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以及用其处理污水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139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以及用其处理污水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能耗小、结构简单且处理效果好的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包括沿水体流动方向顺序设置的进水管、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出水管,所述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由各区区壁分隔,各区区壁上分别设有通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处理污水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污泥自回流及气提水力循环方式,节省了大流量循环泵,不但节省了投资费用,而且节省了维修费及电费,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理想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涉及ー种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以及用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脱氮过程一般分为好氧硝化阶段和厌氧/缺氧反硝化阶段,在硝化阶段,污水中的NH4-N被微生物转化为N02_和N03_ ;在反硝化阶段,污水中的N02_和N03_被微生物转化为N2。生物除磷过程一般分为好氧超量吸磷阶段和厌氧释磷阶段。由此可知,污水的生物脱氮除磷过程需要好氧ー厌氧/缺氧的交替环境。为实现好氧ー厌氧/缺氧的交替环境,现有的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多在装置中沿水体流动方向设置多个反应区,人为构建好氧、缺氧和厌氧环境。此种生物反应装置具有强化单元功能、脱氮除磷效果稳定的优点。但为了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往往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装置中重复设置多个好氧ー厌氧/缺氧反应区,此种方式増加了装置的复杂性;另一种是采用回流设备使消化液及污泥回流循环,此种方式増加了设备的投资成本以及回流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ー个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能耗小、结构简单且处理效果好的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包括沿水体流动方向顺序设置的进水管、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出水管,所述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由各区区壁分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由所述厌氧区的区壁下部伸入所述厌氧区内,所述厌氧区的区壁上部设有第一通水孔,所述第一通水孔连通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所述缺氧区的区壁上沿高于所述第一通水孔,所述缺氧区的区壁下部设有第二通水孔;所述好氧区的区壁上沿高于所述缺氧区的区壁上沿,所述好氧区的区壁下部设有第三通水孔和第四通水孔,所述第三通水孔高于所述第二通水孔,所述第四通水孔低于所述第二通水孔,所述好氧区设有鼓风曝气装置,所述鼓风曝气装置设置在高于所述第四通水孔并低于所述第二通水孔的位置;所述沉淀区的区壁下部向好氧区ー侧倾斜,并与所述第四通水孔的下边缘相连,所述沉淀区的上部与所述出水管相连。优选地,所述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组成套筒状结构。更有选地,所述第一通水孔、第二通水孔、第三通水孔和第四通水孔的数量均多于I个,沿各区区壁周长均布。优选地,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有潜污泵,所述潜污泵的出口与污泥管的一端相连,所述污泥管的另一端伸入厌氧区内。优选地,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有出泥管,所述出泥管的一端在所述好氧区内,另ー端伸出生物反应装置并与控制器相连。优选地,所述沉淀区的上部设有溢流堰。优选地,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有液下搅拌器。优选地,所述沉淀区的下部区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本专利技术的另ー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处理污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污水在厌氧区的停留时间为f 2小时; b、污水在缺氧区的停留时间为f 2小时;C、污水在好氧区的停留时间为5飞小时;d、污水在沉淀区的停留时间为2 3小时;e、好氧区的气水比为5:1 10:1 ;f、好氧区的硝化液回流比为50% 100%,沉淀区的污泥回流比为100% 200%。若采用上述方法处理后的污水的含磷量还不能满足要求,则优选向好氧区和沉淀区中加入聚合氯化铝,所述聚合氯化铝的加入量为2(T50mg/L污水处理量。