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横机的一体式成圈起针三角和接针三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7238 阅读:3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脑横机的一体式成圈起针三角和接针三角,包括成圈起针三角和接针三角。成圈起针三角包括三角主体1和三角柄2,三角主体1为人字形,呈左右对称设置。接针三角包括呈左右对称的左接针三角和右接针三角。左接针三角包括左三角主体3和左三角柄5,右接针三角包括右三角主体6和右三角柄。采用本技术方案,简化了现有成圈起针三角和接针三角的结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便利了三角进而横机的操作。同时,成圈起针三角、左接针三角和右接针三角的一体式设计,且三者的工作既可以互不干扰,又可以两两、或一起联动,大大方便了电脑三角横机的设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特别是一种电脑横机的一体式成圈起针三角和接针三角
技术介绍
在电脑针织横编机中一般包括三针道技术成圈(移圈)、集圈(接圈)、不编织。成圈编织时,需要成圈起针三角把组合针推到退圈高度完成退圈后,再经过垫纱、带纱、闭口、套圈、脱圈、弯纱及成圈工序,有些成圈三角上的走针轨道可分为上轨道及下轨道,用作成圈及集圈编织;接针三角与接针压板配合动作,接针压板设置在工位板座上,可沿工位板座垂直于三角底板进出,在未到达集圈高度时与接针压板相匹配的针踵沿接针压板上升把组合针压入针板针槽,一会儿后针踵沿接针压板的另一斜面下降,其余针踵也露出针板针床,再接着沿接针三角的走针轨道运动完成接圈动作。 现有技术产品在使用中,主要存在如下缺陷为实现成圈起针三角和接针三角的顺利切换,与上述结构相配套的三角(提花三角)板上设置有工位板座、活络三角驱动机构等装置,显得机构繁杂。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结合从事电脑针织横机工作多年的经验,对上述
的缺陷进行长期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便利的电脑横机的一体式成圈起针三角和接针三角,可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脑横机的一体式成圈起针三角和接针三角,包括成圈起针三角和接针三角。成圈起针三角包括三角主体I和三角柄2,三角主体I为人字形,呈左右对称设置。左侧三角主体包括直边17、斜边10、直边11、斜边12、直边14和斜边15,各边之间都用光滑圆弧过渡。斜边15与直边11成A°角度,直边14与直边11的垂直距离为Bmm,斜边10与直边11成C。角度,斜边12与直边11成D°角度,直边17与直边11的垂直距离为Emm;三角柄2包括结合部21、轴档22及设置弹簧轴档24,开槽221设置在轴档22上。接针三角包括呈左右对称的左接针三角和右接针三角。左接针三角包括左三角主体3和左三角柄5,右接针三角包括右三角主体6和右三角柄;左三角主体3包括直边31、斜边32、33、35、直边36、斜边37、39、直边40和斜边41,各边之间都用光滑圆弧过渡,圆弧34处于斜边33及斜边35之间,圆弧38处于斜边37及39之间,斜边37与直边31成C。角度,斜边35与直边31成D°角度,斜边33与直边31成K。角度,圆弧38的最高点到直边31的垂直距离为Hmm,圆弧34的最高点到直边31的垂直距离为Imm,直边36到直边31的垂直距离为Jmm,I数值大于H数值,H数值大于J数值;左三角柄5包括结合部51、轴档52及设置弹簧轴档53,开槽521设置于轴档52上,结合部51上开设有缺口 514,缺口 514包括直边511、513及斜边512,各边之间都用光滑圆弧过渡,且直边511、斜边512分别处于直边36、斜边35的内侧,直边513与斜边35交错。进一步,所述成圈起针三角的三角主体I及左、右接针三角的左右三角主体3、6设置于三角底板7上的通型腔,使成圈起针三角的三角主体I的斜边12、10部位可分别与左接针三角的左三角主体3的斜边35、37部位相配合,使成圈起针三角的三角主体I对称部分相关部位可与右接针三角的右三角主体6相关部位配合。进一步,所述A为40,C为36,D为49,K为50。采用本技术方案,大大简化了现有成圈起针三角和接针三角的结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便利了三角进而横机的操作。同时,成圈起针三角、左接针三角和右接针三角的一体式设计,且三者的工作既可以互不干扰,又可以两两、或一起联动,大大方便了电脑三角横机的设计,为电脑横机向智能化、低成本、简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帮助。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 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成圈起针三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接针三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装配结构的另一种视图;图5为本技术成圈编织时的一种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集圈(吊目)及移圈编织时的一种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接圈编织时的一种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接圈编织时的另一种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3、图4所示,一种电脑横机的一体式成圈起针三角和接针三角,包括成圈起针三角和接针三角。