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涛专利>正文

一种经皮胆囊穿刺造瘘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238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皮胆囊穿刺造瘘套件,可有效解决现有设备操作程序复杂繁琐,操作时间长,风险大的问题,其结构是,包括鞘管和穿刺针,所述的穿刺针外分层依次套装有第一鞘管、第二鞘管、第三鞘管、第四鞘管和第五鞘管,穿刺针和鞘管的末端均有端帽,穿刺针和鞘管的圆心在同一中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新颖独特,将穿刺针和各扩张鞘管集成在一起,一次性穿刺进入胆囊并逐渐扩张,避免了常规穿刺扩张时需要退出上一级扩张管再进入下一级扩张管的繁琐程序,简化了操作程序,节约了操作时间,减少了操作风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经皮胆囊穿刺造瘘套件
技术介绍
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占正常人群10%以上,临床多采用胆囊切除术治疗。由于部分患者胆囊切除时胆囊收缩功能尚健全,切除后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等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胆囊切除术后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加快,肠道中次级胆汁酸含量增加,次级胆汁酸对结肠上皮有细胞毒作用,导致大肠癌的发病率增高,还可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和胆囊管变异等原因造成O. 189Γ 2. 30%患者手术时胆管损伤。目前发展的经皮胆囊穿刺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具有以下优点保留胆囊生理功能,保持胆道完整性,避免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手术方式符合现代外科微创观点;操作简便、安全,避免胆囊切除可能导致的胆管损伤;消除了结肠癌发病的一个因素。但是目前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镜取石,胆道镜通道建立较复杂,采用的是在B超引导下先用普通穿刺针穿刺胆囊后建立通道,然后采用COOk筋膜扩张器套件(外径10F-24F)逐渐扩张通道,每采用较粗型号的筋膜扩张管,需要取出前一个型号的扩张管,其中无管道支撑穿刺通道时,胆汁易流出到腹膜下引起胆汁性腹膜炎。为了克服现有的cook筋膜扩张器套件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经皮胆囊穿刺造瘘套件。本技术的优点是将穿刺针和各扩张鞘管集成在一起,在B超引导下一次性穿刺进入胆囊并逐渐扩张,避免了常规穿刺扩张时需要退出上一级扩张管再进入下一级扩张管的繁琐程序,节约了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经皮胆囊穿刺造瘘套件,可有效解决现有设备操作程序复杂繁琐,操作时间长,风险大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鞘管和穿刺针,所述的穿刺针外分层依次套装有第一鞘管、第二鞘管、第三鞘管、第四鞘管和第五鞘管,穿刺针和鞘管的末端均有端帽,穿刺针和鞘管的圆心在同一中轴线上。本技术结构简单,新颖独特,将穿刺针和各扩张鞘管集成在一起,一次性穿刺进入胆囊并逐渐扩张,避免了常规穿刺扩张时需要退出上一级扩张管再进入下一级扩张管的繁琐程序,简化了操作程序,节约了操作时间,减少了操作风险。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穿刺针和各鞘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穿刺针I外分层依次套装有第一鞘管2、第二鞘管3、第三鞘管4、第四鞘管5和第五鞘管6,穿刺针和鞘管的末端均有端帽7,穿刺针和鞘管的圆心在同一中轴线上。所述的穿刺针I为长240mm、截面直径为2mm的实心穿刺针,穿刺针针头为三菱形。所述鞘管末端管壁逐渐变薄并与其内的鞘管外壁表面紧贴,各鞘管主体段壁厚O. 5mmο所述的每个鞘管长度由内到外逐个减短。本技术用于经皮肤和肝脏穿刺进入胆囊后,利用胆道镜观察和取出结石。本技术由五个鞘管和一个穿刺针组成,中间为一根长240mm、直径2mm的实心穿刺针,穿刺针外套鞘管,其内径相当于穿刺针外径2_,其外径3_,如此连续5个鞘管套在穿刺针上,最外面的鞘管内径6mm,外径7mm,并且每一个鞘管均比其内的鞘管短,所有套件圆心在同一中轴线上。穿刺针头为三菱形皮肤穿刺针头,每个鞘管末端管壁逐渐变薄并与其紧邻的鞘管外壁表面紧贴,使各套管末端平滑过渡。各鞘管主体段壁厚O. 5mm。所有套件采用钛合金高硬度金属材料。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套件组合后,在B超引导下穿刺针经皮经肝穿刺入胆囊中,先退出中间穿刺针,再推进下一个鞘管进入胆囊,然后逐次退出中心鞘管并将下一级鞘管推进入胆囊,最后将最外层鞘管推进入胆囊内,通过鞘管将胆道镜插入胆囊内进行观察和取石,取尽结石后可以视情况留置引流管,术后3-7天拔出。本技术的优点是将穿刺针和各扩张鞘管集成在一起,一次性穿刺进入胆囊并逐渐扩张,避免了常规穿刺扩张时需要退出上一级扩张管再进入下一级扩张管的繁琐程序,简化了操作程序,节约了操作时间,减少了操作风险。权利要求1.一种经皮胆囊穿刺造瘘套件,包括鞘管和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针(I)外分层依次套装有第一鞘管(2)、第二鞘管(3)、第三鞘管(4)、第四鞘管(5)和第五鞘管(6),穿刺针和鞘管的末端均有端帽(7),穿刺针和鞘管的圆心在同一中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经皮胆囊穿刺造瘘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针(I)为长240mm、截面直径为2mm的实心穿刺针,穿刺针针头为三菱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经皮胆囊穿刺造瘘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末端管壁逐渐变薄并与其内的鞘管外壁表面紧贴,各鞘管主体段壁厚O. 5mm。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经皮胆囊穿刺造瘘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鞘管长度由内到外逐个减短。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经皮胆囊穿刺造瘘套件,可有效解决现有设备操作程序复杂繁琐,操作时间长,风险大的问题,其结构是,包括鞘管和穿刺针,所述的穿刺针外分层依次套装有第一鞘管、第二鞘管、第三鞘管、第四鞘管和第五鞘管,穿刺针和鞘管的末端均有端帽,穿刺针和鞘管的圆心在同一中轴线上,本技术结构简单,新颖独特,将穿刺针和各扩张鞘管集成在一起,一次性穿刺进入胆囊并逐渐扩张,避免了常规穿刺扩张时需要退出上一级扩张管再进入下一级扩张管的繁琐程序,简化了操作程序,节约了操作时间,减少了操作风险。文档编号A61B17/34GK202568401SQ20122025101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汪涛, 江宗兴, 骆助林, 鲁亚玲 申请人:汪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皮胆囊穿刺造瘘套件,包括鞘管和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针(1)外分层依次套装有第一鞘管(2)、第二鞘管(3)、第三鞘管(4)、第四鞘管(5)和第五鞘管(6),穿刺针和鞘管的末端均有端帽(7),穿刺针和鞘管的圆心在同一中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涛江宗兴骆助林鲁亚玲
申请(专利权)人:汪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