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器的冷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065576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冷凝系统,包括:压缩机(13)、轴流风扇(8)、以及与轴流风扇(8)的轴向出风侧正对设置的冷凝器(2),还包括:具有冷却盘管的冷却器(4),冷却盘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构成所述冷却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冷却器(4)设在从轴流风扇(8)到冷凝器(2)的吹风路径上,且位于与从轴流风扇的周向甩出的冷凝水相撞的位置处,其中压缩机(13)的排气口、冷却器(4)的入口端、冷却器(4)的出口端、冷凝器(2)的冷媒入口依次连通形成冷媒通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增大窗式空调器中冷凝器的过冷段,进而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冷凝系统
技术介绍
窗机(窗式空调器,简称窗机)的冷凝器分流设计,一般来说,为了满足换热要求,会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可称之为过热段,混合段,过冷段。其中,在过热段,冷媒刚从压缩机中排出,为高温气态。而在过冷段,冷媒是经过了冷凝器散热后,并由于过冷管等节流装置的节流,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冷凝器中。适当的加大冷凝器的过冷段,减小过热段,可以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现有技术的设计,为了增大过冷段,一般都是在底盘汇聚的冷凝水中,浸泡一根连接管(铜管),即泡水管,或者浸泡一段换热器,即将冷凝器的一段浸泡在冷凝水中。在图I的窗式空调器中,通过浸泡在冷凝水中的一段连接管24将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2的冷媒入口连通;在图2的窗式空调器中,冷凝器2的一段22浸泡在冷凝水。所提及的冷凝水是底盘3收集的窗式空调器中室内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但无论哪种做法,均是直接浸泡在冷凝水中,利用的就是冷凝水来加强换热,而无法利用风来加强换热。更大多数的情形是,根本就不考虑增加窗式空调器中冷凝器过冷段的情形。例如公开号为202040941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窗式空调器,包括底盘、后隔板、轴流风叶及冷凝器,后隔板及冷凝器设于底盘的上方,后隔板上设有电机安装支架,轴流风叶及电机安装于安装支架上且轴流风叶朝向冷凝器,在轴流风叶上设有打水圈;在后隔板的内壁设有圆滑过渡的导流曲面。上述公开专利存在的技术缺陷是冷凝器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冷凝系统,以有效增大窗式空调器中冷凝器的过冷段,进而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冷凝系统,其包括压缩机、轴流风扇、以及与轴流风扇的轴向出风侧正对设置的冷凝器,该冷凝系统还包括具有冷却盘管的冷却器,冷却盘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构成所述冷却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冷却器设在从轴流风扇到冷凝器的吹风路径上且位于与从轴流风扇的周向甩出的冷凝水相撞的位置处,其中压缩机的排气口、冷却器的入口端、冷却器的出口端、冷凝器的冷媒入口依次连通形成冷媒通路。优选地,压缩机、轴流风扇、冷凝器、及冷却器均在窗式空调器中底盘的上方,轴流风扇从窗式空调器中的后隔板穿出,后隔板具有位于轴流风扇上方的顶板,冷却器固定在顶板的面向轴流风扇的一侧。优选地,冷却器与冷凝器彼此间隔开。优选地,底盘在位于轴流风扇正下方的位置处形成有冷凝水收集槽,轴流风扇的扇叶伸入冷凝水收集槽的冷凝水中。优选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却器的入口端通过排气管连通。优选地,冷却器具有冷却盘管,冷却盘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构成冷却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优选地,冷凝器为翅片式冷凝器。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I)本技术额外增加了冷却器,由于冷却器设在从轴流风扇到冷凝器的吹风路径上、且位于与从轴流风扇的周向甩出的冷凝水相撞的位置处,因此冷却器中冷媒可以被双重冷却一即-由轴流风扇的吹风及轴流风扇甩起来的冷凝水一起进行冷却。