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真空断路器极柱及其扩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3697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6 23:22
一种改进的真空断路器极柱,包括环氧树脂体、设置于环氧树脂体内的真空灭弧室、以及设置于环氧树脂体上部与真空灭弧室静触头导电连接的上接线端子,还包括设置于环氧树脂体下部分别与真空灭弧室动触头导电连接的第一、第二下接线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真空断路器极柱采用单进线双出线的结构适用于固体环网柜中,且接线端子和电缆连接处采用环氧树脂绝缘套进行绝缘密封,能够适应严酷的环境,即使在高原和潮湿环境下使用,也能做到免维护,更加环保耐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元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改进的真空断路器极柱及其扩展结构
技术介绍
极柱是真空断路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金属体、陶瓷体、下金属体,真空灭弧室的上端部为静端,下端部为动端;极柱的上部设有上接线端子,可通过上接线端子与真空灭弧室的静端相连接;极柱的下部设有下接线端子,可通过下接线端子与真空灭弧室的动端相连接;一绝缘拉杆固定于真空灭弧室的动端上,真空灭弧室、上接线端子、下接线端子通常是采用环氧树脂固封在一起。可知, 现有的极柱采用单进单出的接线方式,连接方式单一,且其在上接线端子和下接线端子的电气连接部分均为螺丝连接,绝缘和密封强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真空断路器极柱为单进单出接线方式,连接方式单一且在上接线端子和下接线端子的电气连接部分均为螺丝连接,不能适应严酷的环境的缺点,提出一种具有两个下接线端子的真空断路器极柱。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真空断路器极柱,包括环氧树脂体、设置于环氧树脂体内的真空灭弧室、以及设置于环氧树脂体上部与真空灭弧室静触头导电连接的上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环氧树脂体下部分别与真空灭弧室动触头导电连接的第一、第二下接线端子。进一步地,所述环氧树脂体包括分别容置所述上接线端子和第一、第二下接线端子的上套管和第一、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设置有可与另一真空断路器极柱的第一或第二套管连接的连接结构,当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另一真空断路器极柱的第一或第二套管连接时,所述第一下接线端子与另一真空断路器的第一或第二下接线端子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端面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周面形成有与该第一定位孔连通的螺栓让位槽,所述上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端面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套管还可设置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包括套体和形成于套体底部的环形固定件,该环形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准的第三定位孔,所述套体通过穿设于第一、第三定位孔的螺栓与第一套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端部可设置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包括套体和形成于套体底部的环形固定件,该环形套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对准的第三定位 孔,所述套体通过穿设于第二、第三定位孔的螺栓与上套管和第二套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套为环氧树脂法兰绝缘套。进一步地,所述 套体顶部侧壁形成有供连接线穿过的让位缺口。一种改进的真空断路器极柱的扩展结构,包括两个所述的真空断路器极柱,其一真空断路器极柱的第一套管与另一真空断路器极柱的第一套管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一下接线端子与另一真空断路器极柱的第一下接线端子相连。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真空断路器极柱采用单进线双出线的结构适用于固体环网柜中,且接线端子和电缆连接处采用环氧树脂绝缘套进行绝缘密封,能够适应严酷的环境,即使在高原和潮湿环境下使用,也能做到免维护,更加环保耐用;采用该真空断路器极柱的扩展结构可以实现各种电气连接的逻辑功能,应用更加广泛,能有效保证连接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极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极柱扩展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I、图2,一种改进的真空断路器极柱,包括环氧树脂体I、设置于环氧树脂体I内的真空灭弧室2、以及设置于环氧树脂体I上部与真空灭弧室2静触头21导电连接的上接线端子3,还包括设置于环氧树脂体I下部分别与真空灭弧室2动触头22导电连接的第一下接线端4和第二下接线端子5。环氧树脂体I包括分别容置上接线端子3、第一接线端子4和第二下接线端子5的上套管31、第一套管41和第二套管51,第一套管41设置有可与另一真空断路器极柱的第一套管41或第二套管51连接的连接结构,第一套管41端面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孔41a,第一套管41的外周面形成有与该第一定位孔41a连通的螺栓让位槽41b,上套管31和第二套管51的端面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孔31a。当第一套管41与另一真空断路器极柱的第一套管41或第二套管51连接时,第一下接线端子4与另一真空断路器的第一下接线端子4或第二下接线端子5相连。上套管31、第一套管41和第二套管51还可设置有绝缘套6,用于保持与接线端子连接的电缆线处于封闭绝缘状态。绝缘套6包括套体61和形成于套体61底部的环形固定件62,该环形固定件62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孔41a、第二定位孔31a对准的第三定位孔62a。套体61通过穿设于第一定位孔41a和第三定位孔62a的螺栓与第一套管连接41,通过穿设于第二定位孔31a和第三定位孔62a的螺栓与上套管31或第二套管51连接。该绝缘套6为环氧树脂法兰绝缘套且套体61顶部侧壁形成有供电缆线穿过的让位缺口 61a。本技术还包括一种改进的真空断路器极柱的扩展结构,参照图2,包括两个真空断路器极柱,其一真空断路器极柱的第一套管41与另一真空断路器极柱的第一套管41相连接使得第一下接线端子与另一真空断路器极柱的第一下接线端子相连,其它接线端子通过绝缘套实现密封绝缘。例如,将该真空断路器极柱的扩展结构可用于固体环网柜中,其一真空断路器的上接线端子作为进线端,另一真空断路器的上接线端子作为出线端接入环网柜供电其中一相中,将总共3组该真空断路器的扩展结构分三相并排接到环网柜中使用,且各个接线端子和电缆连接处采用环氧树脂绝缘套进行绝缘密封,能够适应严酷的环境、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即使在高原和潮湿环境下使用,也能做到免维护。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 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真空断路器极柱,包括环氧树脂体、设置于环氧树脂体内的真空灭弧室、以及设置于环氧树脂体上部与真空灭弧室静触头导电连接的上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环氧树脂体下部分别与真空灭弧室动触头导电连接的第一、第二下接线端子。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真空断路器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体包括分别容置所述上接线端子和第一、第二下接线端子的上套管和第一、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设置有可与另一真空断路器极柱的第一或第二套管连接的连接结构,当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另一真空断路器极柱的第一或第二套管连接时,所述第一下接线端子与另一真空断路器的第一或第二下接线端子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真空断路器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端面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周面形成有与该第一定位孔连通的螺栓让位槽,所述上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端面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真空断路器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还可设置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包括套体和形成于套体底部的环形固定件,该环形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准的第三定位孔,所述套体通过穿设于第一、第三定位孔的螺栓与第一套管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真空断路器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端部可设置有绝缘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真空断路器极柱,包括环氧树脂体、设置于环氧树脂体内的真空灭弧室、以及设置于环氧树脂体上部与真空灭弧室静触头导电连接的上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环氧树脂体下部分别与真空灭弧室动触头导电连接的第一、第二下接线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慈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七星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