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平开双向翻转门窗,特点为:具有推拉平开双向翻转的功能,当门窗闭合时,扇体处于框体的一侧或当扇体在框体上推拉时,与普通推拉门窗相同,达到了密封的要求,可像普通门窗一样加装门窗锁,达到安全的要求;当扇体平开时,将扇体上的旋转轴推入旋转圆环内,此时扇体上的开口圆环正对框体上两连接杆形成的空洞处,用手拉扇体另一侧,即可实现扇体的水平开启。当扇体上下翻转时,以向上翻转为例,将扇体推至扇体上方开口圆环正对框体上方的连接杆与凸块形成的空腔时,扇体下方开口圆环正对框体下方两挂接杆形成的缺口,所以扇体可向上翻转。若向下翻转,只要将扇体向一侧推动两个凸块的距离即可向下翻转。本门窗扇体处于任何位置都不会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窗,特别是提供一种推拉平开双向翻转门窗,以实现扇体的推拉平开及双向翻转的功能。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门窗包括框体、扇体,且扇体只能实现一种开启方式,S卩推拉门窗的扇体只能推拉,翻转门窗的扇体只能翻转。可见,现有同一门窗中的扇体无法实现推拉开启、翻转开启,换言之,现有门窗不具有同时实现多种开启方式的功能,这给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后来本人做出了推拉平开门窗、推拉翻转门窗、推拉双向翻转门窗、推拉平开翻转门窗,但其功能及结构尚不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推拉、平开、双向翻转功能的推拉平开双向翻转门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推拉平开双向翻转门窗,它由框体和扇体组成。其中框体由框架、连接杆、凸块、旋转圆环、导轨组成,框架轴对称,因此只对前方部件做详细介绍,后方部件与前方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框架内有旋转圆环、凸块、挂接杆、导轨,旋转圆环位于框架的一侧,旋转圆环远离框架的一侧开口,旋转圆环上有两个缺口,两个缺口的大小相同;凸块从旋转圆环所在的一侧开始等间距均匀分布,上下凸块对称;凸块上有挂接杆,挂接杆与两个旋转圆环所在的一侧开始等间距均匀分布,上下凸块对称;凸块上有挂接杆,挂接杆与两个凸块形成一个空腔,相邻的两个挂接杆之间有一个空洞,上下挂接杆分布不对称,需保证上方挂接杆与凸块形成的空腔对应下方两挂接杆之间形成的空洞,同样,下方挂接杆与凸块形成的空腔对应上方两挂接杆之间形成的空洞。凸块的后方为导轨。扇体由旋转轴、连接杆、开口圆环组成。旋转轴边缘为圆弧,使之可在框架上的旋转圆环内旋转,旋转轴的厚度与框体上的旋转圆环的开口大小相同,使之可通过旋转圆环的开口进入旋转圆环内部,连接杆在扇体上的位置应保证其与框体上旋转圆环两个缺口的位置相对应,连接杆厚度与框体上旋转圆环上的缺口间距相同,使连接杆可在框体的旋转圆环的缺口内自由运动;开口圆环在扇体上的位置与框体上连接杆、凸块位置相对应,从旋转轴所在的一侧等间距均匀分布,使开口圆环在旋转轴进入旋转圆环内部时恰好处于框体上两挂接杆形成的空洞处,上下开口圆环错开一个开口圆环的厚度,开口圆环上的开口大小与凸块的厚度相同,使凸块不影响开口圆环沿着挂接杆的运动。扇体的后面有两个对称的直角导槽,导槽的大小与框体上导轨对应,使导轨恰好与导槽吻合,导槽与导轨接触部分有磁体相吸引,从而达到弓I导扇体在框体内运动的功能。当门窗闭合时,扇体处于框体的一侧,即旋转轴远离旋转圆环的一侧,此时,扇体上开口圆环正对框体上的凸块,无法上下翻转,前后扇体部分重合,扇体只能向框体旋转圆环所在的一侧运动,与普通推拉门窗相同,达到了密封的要求,可像普通门窗一样加装门窗锁,达到安全的要求。当扇体在框体上推拉时,框体上导轨与扇体上缺口吻合,保证直线性,扇体上开口圆环在框体的挂接杆上运动,保证扇体不脱落,凸块从开口圆环的开口处通过,不影响运动。当扇体平开时,将扇体上的旋转轴推入旋转圆环内,此时扇体上的开口圆环正对框体上两连接杆形成的空洞处,用手拉扇体另一侧,即可实现扇体的水平开启。当扇体上下翻转时,以向上翻转为例,将扇体推至扇体上方开口圆环正对框体上方的连接杆与凸块形成的空腔时,扇体下方开口圆环正对框体下方两挂接杆形成的缺口,所以扇体可向上翻转。若向下翻转,只要将扇体向一侧推动两个凸块的距离即可向下翻转。综合以上开启方式可以发现,无论扇体处于框体的哪一个位置,都有一种运动方式,平开或翻转或只能推拉,即扇体处于任何位置都不会脱落。 