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负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773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负压设备,装设于市政自来水管网中,包括稳流罐、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和自动控制装置,在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在所述稳流罐的进水口设置有进口压力传感器,在出水管路上设置有出口压力传感器;所述进口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出口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自动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设置有变频器;所述第一管路至少为一条,所述第二管路至少为一条;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无负压设备,通过进口压力传感器和出口压力传感器对压力的检测,再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对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调节,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压力的恒定,能够减少对市政自来水管网的影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二次增压的供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直接串接在市政自来水管网上的无负压设备
技术介绍
无负压设备是直接利用自来水管网压力的一种叠压式供水方式,通过对自来水进水的流量、压力及用水的流量、压力双向多变量自动稳流平衡来实现,它一种用于二次增压的供水设备,主要应用于小区及需要增压的地方。现有市场上用的无负压设备,稳流罐采用的是排气式,设备用水时,只有压力低于大气压时才起作用,这时自来水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周边的用水;当稳流罐工作时,罐体内部进入大气,与水接触造成二次污染。另外,变频器在控制方面,使用自带的PID算法进行调节,控制精度低,设备在运行时压力波动大。因此,一种工作性能较好、能够减少对周边用水影响的无负压设备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性能较好、能够减少对周边用水影响的无负压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负压设备,装设于市政自来水管网中,包括稳流罐、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和自动控制装置,在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在所述稳流罐的进水口设置有进口压力传感器,在出水管路上设置有出口压力传感器;所述进口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出口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自动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设置有变频器;所述第一管路至少为一条; 所述第二管路至少为一条。优选的,所述第一管路包括第一止回阀和第一阀门,所述第一止回阀与所述第一阀门依次连接于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二管路包括水泵,在所述水泵的前后端均设置有第二阀门,在所述水泵与靠近出水管路的所述第二阀门之间设置有第二止回阀。优选的,所述变频器与所述水泵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包括用于采集信号的模拟量采集器和可编程控制器。优选的,在所述出水管路的出水口设置有用于保持出水口压力稳定的压力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无负压设备,装设于市政自来水管网中,包括稳流罐、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和自动控制装置,在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在所述稳流罐的进水口设置有进口压力传感器,在出水管路上设置有出口压力传感器;所述进口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出口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自动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设置有变频器;所述第一管路至少为一条,所述第二管路至少为一条;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无负压设备,通过进口压力传感器和出口压力传感器对压力的检测,再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对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调节,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压力的恒定,能够减少对市政自来水管网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一种无负压设备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种无负压设备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I.稳流罐 2.进水管路 3.出水管路 4.自动控制装置 41.模拟量采集器42.可编程控制器 5.第一管路51.第一止回阀52.第一阀门 6.第二管路 61.水泵 62.第二止回阀 63.第二阀门7.进口压力传感器 8.出口压力传感器 9.变频器 10.压力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作性能较好、能够减少对周边用水影响的无负压设备。实施例1,如图I所示,一种无负压设备,装设于市政自来水管网中,包括稳流罐I、进水管路2、出水管路3和自动控制装置4,在所述进水管路2和所述出水管路4之间设置有第一管路5和第二管路6,在所述稳流罐I的进水口设置有进口压力传感器7,在出水管路3上设置有出口压力传感器8,所述进口压力传感器7和所述出口压力传感器8均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4电连接,所述自动控制装置4与所述第二管路6之间设置有变频器9 ;稳流罐I采用全封闭结构,稳流罐I内水不与大气接触,不产生二次污染。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路5和所述第二管路6并联,所述第一管路5为一条,所述第二管路6也为一条,所述第一管路5包括第一止回阀51和第一阀门52,所述第一止回阀51与所述第一阀门52依次连接于所述进水管路2和所述出水管路3之间;所述第二管路6包括水泵61,在所述水泵61的前后端均设置有第二阀门63,在所述水泵61与靠近出水管路3的所述第二阀门63之间设置有第二止回阀62,所述变频器9与所述水泵61电连接,从而控制水泵61的运转。使用变频器9对水泵61的运转进行控制,程序专业化,PID控制性能更合理,变频调节时,出水压力波动小,使用可编程控制器42进行逻辑控制,性能便加可靠。所述自动控制装置4包括用于采集信号的模拟量采集器41和可编程控制器42,在所述出水管路3的出水口设置有用于保持出水口压力稳定的压力罐10,在出水端安装了压力罐10,对出口端压力进行稳压,提高了压力控制精度。使用时将该设备接入市政自来水管网,在可编程控制器42上设置市政自来水允许的最低服务压力,通过进口压力传感器7采集进口端压力传送到模拟量采集器41再输入到可编程控制器42,通过可编程控制器42,根据进水压力,控制启动的水泵61的运行,使其不对市政自来水产生影响。 在可编程控制器42上设置用户需要的目标压力,由出口压力传感器8采集出口端压力,传输到模拟量采集器41,再传到可编程控制器42,由可编程控制器42计算来控制变 频器9运行频率,来控制水泵61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恒压。其工作原理是当市政自来水压力高于可编程控制器42设定的最低值,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市政自来水进入稳流罐1,可编程控制器42通过控制变频器9运行,同时采集出水端压力,通过可编程控制器42使用PID算法计算,控制出变频器9的转速,保持出水阀压力恒定;当用户用水改变时,以改变水泵61的转速来改变供水流量,达到恒压的目的,当用水量很小或无用水时,由压力罐10来进行稳压,确保水泵61不启动,达到节能的目的;当市政自来水压力低于可编程控制器42设定的最低服务压力时,系统停止工作,确保市政自来水管网的安全。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无负压设备,通过进口压力传感器7和出口压力传感器8对压力的检测,再通过自动控制装置4对第一管路5和第二管路6的调节,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压力的恒定,能够减少对市政自来水管网的影响。实施例2,如图2所示,其余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管路5为一条,所述第二管路6为两条,所述两条第二管路6中的水泵分别与所述变频器9电连接。本技术方案中,能通过可编程控制器42根据进水压力来控制启动的水泵61的数量,使多个水泵61同时停止或者运行,或者也可以调节多个水泵61的流量,从而达到恒压的目的,使其不对市政自来水产生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负压设备,装设于市政自来水管网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稳流罐、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和自动控制装置,在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在所述稳流罐的进水口设置有进口压力传感器,在出水管路上设置有出口压力传感器;所述进口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出口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自动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设置有变频器;所述第一管路至少为一条;所述第二管路至少为一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沃德富泵业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