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胎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3380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3:39
本创作挖胎棒包括有一个本体与一个垫体,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本体具有彼此相反的一个正面与一个反面,本体的反面能够接触轮胎的胎唇,本体于一端形成一个插入端,本体相反于插入端的一端形成一个扳动端,扳动端能够供使用者扳动本体,本体正面靠近插入端处形成有一个容置槽;垫体设于本体的正面,垫体能够接触轮框的框缘,垫体的硬度小于轮框的硬度,故不会造成轮框框缘的损伤,且垫体可拆卸的设于本体的容置槽,使用者可依需求而更换不同颜色或不同材质的垫体,也可将垫体的旧品更换为新品,使用上相当环保而且具有多变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创作主要揭示一种挖胎棒,尤指本体上设有垫体且垫体可拆卸替换的挖胎棒。
技术介绍
自行车已经是属于许多家庭中所具备的基本交通工具,人们将自行车作为上班时的交通工具,或是假日外出旅游休闲时的运动器材,因此,自行车时时刻刻都脱离不了人们的生活圈。由于骑乘者经常性的使用自行车,所以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轮胎被异物刺破而漏气的问题,此时所要面对的就是将轮胎从轮框拆离,并取出位于轮胎内部的内胎,以对内胎进行检视,查看是否须要进行补胎的作业或是更换内胎的作业。而前述将轮胎从轮框拆离的工作中,就会使用到专门将轮胎从轮框拆离的工具,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自行车轮胎拆离器通常是一根由钢制成的金属长条状工具,自行车轮胎拆离器的一端设计成扁平状而能够容易的插入轮框与轮胎之间的缝隙中,由扳动自行车轮胎拆离器而使轮胎的胎唇能够被翻至轮框的框缘外,的后才能取出位于轮胎内部的内胎,以对内胎进行检视的作业。但是,许多的自行车轮框是经过轻量化的设计,所以轮框的材质可能会比钢材质的自行车轮胎拆离器来的更软,当此种轻量化设计的轮框被钢材质的自行车轮胎拆离器抵靠并施力翻出轮胎时,常常导致轻量化轮框的框缘变形或产生凹坑的问题,这是许多骑乘者不愿意见到也不希望发生的情形。除了前述将轮胎外翻的扳动过程中会发生的缺点,某些时候为了节省换胎或补胎的时间,会利用自行车轮胎拆离器本身的钢性,使自行车轮胎拆离器沿着轮框的框缘作圆周运动,快速的将轮胎的胎缘被拨出到轮框的框缘外,但钢材质的自行车轮胎拆离器就会在轻量化轮框的框缘造成刮痕,甚至形成全周性的磨损,对于一个高单价的轻量化轮框来说,轮框的变形或磨损都有可能导致强度的减损,这些应该是要极力避免发生的问题。后来有人发展出以硬质塑料材质制成的自行车轮胎拆离器,此种以硬质塑料材质制成的自行车轮胎拆离器虽然不易对轻量化轮框造成损伤,但仍有其缺点存在,因此种以硬质塑料材质制成的自行车轮胎拆离器在经常性使用的后,硬质塑料材质制成的自行车轮胎拆离器会出现磨损或变形的问题,导致无法顺利进行拆除轮胎的工作。而且磨损或变形后的硬质塑料自行车轮胎拆离器甚至有可能造成内胎的损伤,通常此时就必须将整支自行车轮胎拆离器淘汰丢弃,并且购置全新的一组自行车轮胎拆离器,由此可知,此种硬质塑料自行车轮胎拆离器存在有寿命过短的问题,而且还会导致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增加的问题,并无法有效的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挖胎棒为了解决传统钢材质制成自行车轮胎拆离器会损伤轮框的问题及硬质塑料材质制成的自行车轮胎拆离器存在有不环保且浪费成本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将挖胎棒设计成包括有一本体与一垫体,垫体设于本体的正面,垫体的硬度小于轮框的硬度,且垫体能够接触轮框的框缘,故不会造成轮框框缘的损伤,而垫体由塑料、橡胶或复合材料等软质材料制成,且垫体可拆卸的设于本体的容置槽,故使用者可依需求而更换不同颜色或不同材质的垫体,也可将垫体的旧品更换为新品,使用上相当环保而且具有多变性。本创作挖胎棒,其包括一个本体,该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呈长条状,该本体具有彼此相反的一个正面与一个反面,该本体的反面能够接触轮胎的胎唇,该本体于一端形成一个插入端,该本体相反于插入端的一端形成一个扳动端,所述的扳动端 能够供使用者扳动本体,该本体正面靠近插入端处形成有一个容置槽;一个垫体,该垫体设于该本体的正面,该垫体能够接触轮框的框缘,该垫体的硬度小于轮框的硬度,故不会造成轮框框缘的损伤,且该垫体可拆卸的设于该本体的容置槽。由于垫体由塑料、橡胶或复合材料等软质材料制成,经常性使用的下可能会造成垫体外侧面的损伤。