本专利技术借助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实现了门窗的推拉平开双向翻转的功能,同时兼备密封性、安全性,可靠性,正常使用时,扇体与框体不会脱落,可靠实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门窗框体正等轴侧2是本门窗框体主视图及A-A、B-B、C-C方向的剖视3是本门窗扇体的正等轴侧4是本门窗扇体的主视图及A-A、B-B方向的剖视5是本门窗完全闭合时正等轴侧6是本门窗完全闭合时主视图及A-A剖视7是本门窗平开时正等轴侧8是本门窗平开时主视图及A-A剖视图、I局部放大9是本门窗上下翻转时正等轴侧10是本门窗上下翻转时主视图及A-A方向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I、图2,本门窗的框体部分,框体由框架I、连接杆2、凸块3、旋转圆环4、导轨5组成,框架I轴对称,因此只对前方部件做详细介绍,后方部件与前方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框架I内有旋转圆环4、凸块3、挂接杆2、导轨5,旋转圆环4位于框架I的一侧,旋转圆环4远离框架I的一侧开口(参见图2B-B方向剖视图),旋转圆环4上有两个缺口12,两个缺口 12的大小相同;凸块3从旋转圆环4所在的一侧开始等间距均匀分布,上下凸块3对称;凸块3上有挂接杆2,挂接杆2与两个旋转圆环4所在的一侧开始等间距均匀分布,上下凸块3对称;凸块3上有挂接杆,挂接杆2与两个凸块3形成一个空腔10,相邻的两个挂接杆2之间有一个空洞11,上下挂接杆2分布不对称,需保证上方挂接杆2与凸块3形成的空腔10对应下方两挂接杆2之间形成的空洞11 (参见图2C-C方向剖视图),同样,下方挂接杆2与凸块3形成的空腔10对应上方两挂接杆2之间形成的空洞11 (参见图2A-A方向剖视图)。凸块3的后方为导轨5。参见图3、图4,本门窗的扇体部分,扇体由旋转轴8、连接杆9、开口圆环7组成。旋转轴8边缘为圆弧,使之可在框架I上的旋转圆环4内旋转,旋转轴8的厚度与框架I上的旋转圆环4的开口大小相同,使之可通过旋转圆环4的开口进入旋转圆环4内部,连接杆9在扇体上的位置应保证其与框架I上旋转圆环4两个缺口 12的位置相对应,连接杆9厚度与框架I上旋转圆环4上的缺口 12间距相同,使连接杆9可在框架I的旋转圆环4的缺口12内自由运动;开口圆环7在扇体上的位置与框架I上挂接杆2、凸块3位置相对应,从旋转轴8所在的一侧等间距均匀分布,使开口圆环7在旋转轴8进入旋转圆环4内部时恰好处于框架I上两挂接杆2形成的空洞11处,上下开口圆环7错开一个开口圆环7的厚度,开口圆环7上的开口大小与凸块3的厚度相同,使凸块3不影响开口圆环7沿着挂接杆2的运动。扇体的后面有两个对称的直角导槽,导槽的大小与框体上导轨5对应,使导轨5恰好与导槽吻合,导槽与导轨接触部分有磁体相吸引,从而达到引导扇体在框体内运动的功能。参见图5、图6,本门窗完全闭合时,扇体处于框体的一侧,即旋转轴8远离旋转圆环4的一侧,此时,扇体上开口圆环7正对框架I上的凸块3,无法上下翻转,前后扇体部分重合,扇体只能向框体旋转圆环4所在的一侧运动,与普通推拉门窗相同,达到了密封的要求,可像普通门窗一样加装门窗锁,达到安全的要求。参见图7、图8,本门窗平开时,将扇体上的旋转轴8推入旋转圆环4内,此时扇体上的开口圆环7正对框架I上两连接杆2形成的空洞11处,用手拉扇体另一侧,即可实现扇体的水平开启。参见图9、图10,本门窗上下翻转时,以向上翻转为例,将扇体推至上方开口圆环7正对框架I上方的连接杆2与凸块3形成的空腔10时,扇体下方开口圆环7正对框架I下方两挂接杆形成的空洞11,所以扇体可向上翻转。若向下翻转,只要将扇体向一侧推动两个凸块3的距离即可向下翻转。当扇体在框体上推拉时,框架I上导轨5与扇体上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推拉平开双向翻转门窗,它由框体和扇体组成。其中框体由框架、连接杆、凸块、旋转圆环、导轨组成,框架内有旋转圆环、凸块、挂接杆、导轨,旋转圆环位于框架的一侧,旋转圆环远离框架的一侧开口,旋转圆环上有两个缺口,两个缺口的大小相同;凸块从旋转圆环所在的一侧开始等间距均匀分布,上下凸块对称;凸块上有挂接杆,挂接杆与两个旋转圆环所在的一侧开始等间距均匀分布,上下凸块对称;凸块上有挂接杆,挂接杆与两个凸块形成一个空腔,相邻的两个挂接杆之间有一个空洞,上下挂接杆分布不对称,需保证上方挂接杆与凸块形成的空腔对应下方两挂接杆之间形成的空洞,同样,下方挂接杆与凸块形成的空腔对应上方两挂接杆之间形成的空洞。凸块的后方为导轨。扇体由旋转轴、连接杆、开口圆环组成。旋转轴边缘为圆弧,使之可在框架上的旋转圆环内旋转,旋转轴的厚度与框体上的旋转圆环的开口大小相同,使之可通过旋转圆环的开口进入旋转圆环内部,连接杆在扇体上的位置应保证其与框体上旋转圆环两个缺口的位置相对应,连接杆厚度与框体上旋转圆环上的缺口间距相同,使连接杆可在框体的旋转圆环的缺口内自由运动;开口圆环在扇体上的位置与框体上连接杆、凸块位置相对应,从旋转轴所在的一侧等间距均匀分布,使开口圆环在旋转轴进入旋转圆环内部时恰好处于框体上两挂接杆形成的空洞处,上下开口圆环错开一个开口圆环的厚度,开口圆环上的开口大小与凸块的厚度相同,使凸块不影响开口圆环沿着挂接杆的运动。扇体的后面有两个对称的直角导槽,导槽的大小与框体上导轨对应,使导轨恰好与导槽吻合,导槽与导轨接触部分有磁体相吸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云广,
申请(专利权)人:丁云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