述腔体上开有密封门;所述腔体顶部和底部均开有口 ;所述轴流风机的一端固定在腔体底部的开口处,所述轴流风机的另一端通过循环管连接所述腔体顶部的开口处,所述腔体的顶部向上凸起形成圆锥形顶部;所述腔体的底部向下凸起形成圆锥形底部,保证了所述腔体内的粉尘气流不会形成较大的紊流和气流漩涡,实现了所述腔体与所述轴流风机的平滑过渡,轴流风机旋转产生气流,腔体内的粉尘随着气流从腔体进入到循环管,然后被轴流风机从循环管吸入腔体内,形成循环,由于腔体和循环管连通且密封,粉尘不会流失,整个粉尘环境十分稳定。进一步的,所述腔体内设置有网孔状支架;所述网状孔支架用于放置测尘仪器,粉尘通过所述网孔状支架在腔体与循环管之间进行循环。进一步的,所述腔体内还焊接有环形整流板;所述环形整流板位于所述网孔状支架与所述轴流风机之间,所述环形整流板便于调整气流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腔体上开有采样孔,使得测尘仪器可以置于腔体外,通过测尘孔进行测尘,另外还可以将设备内测尘仪器的数据电缆线穿过所述采样孔来连接到上位机,由于提供了多种测尘方式,使得测尘更加方便灵活。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上开有粉尘补充口,所述粉尘补充口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循环管活动连接,当需要更改粉尘浓度时,可通过粉尘补充口向循环管内加入粉尘,测量时只需将挡板与所述循环管密封起来即可。所述腔体上开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由透明材料密封,可通过观察窗观察腔体内的情形。所述腔体底部还固定有两根以上腔体支架,用以支撑腔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粉尘的重复利用,发尘装置内的粉尘环境更加稳定,并且可以随时观察腔内情形,取放物品十分方便,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多种测尘方式,使得测尘更加灵活。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网孔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环形整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I至图3所示,一种循环粉尘发尘装置,包括腔体I、轴流风机2、循环管3、网孔状支架4、环形整流板5、密封门7和腔体支架10 ;所述腔体I顶部和底部均开有口,所述腔体I的顶部向上凸起形成圆锥形顶部;所述腔体I的底部向下凸起形成圆锥形底部,所述轴流风机2的一端固定在腔体I底部的开口处,所述轴流风机2的另一端通过循环管3连接所述腔体I顶部的开口处,所述腔体I上设置有密封门7,所述腔体I内水平焊接有网孔状支架4,所述腔体I内还焊接有两块环形整流板5,两块环形整流板5均焊接在所述网孔状支架4与所述腔体I的圆锥形底部之间,所述腔体I上开有粉尘补充口 8,所述粉尘补充口 8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循环管3活动连接,所述腔体I上开有观察窗9,所述观察窗9处密封有透明材料,所述腔体I底部还固定有两根腔体支架10,腔体I内部连通循环管3形成一个密封空间。本实施例中密封观察窗9的透明材料为有机玻璃,其用于在保持腔体I与循环管3空间密封的同时观察腔体I内情形,因此其它透明材料如透明树脂等均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同样的,腔体支架10用于支撑腔体1,其数量还可以为3根、4根等。所述腔体I上还开有采样孔6,测尘仪器可以置于腔体外,将测尘仪器的探头穿过采样孔6进入腔体I内进行测尘,测尘仪器的伸入腔体I的部分将采样孔6堵住,因此腔体I与循环管3连通的空间依然密闭,保证了腔体I内粉尘环境的稳定。当测尘仪器置于腔体I内时,其通过串行数据线来连接上位机,该串行数据线穿过采样孔6,串行数据线堵住采样孔6,因此腔体I与循环管3连通的空间同样依然密闭,保证了腔体I内粉尘环境的稳定。由于开有采样孔,本实施例提供了多种测尘方式,使得测尘更加方便灵活。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网孔状支架4与所述腔体I的圆锥形底部抵接,网孔状支架4与轴流风机2之间设置有两块环形整流板5,两块环形整流板5均焊接在腔体I的圆锥形底部上,由于网孔状支架4没有与腔体I内部固定起来,因此可以通过密封门7取出进行清洗或更换。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 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粉尘发尘装置,包括腔体(I)和轴流风机(2);所述腔体(I)上设置有密封门(7);所述腔体(I)顶部和底部均开有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机(2)的一端固定在腔体(I)底部的开口处,所述轴流风机(2)的另一端通过循环管(3)连接所述腔体(I)顶部的开口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粉尘发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腔体(I)的顶部向上凸起形成圆锥形顶部;所述腔体(I)的底部向下凸起形成圆锥形底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粉尘发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腔体(I)内设置有网孔状支架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粉尘发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腔体(I)内还焊接有环形整流板(5);所述环形整流板(5)位于所述网孔状支架(4)与所述轴流风机(2)之间。5.如权利要求1、2、3或4任一所述的循环粉尘发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腔体(I)上开有采样孔(6)。6.如权利要求5任一所述的循环粉尘发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循环管(I)上开有粉尘补充口(8);所述粉尘补充口(8)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循环管活动连接。7.如权利要求6任一所述的循环粉尘发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腔体(I)上开有观察窗(9);所述观察窗(9)由透明材料密封。8.如权利要求7任一所述的循环粉尘发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腔体(I)底部还固定有两根以上腔体支架(1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粉尘发尘装置,涉及一种测尘领域的标定实验装置,包括腔体和轴流风机,所述腔体顶部和底部均开有口,所述轴流风机的一端固定在腔体底部的开口处,所述轴流风机的另一端通过循环管连接所述腔体顶部的开口处,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粉尘的重复利用,发尘装置内的粉尘环境更加稳定,并且可以随时观察腔内情形,取放物品十分方便,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多种测尘方式,使得测尘更加灵活。文档编号G01N15/00GK102830047SQ201210309020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粉尘发尘装置,包括腔体(1)和轴流风机(2);所述腔体(1)上设置有密封门(7);所述腔体(1)顶部和底部均开有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机(2)的一端固定在腔体(1)底部的开口处,所述轴流风机(2)的另一端通过循环管(3)连接所述腔体(1)顶部的开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李德文吴付祥黄卫施元春刘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