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1082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3:45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对人行道砖改进,其特征是砖侧面有插放抗剪短杆的盲孔。使得小面积道砖通过相邻面插放入连接两砖的抗剪短杆形成一个整体,在抗剪杆锚固及砖嵌挤作用下,不会出现位移。当单块或多块人行道砖下基础出现沉降,整个人行道砖面仅只会出现细微凹陷变形,不会出现松动及漏斗型沉降,有效缓解了局部人行道砖松动、沉降。各砖通过抗剪短杆形成整体,即使铺砖出现细微凹陷,由于不会产生移位,雨天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砖缝中有泥水也不会喷溅出来。此外,抗剪杆锚固及砖嵌挤作用,每块砖上受到的力都能传递到其它砖上,不仅使得各人行道砖受力均匀、不易损坏,而且受力点处的基础所受到力非常有限,即使基础条件较差路段,也不会出现漏斗型沉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是对人行道砖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能有效防止道砖松动、缓解道砖沉降的人行道砖。
技术介绍
人行道砖,大都采用预制小块砼或加工石材,然后铺设于人行道路面。人行道基础一般仅采用人工夯实,不仅压实度不高,而且极易产生压实不足及压实不均,在外力(重力、走动)作用下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造成基础局部呈现松动例如漏斗型沉降,使小块人行道砖出现松动,甚至局部下沉。当铺设道砖松动,不仅人走在上面不舒服,而且还容易造 成行人脚别伤,特别是雨天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踩过松动的人行道砖时,砖缝中会有泥水喷溅出来,溅至人身上。其次,松动的人行道砖,相比于固定的人行道砖,因受力不均较易造成损坏。人行道砖上述缺点,不但增加了人行道维修的成本,而且也给行人带来不便甚至人身伤害。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铺设道砖松动、缓解道砖沉降的人行道砖。技术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在人行道砖侧面(厚度面)设置有可供抗剪短杆插入的盲孔,铺设时在相邻人行道砖间插入抗剪短杆,通过抗剪短杆使得相邻的人行道砖相连,从而使铺设单砖相互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技术目的。具体说,技术人行道砖,包括成型砖体,其特征在于人行道砖侧面有插放抗剪短杆的盲孔。人行道砖侧面盲孔,主要用于铺设时使相邻砖通过抗剪短杆连接,使铺设各小面积砖相互连接形成一大面积整体,从而有效抵抗因局部地基下沉造成小面积铺砖下沉、松动。侧面盲孔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至少三个侧面或各侧面均设置有一个或以上盲孔,对于砖形具有简单对称结构例如矩形,可以是相对二个邻接侧面设有盲孔,且盲孔为相间二个或以上,前述方式设置盲孔,使得各单砖在插入抗剪短杆稳定性好,即使某砖下面基础松动,也不会造成单砖受力不均翘动或转动。盲孔深度,试验较好为2-3cm。人行道砖,同现有技术,可以为水泥混凝土、石材或其它材料预制,抗剪短杆可以为金属、塑料或其它材料预制。技术人行道砖,除侧面有插放抗剪短杆的盲孔外,其余未特别提及均同现有技术场外预制人行道砖相同,例如人行道砖形状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采用多种样式,例如但不限于矩形,六角形,三角形等,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不再一一另行叙述,以节约篇幅。技术人行道砖,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在侧面有插放抗剪短杆的盲孔,从而使得小面积道砖在铺设时,可以通过相邻面插放入连接两砖的抗剪短杆,通过抗剪杆使得相邻的人行道砖相连,从而使得铺设各人行道砖形成一个大面积整体,在抗剪短杆连接及砖嵌挤作用下,每块砖都不会与相邻砖出现位移,构成防松动缓沉降人行道砖。当单块或多块人行道砖下基础出现沉降,在抗剪杆及砖嵌挤共同作用下,整个人行道砖面仅只会出现细微的凹陷变形,不会出现松动及漏斗型沉降,从而有效缓解了局部人行道砖松动、沉降,达到防松动缓沉降。同时,各砖通过抗剪短杆连接形成整体,即使某铺砖出现细微的凹陷,由于不会产生移位,雨天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即使砖缝中有泥水也不会喷溅出来。此外,在抗剪杆锚固及砖嵌挤作用下,每块砖上受到的力都能传递到其它砖上,不仅使得各人行道砖受力均匀、不易损坏,而且受力点处的基础所受到力非常有限,即使基础条件较差的路段,也不会出现漏斗型沉降。技术人行道砖,制备及铺设基本不增加施工工作量,同时采用盲孔不会影响砖整体结构强度。以下结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技术实质,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技术,并不代表技术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技术总的技术方案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技术构思的非实质性增加和/或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技术保护范围。附图说明图I现有一种矩形人行道砖示意图。图2相同形状技术人行道砖示意图。图3技术人行道砖铺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2、3,技术人行道砖1,采用长25cmX宽12. 5cmX厚6cm,C30水泥混凝土预制浇筑。长轴两侧面均预留两个相间盲孔2,孔洞直径为6_,孔洞深度25_。铺设时采用错缝铺设,在相邻砖盲孔中放入经防锈处理过的钢筋抗剪短杆3 (长度50mm,直径5_),中间的砖通过抗剪短杆与周围四块砖相连,边上的砖通过抗剪短杆至少应与周围二块砖相连,使之成一大面积整体。对于有机动车驶入的人行道区域,可以加大人行道砖孔洞直径及抗体剪杆直径,例如分别为9mm、抗剪杆直径为8mm。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专利构思及具体实施例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开内容及常识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一些变形,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也可采用其他方法,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的替代,以及特征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特征间的相互不同组合,例如人行道砖形状的改变,相邻周侧全部设置有盲孔,等等的非实质性改动,同样可以被应用,都能实现本专利描述功能和效果,不再一一举例展开细说,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人行道砖,包括成型砖体,其特征在于人行道砖侧面有插放抗剪短杆的盲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行道砖,其特征在于盲孔深度2-3cm。专利摘要技术是对人行道砖改进,其特征是砖侧面有插放抗剪短杆的盲孔。使得小面积道砖通过相邻面插放入连接两砖的抗剪短杆形成一个整体,在抗剪杆锚固及砖嵌挤作用下,不会出现位移。当单块或多块人行道砖下基础出现沉降,整个人行道砖面仅只会出现细微凹陷变形,不会出现松动及漏斗型沉降,有效缓解了局部人行道砖松动、沉降。各砖通过抗剪短杆形成整体,即使铺砖出现细微凹陷,由于不会产生移位,雨天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砖缝中有泥水也不会喷溅出来。此外,抗剪杆锚固及砖嵌挤作用,每块砖上受到的力都能传递到其它砖上,不仅使得各人行道砖受力均匀、不易损坏,而且受力点处的基础所受到力非常有限,即使基础条件较差路段,也不会出现漏斗型沉降。文档编号E01C15/00GK202577095SQ20122006676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8日专利技术者张忠桥 申请人: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人行道砖,包括成型砖体,其特征在于人行道砖侧面有插放抗剪短杆的盲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桥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