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圆盘制曲装置的修整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15954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8 18:56
提供一种具有框架的旋转圆盘制曲装置的修整机,通过减小伴随着组装而产生的变形,令组装作业变得容易且能够抑制材料费,削减成本。是一种在框架(20)上安装有螺杆(11)的旋转圆盘制曲装置(1)的修整机(10),框架(20)由多个分离的长条部件(21~24)形成外周部,分离的长条部件彼此经由紧固部件(25)以及紧固部件(26)被紧固。在该构成中,无需熔接长条部件彼此就能够组装框架(20),伴随着框架(20)的组装而产生的变形变小。因此,用于实现螺杆(11)的安装精度的框架(20)的切削加工量变小。由此,能够缩短组装作业时间,并且无需为了确保切削加工量而令框架(20)的板厚特别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圆盘制曲装置的修整机的框架构造。
技术介绍
在旋转圆盘制曲装置中,一边对固体培养原料进行通风一边培养丝状菌。在培养中,需要定期地搅拌固体培养原料而使其均一化。该搅拌被称为修整(手入&)。一般而言,在将酱油曲这样的固体培养原料堆积45 70cm的大型的旋转圆盘制曲装置中,为了进行修整而使用在框架上安装有螺杆的修整机(例如专利文献I)。图7表示现有的修整机的框架的一例的立体图。此外,图8表示图7的B-B线的剖面图。框架100的外周部是将一对的长条部件101和长条部件102的端面彼此对合而构成的。对合部103和对合部104利用熔接而接合。在长条部件101以及长条部件102的上 表面侧和下表面侧,设置有形成长孔112和孔113的切口。若长条部件101与长条部件102接合,则在上表面侧形成长孔112,在下表面侧形成在框架100的长度方向上以既定间距配置的多个孔113。以包围长孔112的方式固定有支承框114。在长条部件101以及长条部件102的内表面侧,将上侧接合板107以及下侧接合板108接合。上侧接合板107以及下侧接合板108沿长条部件101以及长条部件102的长度方向设置。上侧接合板107在D部以及E部处借助熔接与长条部件101以及长条部件102接合。下侧接合板108在F部以及G部处借助熔接与长条部件101以及长条部件102接合。在上侧接合板107、下侧接合板108上分别安装有螺杆120的支承部件121、支承部件122。在支承框114上安装有用于覆盖令螺杆120旋转的马达等的驱动源及长孔112的罩。在长条部件101以及长条部件102的内周面上,分别以既定的间距沿长条部件101以及长条部件102的长度方向配置加强板105。加强板105与长条部件101、长条部件102、上侧接合板107相接的部分借助熔接而接合。在图7中,若从外侧熔接对合部103以及对合部104,则由于熔接后的热收缩,长条部件101以及长条部件102向箭头a方向变形,在框架100上产生变形。在框架100产生了变形的状态下,即便将图8所示的螺杆120的支承部件121以及支承部件122分别安装在上侧接合板107和下侧接合板108上,螺杆120的安装精度也无法保证。此时,在安装支承部件121以及支承部件122之前,通过对上侧接合板107的面110以及下侧接合板108的面111进行切削加工而保证平面精度,从而能够保证螺杆120的安装精度。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1-56339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框架100的构造中,长条部件101以及长条部件102的弯曲加工的精度不易实现,此外,上述那样地熔接对合部103以及对合部104后的变形容易变大。即,借助切削加工对上侧接合板107的面110以及下侧接合板108的面111进行切削的切削加工量变多。这种情况下,切削加工的时间变长,并且上侧接合板107以及下侧接合板108的板厚也考虑切削加工量而需要令其足够厚。即,对于上述那样的以往的框架100的构造,不仅框架的组装作业时间延长,也花费材料费,成本变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框架的旋转圆盘制曲装置的修整机,通过减小随着组装而产生的变形,令组装作业变得容易,并且抑制材料费,能够削减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圆盘制曲装置的修整机是在框架上安装有螺杆的旋转圆盘制曲装置的修整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框架由多个分离的长条部件形成外周部,上述分离的长条部件彼此经由紧固部件被紧固。 根据本专利技术,长条部件彼此经由紧固部件被紧固。根据该构成,能够无需熔接长条部件彼此就组装框架,伴随着框架组装而产生的变形变小。