从而,当来自压缩机排气口的冷媒先经冷却器冷却再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这就相当于增大了冷凝器的过冷段,相应地就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2)进一步,相比于将冷却器设置在其他能同时承受轴流风扇吹风和甩出冷凝水的位置而言,本技术将冷却器设置成位于轴流风扇的上方、固定在后隔板中顶板的朝向轴流风扇的一侧、以及位于冷凝器的迎风侧,这使得冷却器中冷媒能最大程度地被轴流风扇吹风和其甩出冷凝水冷却,因此,就相当于更大程度地增大了冷凝器的过冷段,相应地就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3)当将冷却器与冷凝器设置成彼此间隔开(即不接触)时,显然这有利于避免二者由于接触传热而影响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总而言之,本技术就是使冷媒在整个冷凝器中流动时的温度整体下降,进而增大冷凝器过冷段,减小过热段,提高冷凝器换热效率,从而提升窗式空调器整体的性能。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窗式空调器的一种情形,示出了通过泡在冷凝水中的一段连接管将冷凝器与压缩机排气口连通的情形;图2是现有窗式空调器的另一情形,示出了冷凝器的一段泡在冷凝水中的情形;图3是本技术窗式空调器的冷凝系统的示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示出了额外增加的冷凝器设在后隔板的顶部处、冷凝器内侧、并位于轴流风扇上方的情形;图4是图3中去除轴流风扇、离心风扇、电机支架后的局部立体示意图,示出了后隔板、以及后隔板的供轴流风扇穿出的穿孔;图5是在图3基础上进一步示出了压缩机、以及压缩机排气口通过排气管与冷却器连通、冷却器与冷凝器连通的情形;图6是图3中局部放大图,示出了冷却器与冷凝器彼此间隔设置的情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见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3-5,本技术窗式空调器的冷凝系统包括轴流风扇8、冷凝器2、冷却器4、压缩机13,其中压缩机13的排气口、冷却器4的入口端、冷却器4的出口端、以及冷凝器2的冷媒入口依次连通形成冷媒通路。冷却器具有冷却盘管,冷却盘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构成所述冷却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为使冷却器4可被轴流风扇8的吹风和轴流风扇8甩出的冷凝水一起冷却,将冷却器4的位置设置为固定在后隔板中顶板61的朝向轴流风扇8的一侧、并且位于轴流风扇8的上方、且在冷凝器2内侧(迎风的一侧)。具体地,如图3-5示出的压缩机13、轴流风扇8、冷凝器2、及冷却器4、后隔板6均在窗式空调器中底盘3的上方;轴流风扇8从后隔板6穿出,以保持其轴向出风侧与冷凝器2内侧正对;后隔板6具有位于轴流风扇8上方的顶板61,冷却器4固定在顶板61的面向轴流风扇8的一侧。藉此,来自压缩机13排气口的 冷媒先进入冷却器14冷却、再进入冷凝器2进行冷凝,这就相当于增大了冷凝器2的过冷段,相应地就提高了冷凝器2的换热效率。应该理解,从冷却器14的冷媒入口进入的是高温气态冷媒,经冷却器4、冷凝器2依次冷凝后的冷媒最终回流压缩机13,才算完成一个循环。图3中还可看出,冷凝器2是正对于轴流风扇8的轴向出风侧设置的,以承接轴流风扇8的吹风。图5示出了,可以通过排气管11实现冷却器4的入口端与压缩机13的排气口之间的连通。例如可以通过冷凝器进管组21,实现冷却器4的出口端与冷凝器2的冷媒入口之间的连通。在上述示例中,冷凝器2可以优选为翅片式冷凝器。显然冷却器4可以仅仅是冷却盘管(例如铜管),也可以是由冷却盘管以及设于冷却盘管上的散热片组成。进一步,参见图6所示,为了避免冷却器4与冷凝器2之间接触传热,需要单独安装冷却器4,为此将冷却器4与冷凝器2设置为彼此间隔开。例如在图6中,沿着平行于轴流风扇的轴向方向,冷却器4与冷凝器2之间具有间隙S。需要特别指出,冷却器的设置位置不局限于上述参见图3-5描述的示例中的位置,这仅仅是最优选的情形。实际上,为了使冷却器4可被轴流风扇8的吹风和轴流风扇8甩出的冷凝水一起冷却,在冷却器4的设置位置符合以下条件“冷却器4在从轴流风扇8到冷凝器2的吹风路径上,这使得轴流风扇8的吹风吹到冷却器4上;以及冷却器4位于与从轴流风扇8的周向甩出的冷凝水相撞的位置处,这使得轴流风扇8周向甩出的冷凝水直接摔到冷却器4对冷却器4中进行冷却”的情形下,可以将冷却器4设在任何位置。在本技术窗式空调器的冷凝系统中,轴流风扇8转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冷凝系统,包括:压缩机(13)、轴流风扇(8)、以及与所述轴流风扇(8)的轴向出风侧正对设置的冷凝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冷却盘管的冷却器(4),所述冷却盘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构成所述冷却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其中,所述冷却器(4)设在从所述轴流风扇(8)到冷凝器(2)的吹风路径上,且位于与从所述轴流风扇的周向甩出的冷凝水相撞的位置处,其中,所述压缩机(13)的排气口、所述冷却器(4)的入口端、所述冷却器(4)的出口端、所述冷凝器(2)的冷媒入口依次连通形成冷媒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友宁曾福祥张鹏王若峰王彦生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