因此,使用者可将垫体的旧品更换为新品,且无须将本体丢弃,即可获得一个全新的挖胎棒,使用上相当的环保,且垫体可拆卸的设于本体的容置槽,更换的动作也相当的简易。甚至,使用者还能够依照个人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垫体自行更换安装在本体上,故本创作的挖胎棒提供使用者可依需求而更换不同颜色或不同材质的垫体,也可将垫体的旧品更换为新品,使用上相当环保而且具有多变性,为一种集合多功能于一体的设计。一种挖胎棒,包括有一个本体,该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呈长条状,该本体具有彼此相反的一个正面与一个反面,该本体的反面能够接触轮胎的胎唇,该本体于一端形成一个插入端,该本体相反于插入端的一端形成一个扳动端,所述的扳动端能够供使用者扳动本体,该本体正面靠近插入端处形成有一个容置槽;一个垫体,该垫体能拆卸的设于该本体的容置槽,该垫体具有彼此相反且间隔分离的一个内侧面与一个外侧面,该垫体的内侧面朝向该本体容置槽的方向,该垫体的外侧面朝向相反于该本体容置槽的方向且裸露于该容置槽外,该垫体能够接触轮框的框缘,该垫体的硬度小于该本体的硬度,且该垫体的硬度小于轮框的硬度。该垫体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具有一个第四高度,该容置槽具有一个深度,所述本体容置槽的深度小于该垫体的第四高度,使该垫体的外侧面凸出于该本体的正面。该垫体由塑料、橡胶或复合材料制成,该垫体的外侧面形成有一个扳动支点区,所述的扳动支点区能够接触该轮框的框缘,该本体反面靠近插入端处形成有一个挖胎凹陷区,所述的挖胎凹陷区能够接触轮胎的胎唇,所述的挖胎凹陷区至该本体插入端的距离小于该扳动支点区至该本体插入端的距离,所述本体的正面与反面彼此间隔分离,所述本体的正面与反面朝插入端的方向逐渐靠近而连接于该插入端,使该本体朝向插入端方向的厚度逐渐变薄。该本体的容置槽凸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块。该容置槽靠近该本体插入端处形成有一个第一抵靠壁,该容置槽远离该插入端处形成有一个第二抵靠壁,该容置槽的第一抵靠壁与该第二抵靠壁彼此相对,该垫体具有一个靠近该本体插入端的第一挡壁及一个远离该插入端的第二挡壁,该垫体的第一挡壁抵接于该本体容置槽的第一抵靠壁,该垫体的第二挡壁抵接于该本体容置槽的第二抵靠壁,使该垫体不会相对于该本体产生纵向的移动。该本体的容置槽凸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沿着该本体的纵向而连接于该容置槽的第一抵靠壁及第二抵靠壁之间。所述的容置槽凸设有两个连接块,而所述的两个连接块彼此相对,使所述的两个连接块、第一抵靠壁与第二抵靠壁围绕形成所述的容置槽,该垫体具有位于垫体两侧的侧壁,该垫体两侧的侧壁分别抵接于该本体容置槽两侧的连接块,使该垫体不会相对于该本体产生横向的移动,所述的第一抵靠壁具有一个第一高度,所述的第二抵靠壁具有一个第二高度,所述的连接块具有一个第三高度,该垫体具有彼此相反且间隔分离的一个内侧面与一个外侧面,该垫体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具有一个第四高度,所述容置槽第一抵靠壁的第一高度小于该垫体的第四高度,该第二抵靠壁的第二高度小于该垫体的第四高度,该连接块的第三高度小于该垫体的第四高度,使该垫体的外侧面凸出于该本体的正面。所述的容置槽具有一个底面,该容置槽的底面设有一个穿孔,所述的穿孔贯穿容置槽的底面与该本体的反面,所述的穿孔能够减轻本体的重量,该垫体凸设有至少一个定位部,该定位部能够结合在该本体的穿孔内,使该垫体能拆卸的结合在该本体的容置槽。该定位部为一对弹性勾片,所述的一对勾片之间形成一个空隙,其能够使该对勾·片朝向彼此靠近,该本体的穿孔设为矩形而具有四个边,该对勾片能够定位在矩形穿孔的两相对边处,该穿孔与该本体的反面之间形成有一个倒角,该勾片的末端形成倒勾能够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挖胎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本体,该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呈长条状,该本体具有彼此相反的一个正面与一个反面,该本体的反面能够接触轮胎的胎唇,该本体于一端形成一个插入端,该本体相反于插入端的一端形成一个扳动端,所述的扳动端能够供使用者扳动本体,该本体正面靠近插入端处形成有一个容置槽;一个垫体,该垫体能拆卸的设于该本体的容置槽,该垫体具有彼此相反且间隔分离的一个内侧面与一个外侧面,该垫体的内侧面朝向该本体容置槽的方向,该垫体的外侧面朝向相反于该本体容置槽的方向且裸露于该容置槽外,该垫体能够接触轮框的框缘,该垫体的硬度小于该本体的硬度,且该垫体的硬度小于轮框的硬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士文
申请(专利权)人:极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