因此,为了实现螺杆的安装精度的框架的切削加工量也变小。由此,组装作业时间缩短,并且确保了切削加工量,所以无需令框架的板厚特别厚。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框架构造,组装作业变得容易且能够抑制材料费、削减成本。此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圆盘制曲装置的修整机中,优选上述螺杆经由支承部件安装在上述框架上,在上述长条部件上形成上述支承部件的安装面。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框架的组装时的变形小。因此,能够直接切削加工长条部件从而实现螺杆的支承部件的安装精度。因此,即便不为了安装螺杆的支承部件而设置接合板这样的另外的部件,也能够如上述优选的构成那样地在长条部件上形成螺杆的支承部件的安装面。进而,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圆盘制曲装置的修整机中,优选上述多个的长条部件为板状部件,由上述板状部件形成上述框架的上下面以及左右面。根据该构成,能够实现简单的框架构造。此外,能够分别改变上下面以及左右面的长条部件的板厚,能够实现考虑了强度以及成本因素的最适合的设计。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圆盘制曲装置的修整机中,优选上述框架的外周部由外包部件包围,所述外包部件由薄板形成。根据该构成,能够防止涂敷于框架的防锈涂料等剥落。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无需熔接长条部件彼此就组装框架,伴随着框架组装而产生的变形变小。因此,用于实现螺杆的安装精度的框架的切削加工量也变小。由此,组装作业时间也变短,并且,无需为了确保切削加工量而令框架的板厚特别厚。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框架构造,组装作业变得容易且能够抑制材料费、削减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圆盘制曲装置I的概略构成图,Ca)是旋转圆盘制曲装置I的纵剖视图,(b)是旋转圆盘制曲装置I的内部平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框架20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长条部件22的单体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由外包部件35包围框架20的外周部的构成的首1J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长条部件21 24的紧固构造的另外的例子的首1J视图。图7是以往的修整机的框架100的一例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圆盘制曲装置I的概略构成图。图I (a)是旋转圆盘制曲装置I的纵剖视图,图I (b)是旋转圆盘制曲装置I的内部的平面图。在隔热的培养室2内配置有培养床3。培养床3以中心支柱4为中心旋转。培养室2内借助培养床3被分隔为上室5和下室6。经由通道8而流入到下室6内的空气经由多孔板所构成的培养床3上的固体培养原料7而流入到上室5内,经由通道9被排气。由此,能够一边令调节温度以及湿度的空气 向培养床3上的固体培养原料7通风一边培养丝状菌。如图I (a)所示,在培养床3的上侧配置有修整机10。修整机10具有框架20以及安装在框架20上的多个螺杆11。这些螺杆11沿培养床3的半径方向排列地配置,各螺杆11的旋转轴相对于培养床3垂直。在修整时,从图I (a)的状态令修整机10下降,将螺杆11埋设在固体培养原料7内。在该状态下,一边令螺杆11旋转一边令培养床3旋转。由此,向螺杆11连续地供给固体培养原料7,结块的固体培养原料7从下层翻起到上层而进行搅拌。图2中表示框架20的放大立体图。此外,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框架20由四个长条部件21 24形成外周部。四个长条部件21 24分别与其他的长条部件分离。利用长条部件21以及长条部件22形成框架20的上下面,利用长条部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圆盘制曲装置的修整机,在框架上安装有螺杆,其特征在于,上述框架为,由多个分离的长条部件形成外周部,上述分离的长条部件彼此经由紧固部件被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狩山昌弘藤原惠子矢泽真裕
申请(专利权)人:藤原酿造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