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具有以下优点I、硝化液自回流水体自缺氧区流入好氧区后,在鼓风曝气装置鼓入气体的提升作用下,一部分水体由缺氧区的区壁上沿回流至缺氧区,实现了硝化一反硝化的交替功能,使原水中的COD和氮得到有效分离,此回流过程不需使用回流设备,不但节省了投资费用,而且节省了维修费与电费,降低了运行成本;2、污泥自回流沉淀区下部区壁的倾斜设计可使流入沉淀区的污泥自动汇集并滑入好氧区,节省了污泥收集设备、刮泥设备和回流设备,降低了运行成本;3、由于节省了一些设备,使得脱氮除磷的过程在能耗相对较低的状态下完成,符合国家所倡导的节能减排的政策;4、相对于各反应区的并排设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套筒状结构再加上沿区壁周长均布的通水孔使得水体在各反应区之间流动的速度更快、混合更充分,从而提高了脱氮除磷的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图中各部件名称I.厌氧区,2.缺氧区,3.好氧区,4.沉淀区,5.第一通水孔,6.第二通水孔,7.第三通水孔,8.第四通水孔,9.进气管,10.曝气管,11.管座,12.潜污泵,13.污泥管,14.出泥管,15.控制器,16.进水管,17.溢流堰,18.出水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ー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I和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为圆形套筒状结构,装置的中心圆筒为厌氧区1,套在其外部的圆筒依次为缺氧区2、好氧区3和沉淀区4。厌氧区I的筒壁上部沿周长均匀开有13个第一通水孔5,缺氧区2的筒壁上沿高于第一通水孔5且低于好氧区3的筒壁上沿,缺氧区2的筒壁下部沿周长均匀开有19个第二通水孔6,好氧区3的筒壁下部在高于第二通水孔6的位置沿周长均匀开有32个第三通水孔7,好氧区3的筒壁下部在低于第二通水孔6的位置沿周长均匀开有32个第四通水孔8,沉淀区4的筒壁下部向好氧区3 —侧傾斜,倾斜角度为60°,并与第四通水孔8的下边缘相连。好氧区3中,在高于第四通水孔8并低于第二通水孔6的位置设有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包括进气管9和均布于好氧区中的曝气管10,曝气管10由设置在好氧区3底部的管座11支撑。在好氧区3的底部设有潜污泵12,潜污泵12的出口与污泥管13的一端相连,污泥管13的另一端伸入厌氧区I内。好氧区3的底部还设有出泥管14,出泥管14的一端在好氧区3内,另一端伸出装置并与控制器15相连。进水管16由厌氧区I的筒壁下部伸入厌氧区I内,沉淀区4的上部设有溢流堰 17,出水管18安装在溢流堰17的出水ロ处。污水处理流程在通入污水之前先向进气管9中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经进气管9进入曝气管10,再从曝气管10进入好氧区3中。污水由进水管16流入厌氧区1,再由第一通水孔5流入缺氧区2,然后由第二通水孔6流入好氧区3,在压缩空气的提升作用下,一部分水体由缺氧区2的筒壁上沿回流至缺氧区2,实现了硝化一反硝化的交替功能,另一部分水体由第三通水孔7流入沉淀区4,并沿沉淀区4慢慢上升,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体中的污泥开始下沉,并由倾斜的筒壁滑入好氧区3,在曝气装置的作用下,滑入的污泥又散入好氧区3中重复利用,沉淀区4中的上清液经溢流堰17汇集,最后由出水管排出。好氧区3中的一部分污泥在潜污泵12的作用下,经污泥管13进入厌氧区I重复利用,另一部分污泥在控制器15的作用下,经出泥管14排出装置。该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的厌氧区I和缺氧区2的底部设有液下搅拌器(图未示),控制厌氧区I和缺氧区2的溶氧量,从而实现生物脱氮除磷过程。另外,根据需处理污水的不同特性,可对该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的反应区进行取舍,从而改变生化级数,如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可以取消厌氧区1,处理工业废水,可以取消缺氧区2。权利要求1.ー种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包括沿水体流动方向顺序设置的进水管、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出水管,所述厌氧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包括沿水体流动方向顺序设置的进水管、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出水管,所述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由各区区壁分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由所述厌氧区的区壁下部伸入所述厌氧区内,所述厌氧区的区壁上部设有第一通水孔,所述第一通水孔连通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所述缺氧区的区壁上沿高于所述第一通水孔,所述缺氧区的区壁下部设有第二通水孔;所述好氧区的区壁上沿高于所述缺氧区的区壁上沿,所述好氧区的区壁下部设有第三通水孔和第四通水孔,所述第三通水孔高于所述第二通水孔,所述第四通水孔低于所述第二通水孔,所述好氧区设有鼓风曝气装置,所述鼓风曝气装置设置在高于所述第四通水孔并低于所述第二通水孔的位置;所述沉淀区的区壁下部向好氧区一侧倾斜,并与所述第四通水孔的下边缘相连,所述沉淀区的上部与所述出水管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波平薛平吴三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水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