如图I所示,成圈起针三角包括三角主体I和三角柄2,三角主体I为人字形,沿轴线0-0'对称设置。左侧三角主体包括直边17、斜边10、直边11、斜边12、直边14和斜边15,各边之间都用光滑圆弧过渡。圆弧13处于斜边12及直边14之间,圆弧16处于三角主体I的顶部。斜边15与直边11成A°角度,直边14与直边11的垂直距离为Bmm,斜边10与直边11成C。角度,斜边12与直边11成D°角度,直边17与直边11的垂直距离为Emm;三角柄2包括结合部21、轴档22及设置弹簧轴档24,开槽221设置在轴档22上。如图2所示,接针三角包括呈左右对称的左接针三角和右接针三角。左接针三角包括左三角主体3和左三角柄5,右接针三角包括右三角主体6和右三角柄;左三角主体3包括直边31、斜边32、33、35、直边36、斜边37、39、直边40和斜边41,各边之间都用光滑圆弧过渡,圆弧34处于斜边33及斜边35之间,圆弧38处于斜边37及39之间,斜边37与直边31成C。角度,斜边35与直边31成D°角度,斜边33与直边31成K。角度,圆弧38的最高点到直边31的垂直距离为Hmm,圆弧34的最高点到直边31的垂直距离为Imm,直边36到直边31的垂直距离为Jmm,I数值大于H数值,H数值大于J数值;左三角柄5包括结合部51、轴档52及设置弹簧轴档53,开槽521设置于轴档52上,结合部51上开设有缺口514,缺口 514包括直边511、513及斜边512,各边之间都用光滑圆弧过渡,且直边511、斜边512分别处于直边36、斜边35的内侧,直边513与斜边35交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A为40,C 为 36,D 为 49,K 为 50。如图3所示,成圈起针三角的三角主体I及左、右接针三角的左、右三角主体3、6设置于三角底板7上的通型腔,使成圈起针三角的三角主体I的斜线12、10部位可分别与左接针三角的左三角主体3的斜线35、37部位相配合,使成圈起针三角的三角主体I对称部分相关部位与右接针三角的右三角主体6相关部位配合。211是成圈起针三角三角柄结合部21在圆周方向的投影线,111是左接针三角的三角主体3与211的交集,222是右接针三角的三角主体6与211的交集,表明在上述两区域内各三角主体与成圈起针三角的三角 柄结合部21相接触,故当左接针三角或右接针三角退入三角底板7时,三角主体作用于交集部位,带动成圈起针三角一起退入三角底板7。如图4所示,左接针三角上的左三角柄5结合部51开有缺口 514,该缺口斜边位于左接针三角的左三角主体斜边35内侧,故当成圈起针三角退入三角底板时,三角主体I与左接针三角的左三角主体相配合边侧斜边12不会碰到左接针三角的左三角柄结合部51,成圈起针三角的三角主体I的对称部边侧斜边在三角主体I退入三角底板时,也不会碰到右接针三角的右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横机的一体式成圈起针三角和接针三角,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圈起针三角和接针三角;成圈起针三角包括三角主体(1)和三角柄(2);三角主体(1)为人字形,呈左右对称设置,左侧三角主体包括直边(17)、斜边(10)、直边(11)、斜边(12)、直边(14)和斜边(15),各边之间都用光滑圆弧过渡,斜边(15)与直边(11)成A°角度,直边(14)与直边(11)的垂直距离为Bmm,斜边(10)与直边(11)成C°角度,斜边(12)与直边(11)成D°角度,直边(17)与直边(11)的垂直距离为Emm;三角柄(2)包括结合部(21)、轴档(22)及设置弹簧轴档(24),开槽(221)设置在轴档(22)上;接针三角包括呈左右对称的左接针三角和右接针三角,左接针三角包括左三角主体(3)和左三角柄(5),右接针三角包括右三角主体(6)和右三角柄;左三角主体(3)包括直边(31)、斜边(32、33、35)、直边(36)、斜边(37、39)、直边(40)和斜边(41),各边之间都用光滑圆弧过渡,圆弧(34)处于斜边(33)及斜边(35)之间,圆弧(38)处于斜边(37及39)之间,斜边(37)与直边(31)成C°角度,斜边(35)与直边(31)成D°角度,斜边(33)与直边(31)成K°角度,圆弧(38)的最高点到直边(31)的垂直距离为Hmm,圆弧(34)的最高点到直边(31)的垂直距离为Imm,直边(36)到直边(31)的垂直距离为Jmm,?I数值大于H数值,H数值大于J数值;左三角柄(5)包括结合部(51)、轴档(52)及设置弹簧轴档(53),开槽(521)设置于轴档(52)上,结合部(51)上开设有缺口(514),缺口(514)包括直边(511、513)及斜边(512),各边之间都用光滑圆弧过渡,且直边(511)、斜边(512)分别处于直边(36)、斜边(35)的内侧,直边(513)与斜边(35)交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福海唐彪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越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钱福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