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自动除氧装置的蒸汽发生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2091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自动除氧装置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安装于支座上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出油口和进油口,壳体内安装有均匀排列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成U形,位于壳体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连接进入壳体内,所述进水管的端头连接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均匀排列的喷水孔,所述喷淋管下部安装表面排污装置,所述表面排污装置的下方安装有网板,所述网板位于换热管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直接除氧作用,保护换热管,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中热交换设备,尤其是一种通过与导热油进行热量交换取得蒸汽并带有自动除氧装置的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蒸汽发生器,利用燃料或其它能源的热能(如电能)把水加热成为蒸汽的机械设备。目前工业、民用对蒸汽的需求越来越大,常用的燃煤锅炉来产生蒸汽,需要耗费大量煤炭资源,且其热效率较低,长期的使用后锅炉内会产生大量的积灰,需花大量人力进行清理。为了避免上述蒸汽设备热交换低、热能利用率低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如图I和图2所示,包括安装于支座105上的壳体104,所述壳体104的一端连接外壳体107,所述外壳体107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出油口 101和进油口 102,壳体104内安装有均匀排列的换热管103,所述换热管103成U形,换热管103成正三角形排列,位于壳体104上放设置 有蒸汽出口,位于壳体104下方设置有排污口和进水口 106。这种结构形式主要存在如下缺占-^ \\\ (1)当蒸汽发生器在工作过程中壳体104中的水位线显示低水位时,则需要补水(局部进水),由于进水口 106设置于壳体104的下方,水从下方流入到壳体104内,水直接与换热管103接触,由于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水为池塘水或自来水(正确水应为“去离子水”或“软化水”),其在补水过程中,水与换热管103的直接接触,水中的氧气会对换热管103产生腐蚀(氧化),损坏换热管103,缩短了换热管103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换热管103收到水腐蚀的作用,蒸汽发生器从而减少蒸汽的产能,且直接冷水进入到壳体104内,易对壳体104产生局部疲劳,缩短整台设备使用寿命; (2)水中含有钙镁离子,长期的使用会在换热管103表面产生污垢,见图3,由于换热管103采用正三角形排列,当换热管103的表面产生污垢或杂质以及壳体104内产生杂质时,其污垢或杂质由于自重的作用,从上部的换热管103往下掉落,如图3所示箭头方向,排列在上部的换热管103的污垢或杂质直接掉落于排列于下部的换热管103上,使换热管103表面的污垢越积越多,造成换热管103不便清洗的后果,使用时间久后,会影响换热效果,产蒸汽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从下部补水麻烦,且导致换热管不易清洗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一种带有自动除氧装置的蒸汽发生器,从而将所补入壳体内的水成雾化状喷洒,蒸汽的产能不会减少,通过网板的起到除氧的作用,保护换热管,延长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自动除氧装置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安装于支座上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出油口和进油口,壳体内安装有均匀排列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成U形,位于壳体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连接进入壳体内,所述进水管的端头连接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均匀排列的喷水孔,所述喷淋管下部安装表面排污装置,所述表面排污装置的下方安装有网板,所述网板位于换热管的上方。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换热管成正方形排列; 所述喷淋管的喷水孔位于喷淋管下半管壁,所述喷水孔的排数为多排; 所述表面排污装置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污接头,所述表面排污装置上多个与排污接头相配合的连接孔,所述排污接头焊接于所述连接孔内; 所述表面排污装置两端头通过转接口连接输出管路,所述输出管路与表面排污装置水 平方向垂直,所述输出管路的输出口位于壳体的外侧; 所述网板成长方体结构,所述网板表面上开有均匀排列的细小孔,并固定于壳体内,所述网板底部间隔安装有多个网板支撑装置; 所述网板支撑装置的结构为包括直角形角钢,所述直角形角钢的一直角边与网板的下底面抵接,并通过螺栓紧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可以使蒸汽发生器连续工作,蒸汽产能不下降,其使用过程中,通过在蒸汽发生器壳体上部的进水口补水,水流系统通过进水管进入到喷淋管,由于喷淋管上设置有均匀排列的喷洒孔,将多喷出来的水成雾状喷洒到网板上,由于网板的阻挡,将水中的氧气去除,保护了换热管;另外,在喷淋管的下方设置了表面排污装置,将水中含有的杂质等细小物品,直接从表面排污装置的输出管路中排出,提高了所加入水的质量,进一步保护了换热管。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管采用正方形排列,便于管束的清洗,不易堆积杂质,延长了整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蒸汽发生器换热管的排列方式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换热管的排列方式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A部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7的侧视图。图10为图9中B部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网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1、出油口 ;102、进油口 ;103、换热管;104、壳体;105、支座;106、进水口 ;107、外壳体;7、进水口 ;8、进水管;9、喷淋管;10、排污接头;11、表面排污装置;12、网板;13、网板支撑装置;14、转接口 ;15、输出管路;16、螺栓;17、直角形角钢;18、喷水孔;19、细小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带有自动除氧装置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安装于支座105上的壳体104,壳体104的一端连接外壳体107,外壳体107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出油口 101和进油口 102,壳体104内安装有均匀排列的换热管103,换热管103成U形,位于壳体104上部设置有进水口 7,进水口 7通过进水管8连接进入壳体104内,进水管8的端头连接喷淋管9,且进水管8的端头位于喷淋管9的中部,水流从进水管8流至喷淋管9的左右两侧管路中;喷淋管9的管壁上设置有均勻排列的喷水孔18,见图9和图10,喷淋管9的喷水孔18位于喷淋管9下半管壁,喷水孔18的排数为四排,于四分之一管壁上分别设置两个,两个喷水孔18之间的夹角为30°,从而使其喷淋管9喷洒出来的水成雾状,并均匀的喷洒,喷水孔18的排数根据进水量与所需蒸发量而定;见图4和图7,喷淋管9下部安装表面排污装置11,表面排污装置1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污接头10,表面排污装置11上多个与排污接头10相配合的连接孔,排污接头10焊接于所述连接孔内;见图5,表面排污装置11两端头通过转接口 14连接输出管路15,输出管路15与表面排污装置11水平方向垂直,输出管路15的输出口位于壳体104的外侧;见图4,表面排污装置11的下方安装有网板12,网板12位于换热管103的上方,见图11,网板12成长方体结构,网板12表面上开有均匀排列的细小孔19,并焊接于壳体104的内壳壁上,网板12底部间隔安装有多个网板支撑装置13,见图7和图8,网板支撑装置13的结构为包括直角形角钢17,直角形角钢17的一直角边与网板12的下底面抵接,并通过螺栓16紧固。见图6,本专利技术壳体104内的换热管103成正方形排列,采用正方形排列,壳体104内产生的杂质由于其自重的作用直接从换热管103之间的间隔中落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而导致杂质堆积到换热管103上,且在清洗换热管103时,也容易清洗。本专利技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蒸汽发生器在工作过程中壳体104中的水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自动除氧装置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安装于支座(105)上的壳体(104),所述壳体(104)的一端连接外壳体(107),所述外壳体(107)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出油口(101)和进油口(102),壳体(104)内安装有均匀排列的换热管(103),所述换热管(103)成U形,其特征在于:位于壳体(104)上部设置有进水口(7),所述进水口(7)通过进水管(8)连接进入壳体(104)内,所述进水管(8)的端头连接喷淋管(9),所述喷淋管(9)的管壁上设置有均匀排列的喷水孔(18),所述喷淋管(9)下部安装表面排污装置(11),所述表面排污装置(11)的下方安装有网板(12),所述网板(12)位于换热管(103)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晓星孙卉卉朱冬肖星伟黄文英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华立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