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枢纽站,其包含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该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包含总线模块,以及分别电路连接在该总线模块上的主处理模块、信号转换模块、信号开入模块、继电器开出控制模块和输入输出模块,以及与主处理模块电路连接的CPU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干线电缆电源T接进入的分支电源送给分支负荷,便于计划停电检修和停送电操作,节约材料和电缆工程费用,为配电站节约了开关舱位,减少配电站的建设,减少了城市用地,产品增加节点方便,可扩展性强;可运用现代配电监控自动化技术对枢纽站进行当地和远方的遥测、遥信、遥控等SCADA和负荷管理功能;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可由馈线终端单元或配电终端单元代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智能T型插接电缆接入的配电分支电缆的负荷在线监测、诊断和无线控制的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枢纽站。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电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负荷密度较高的城区,供电可靠性尤其重要,通过已有电缆代替架空线,能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将配电设备故障、维护停电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环网运行方式中枢纽站和电缆分支箱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设备。但是它们在数据的采集和控制方式都是靠人工来完成的,每采集一次数据都需要有人亲自去现场操作,这种通过人工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科技进步的发展和运行管理的需要。而一般的电缆分支箱或枢纽站是把原供电干线电缆切断后接到分支箱的母排,再从 母排接一根同样的电缆接回到原来地方与切断的干线电缆连接,这样电缆的粗细不管新接负荷的容量多少必须和原来干线电缆一样,保证原有负荷的正常运营,这样既不经济,浪费材料也不环保,还增加了施工周期,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枢纽站,把干线电缆电源通过智能T型插接头T接进入的分支电源送给分支负荷,便于计划停电检修和停送电操作,同时可以运用现代配电监控自动化技术对枢纽站进行当地和远方的遥测、遥信、遥控等SCADA和负荷管理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枢纽站,其特点是,该枢纽站包含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自动化SF6负荷开关,其双向电路连接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智能T型插接头,其通过软电缆带锥形电缆插头电路连接自动化SF6负荷开关的输入端;无线传输模块,其双向电路连接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视频监控一体机,其双向电路连接无线传输模块;监控摄像头,其输出端电路连接视频监控一体机,分布式直流电源,其输出端电路连接自动化SF6负荷开关、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监控摄像头、无线传输模块、视频监控一体机。上述的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包含总线模块,以及分别电路连接在该总线模块上的主处理模块、信号转换模块、信号开入模块、继电器开出控制模块和输入输出模块,以及与主处理模块电路连接的CPU模块。上述的无线传输模块通过GPRS无线网络连接远方监控中心或移动终端。供电站输出的若干路干线电缆中,每一路干线电缆分为若干路支路电缆,各支路电缆通过用户站连接用电区;本枢纽站设置在支路电缆上用户站与干线电缆之间。本枢纽站还包含枢纽站箱体,其内部分为高压区与低压管理监控区;自动化SF6负荷开关设置于高压区;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分布式直流电源、无线通讯模块、视频监控一体机设置于低压管理监控区。上述的枢纽站箱体顶端设有支架,监控摄像头架设在该支架上。本技术一种智能枢纽站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技术采用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监控的自动化SF6负荷开关,向自动化SF6负荷开关发送控制指令,完成对支路电缆的断路或连通,可单独断路支路电缆,在区域检修时不影响主网运行;本技术连接部分采用全屏蔽电缆接头连接,大大减小绝缘距离,可靠保证人身安全;本技术的自动化SF6负荷开关针对临时配用施工方面,采用拔插式接头易于扩展,可快速为用户提供T接配电,在用户施工用电结束时,只需要拔出T接地电缆,并用专 用闷头堵住原T接插口即可,安全可靠方便;本技术一种智能枢纽站通过的自动化SF6负荷开关与用户受电变压器隔离,采用SF6作为灭弧和绝缘介质,采用简单、可靠的、操作功率小的操作机构,使整个机构操作力矩小,稳定可靠;本技术具有各种防止误操作的措施,安装简单方便灵活等诸多特点,提高供电可靠性,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如暴风雪、洪水多发区,高污染区),可节省设备和电缆的成本;本技术设有监控摄像头,可有效检测使用安全和防盗;本技术的无线传输模块通过GPRS无线网络连接远方监控中心或移动终端,实现远方监控中心远程无线监控,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监控一种智能枢纽站,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实现远方遥测、遥信、遥控、遥视的SCADA功能,同时还可满足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要求;本技术节约电缆工程费用,关键是为配电站节约了开关仓位,减少配电站的建设,减少了城市用地,不方便城市道路开挖的地方使用,产品增加节点方便,可扩展性强;本技术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还可以采用电网系统智能馈线终端单元或配电终端单元代替。