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精确定位的手提式弧形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611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21:33
一种可精确定位的手提式弧形剪,其包括,下手柄,其前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前、后支架;上手柄,前部通过螺栓与下手柄上的后支架活动连接;联杆,呈倒Z形,中部通过螺栓与下手柄上的前支架活动连接,联杆后端通过螺栓与上手柄前端活动连接,联杆前端开设导槽;固定架,其上凸设两个耳块,两耳块穿设螺栓并贯穿于联杆前端导槽内,固定架并以此滑设于联杆前端导槽前后移动;上剪刃,其一侧外侧面呈弧形,刃口正面为∧形;上剪刃连接于固定架下端面;下剪刃,其上开设对应上剪刃弧形通孔,其后端部连接于下手柄前端部;打孔剪刃,通过支架设于固定架前端;底板,一端连接于下剪刃前端,底板表面与下剪刃上端面齐平,其上对应打孔剪刃开设一通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剪切工具,特别涉及ー种可精确定位的手提式弧形剪,可用于冷轧带钢连退机组上切除带钢边裂缺陷并可以在出口通过孔洞仪进行精确定位、穿带做带头打孔。
技术介绍
电エ钢由于原料中含硅,所以冷轧时在带钢的边部极易产生边裂,造成有边裂缺陷的钢卷流到下游的电エ钢连退机组了。又因为连退机组分有多段张カ来防止和控制带钢跑偏,因此当有边裂的带钢在运行中受到张力的影响极易发生断带(带钢极易从边裂处被拉断)如果断在炉子(退火炉)内的话,就需要重新穿带,这样必须要使炉子的温度从 1000度,即使不算穿带的时间,仅其整个升温、降温的过程一共需要16个小时,停产这么长的时间其造成的间接损失就更加大了。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能够自动检测并识别带钢边裂缺陷的设备,所以无法自动完成对边裂缺陷进行跟踪、定位和切除的工作。由于无取向连退涂层机组是单开卷、单卷取的机组,而且是一个连续生产的机组,其活套内的带钢长度仅仅只有4分钟的储存量,而停机、开机一次的时间各需要30多秒,又由于人工不能一次准确地将带钢的边裂缺陷停到焊机后的固定式的挖边剪处,所以焊机后的挖边剪也不能派上用场。虽然通过反复多次的开机、停机可以将带钢的边裂停到焊机后的挖边剪处,但由于时间上又不允许超过4分钟,所以一直以来生产中当操作人员观察到来料带钢的边部有边裂时,也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边裂缺陷开过去,没有办法进行停机切除,从而无法減少断带的次数和机率。使用本弧形剪以后,操作人员在上料时可以观察到来料钢卷的边部是否有边裂,若有则准备好本手提式挖边剪,目视边裂缺陷开出到入口段的矫直机后就可以停机进行剪切了。由于本手提式弧形剪的剪切时间只需要不到I秒钟就可以完成剪切,加上又不受缺陷停止位置的影响,所以可以在I分钟的时间(约45秒)内就完成切除边裂缺陷工作,不会影响到整个机组的运行,在挖边的同时也进行了打孔,在出口可以通过针孔仪精确检测到挖边的位置从而方便精整进行切除。消除了引起断带的隐患,也提高了精整切除手动挖边带钢的时间。大大減少了因边裂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无取向连退涂层机组在定修时机组穿带作业时需要做带头,目前完全通过用剪刀进行修边及用榔头凿子进行打孔,需要大约30分钟,非常费时费力。使用本手提式弧形剪进行打孔,操作人员在做带头时可以快速完成打孔作业,估计在5分钟左右,大大节约了辅助时间,提闻穿带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ー种可精确定位的手提式弧形剪,消除引起断带的隐患,减少断带的次数和机率,从而减少因断带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及提高穿带做带头的辅助时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ー种可精确定位的手提式弧形剪,其包括,下手柄,其前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ニ个前、后支架;上手柄,其前部通过螺栓与下手柄上的后支架活动连接,形成杠杆式结构;联杆,呈倒Z形,中部通过螺栓与下手柄上的前支架活动连接,联杆后端通过螺栓与上手柄前端活动连接,联杆前端开设导槽;固定架,其上凸设两个耳块,两耳块穿设螺栓并贯穿于联杆前端导槽内,固定架并以此滑设于联杆前端导槽前后移动;上剪刃,其一侧外侧面呈弧形,刃ロ正面即剪刃下半部分为A形;上剪刃连接于固定架下端面;下剪刃,其上开设对应上剪刃弧形通孔,下剪刃刃ロ为平形;下剪刃后端部连接于下手柄前端部;打孔剪刃,通过一支架设置于固定架前端;底板,其一端连接于下剪刃前端,底板表面与下剪刃上端面齐平,其上对应打孔剪刃开设一通孔。进ー步,所述的下手柄的手握的一端为弓形结构,可保护操作者手不易被碰伤。又,所述的底板向后弯折延伸至下剪刃下。所述的底板与下剪刃下端面之间设置垫片,通过设置垫片可以增加弧形剪剪刃的重合量。上剪刃的刃ロ(剪刃的下半部分)为“八”形,下剪刃刃ロ为平形,这样可以保证剪切过程中刃ロ与钢板始终是点接触。当上手柄的一端压下时,另一端就将联杆的一端撬起,由于联杆的中部也被螺栓固定在下手柄上了,所以联杆只好围绕螺栓旋转,通过联杆另一端的压下,带动了压板和上剪刃一起往下运动,从而实现剪切。在进行剪切的同吋,将打孔剪刃压下,实现了打孔的功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连退机组是ー个连续生产的机组,机组上的带钢总长为1400米,一但发生断带不仅会造成这些带钢全部报废,而且如果断在炉子(退火炉)内的话,就需要重新穿帯,这样必须要使炉子内部的温度从近1000度降到30度左右,才能进行重新穿带,重新穿带完成以后,炉子的温度又要升回到1000度,即使不算穿带的时间,仅其整个升温、降温的过程一共需要16个小吋。使用本技术手提式弧形剪以后,操作人员切除所有的边裂缺陷,不会影响到整个机组的运行,从而消除了引起断带的隐患,減少了断带的次数,同时进行了挖边部分的精确定位,提高精整机组切除时的效率,大大减少间接和直接的经济损失。在机组进行穿带作业做带头的过程中通过本技术的使用缩短了打孔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下剪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參见图I 图3,本技术的ー种可精确定位的手提式弧形剪,其包括,下手柄1,其前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ニ个前、后支架11、12 ;上手柄2,其前部通过螺栓与下手柄I上的后支架12活动连接,形成杠杆式结构;联杆3,呈倒Z形,中部通过螺栓与下手柄上的前支架11活动连接,联杆3后端通过螺栓与上手柄2前端活动连接,联杆3前端开设导槽31 ;固定架4,其上凸设两个耳块41,两耳块穿设螺栓5并贯穿于联杆3前端导槽31内,固定架并以此滑设于联杆前端导槽31前后移动;上剪刃6,其一侧外侧面61呈弧形,刃ロ 62正面即剪刃下半部分为A形;上剪刃6连接于固定架3下端面;下剪刃7,其上开设对应上剪刃弧形通孔71,下剪刃刃ロ 72为平形;下剪刃7后端部连接于下手柄I前端部;打孔剪刃8,通过ー支架9设置于固定架4前端;底板10,其一端连接于下剪刃7前端,底板10表面与下剪刃7上端面齐平,其上对应打孔剪刃8开设一通孔101。 所述的下手柄I的手握的一端13为弓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板10向后弯折延伸至下剪刃7下,所述的底板与下剪刃7下端面之间设置垫片15,通过设置垫片可以增加弧形剪剪刃的重合量。使用可精确定位的手提式弧形剪以后,操作人员切除所有的边裂缺陷,不会影响到整个机组的运行,从而不仅可以消除了引起断带的隐患,減少了断带的次数,也可以大大减少间接和直接的经济损失,另外还可以大大減少去Q116机组修边的钢卷数量。精整机组在切除挖边部分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不用降速寻找挖边部分。同时实现了缩短定修穿带头打孔的时间。本技术手提式弧形剪不仅可以用于电エ钢连退机组上,而且还可以用在与电エ钢连退类似的连续生产的机组上。例如在冷轧生产中的碳钢连续退火机组、镀锡机组、彩涂机组、镀锌机组等机组都可以使用本手提式弧形剪。权利要求1.ー种可精确定位的手提式弧形剪,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手柄,其前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ニ个前、后支架; 上手柄,其前部通过螺栓与下手柄上的后支架活动连接,形成杠杆式结构; 联杆,呈倒Z形,中部通过螺栓与下手柄上的前支架活动连接,联杆后端通过螺栓与上手柄前端活动连接,联杆前端开设导槽; 固定架,其上凸设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精确定位的手提式弧形剪,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手柄,其前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二个前、后支架;上手柄,其前部通过螺栓与下手柄上的后支架活动连接,形成杠杆式结构;联杆,呈倒Z形,中部通过螺栓与下手柄上的前支架活动连接,联杆后端通过螺栓与上手柄前端活动连接,联杆前端开设导槽;固定架,其上凸设两个耳块,两耳块穿设螺栓并贯穿于联杆前端导槽内,固定架并以此滑设于联杆前端导槽前后移动;上剪刃,其一侧外侧面呈弧形,刃口正面即剪刃下半部分为∧形;上剪刃连接于固定架下端面;下剪刃,其上开设对应上剪刃弧形通孔,下剪刃刃口为平形;下剪刃后端部连接于下手柄前端部;打孔剪刃,通过一支架设置于固定架前端;底板,其一端连接于下剪刃前端,底板表面与下剪刃上端面齐平,其上对应打孔剪刃开设一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鹏钧张荣康沈科金肖盼郁森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