附图说明图I为一种分布式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枢纽站的系统电路模块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枢纽站的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的电路模块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枢纽站的无线通讯模块的电路模块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枢纽站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枢纽站所采用的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分布式供电系统结构,该供电系统结构中采用了 T型接头。其包含发电厂,与发电厂通过电缆连接的供电所,供电所输出若干路干线电缆,各个干线电缆上设有若干T型接头。通过该T型接头,每路主路电缆上分支出若干路分支电缆,每路分支电缆电路连接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智能枢纽站的输入端,该一种智能枢纽站的输出端通过电缆连接用户站,用户站的输出端通过电缆连接用户区。发电厂生产电力传输至供电所,供电所输出IOKV或35KV的电力,通过T型接头将干线电缆分为若干分支电缆,并将电力分别传输至各个分支电缆上的用户站,用户站将IOKV或35KV的电降压至380V/220V,再输送至用户区,提供工业用电或民用电。在各个用户站的输入端之前的分支电缆上设有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枢纽站,供电所通过无线通讯,实时接收智能枢纽站的监控信息和智能枢纽站的故障信息,并通过无线通讯向智能枢纽站发送指令进行遥控,实现对各个支路电源进行当地和远方的遥测、遥信、遥控等SCADA和负荷管理功能。如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枢纽站,应用于城市电网改造,特别适于在狭窄的空间使用。该枢纽站包含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2,分别与该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2双向电路连接的自动化SF6负荷开关I和无线通讯模块5,与无线通讯模块5输入端网络连接的视频监控一体机6,与视频监控一体机6输入端通过电缆线电路连接的监控摄像头4,与自动化SF6负荷开关I输入端通过软电缆带锥形电缆插头电路连接的智能T型插接头,以及分布式直流电源3。该分布式直流电源3的输出端分别电路连接上述的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2、自动化SF6负荷开关I、无线通讯模块5和视频监控一体机6,为上述的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2、自动化SF6负荷开关I、监控摄像头4、无线通讯模块5和视频监控一体机6提供稳定直流电源。本实施例中,自动化SF6负荷开关I的输入端通过T电缆电路连接供电所输出的分支电源,其输出端通过电缆电路连接后续的用户站,其与电缆的连接部分采用全屏蔽电缆接头,保证人身安全。该自动化SF6负荷开关I采用LMG系列气体绝缘开关柜,本实施例 中采用上海天灵开关有限公司生产的LMG负荷开关。该LMG系列充气柜是应用当代先进技术设计开发的新一代小型化气体绝缘中压开关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把接入的电缆分支的电源进行分合闸,起隔离和合闸送电给用电负荷的作用。其每个开关柜配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枢纽站,供电站输出若干路干线电缆,每一路干线电缆分为若干路支路电缆,各支路电缆通过用户站连接用电区;其特征在于,本枢纽站设置在支路电缆上用户站与干线电缆之间;该枢纽站包含: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2);自动化SF6负荷开关(1),其双向电路连接所述的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2);智能T型插接头(7),其通过软电缆带锥形电缆插头电路连接自动化SF6负荷开关(1)的输入端;无线传输模块(5),其双向电路连接所述的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2);视频监控一体机(6),其双向电路连接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5);监控摄像头(4),其输出端电路连接所述的视频监控一体机(6);以及,分布式直流电源(3),其输出端电路连接所述的自动化SF6负荷开关(1)、MRU智能枢纽站测控单元(2)、监控摄像头(4)、无线传输模块(5)、视频监控一体机(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银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