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0649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3 18:41
一种茶棒,包括棒体(1)、滤网(2)和盖体(3),棒体(1)内部空心且设有上开口(4)和下开口(5),滤网(2)设置在棒体(1)下开口(5)上,它还包括活塞杆(6),活塞杆(6)套接在棒体(1)内,盖体(3)的底面与活塞杆(6)靠近上开口(4)的一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茶棒能够通过活塞杆在棒体内上下的移动,从而使茶棒整体伸长或者缩短。这样就可以将茶棒延伸到杯口外。而人们可以将茶叶放在滤网内。有效避免了杯口过高要将手伸进去取茶棒的现象发生,且操作方便卫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茶具,具体讲是一种用于放置茶叶的茶棒
技术介绍
饮茶能使人们消除疲劳、增强思维和记忆力。但是在饮茶过程中,人们往往都会遇到茶叶漂浮在茶水上,饮用时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极易随着茶水进入口中,十分不方便。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普遍采用茶棒之类的过滤装置。目前,人们用来泡制茶的茶杯,其杯体较高,而现有技术的茶棒其棒体较短,在将茶棒从杯子中取出时手往往要伸进杯子里,操作起来十分的不方便且不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茶棒,有效避免将手伸进杯子中取出茶棒的现象发生,且操作方便卫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茶具包括棒体、滤网和盖体,所述的棒体内部空心且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的滤网设置在棒体下开口上,它还包括活塞杆,所述的活塞杆套接在棒体内,所述的盖体的底面与活塞杆靠近上开口的一端相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茶棒能 够通过活塞杆在棒体内上下的移动,从而使茶棒整体伸长或者缩短。这样就可以将茶棒延伸到杯口外。而人们可以将茶叶放在滤网内。有效避免了杯口过高要将手伸进去取茶棒的现象发生,且操作方便卫生。作为改进,所述的棒体、滤网和活塞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的棒体的内表面上设有一对挡块,所述的活塞杆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对凸块,所述的棒体的上开口处的内表面上设有挡圈,所述的凸块平行于水平面时的侧面到棒体的内表面的距离小于棒体的内表面到挡块平行于水平面时的侧面的距离,所述的活塞杆的外表面到棒体的内表面的距离大于棒体的内表面到挡块平行于水平面时的侧面的距离,所述的活塞杆的外表面到凸块平行于水平面时的侧面的距离大于活塞杆的外表面到挡圈内表面的距离。此结构使得人们能提起活塞杆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使活塞杆外表面上的凸块搭接在棒体内表面上的挡块上,这样就能实现活塞杆的上下移动且搭接在棒体的内表面上。由于挡圈的作用,活塞杆不会从棒体内拔出。作为优选,所述的挡块有两组,所述的两组挡块分别设置在棒体的内表面的不同位置处。作为改进,所述的棒体、滤网和活塞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的棒体的下开口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所述的活塞杆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所述的滤网的上端设有滤网口,所述的滤网口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四十五度,它还包括网片,所述网片设置在滤网内,所述的网片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环形,所述的棒体的长度等于活塞杆的长度,所述的滤网的侧面与棒体的内表面过盈配合,所述的滤网的厚度与网片的厚度之和小于活塞杆的外表面到棒体内表面的距离。此结构由于滤网的侧面与棒体的内表面过盈配合,从而能方便人们将茶叶放在滤网内的网片上,且能方便人们取出滤网和网片清洗。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茶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茶棒的滤网与网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茶棒伸长后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茶棒伸长后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茶棒的活塞棒的仰视图。图6是图3的A部的放大图。图7是图4的B部的放大图。其中1、棒体;2、滤网;3、盖体;4、上开口 ;5、下开口 ;6、活塞杆;7、挡块;8、凸块;9、挡圈;10、滤网口 ;11、网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7所示,一种茶棒,包括棒体I、滤网2和盖体3,所述的棒体I内部空心且设有上开口 4和下开口 5,所述的滤网2设置在棒体I下开口 5上,它还包括活塞杆6,所述的活塞杆6套接在棒体I内,所述的盖体3的底面与活塞杆6靠近上开口 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棒体I、滤网2和活塞杆6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的棒体I的内表面上设有一对挡块7,所述的活塞杆6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对凸块8,所述的棒体I的上开口 4处的内表面上设有挡圈9,所述的凸块8平行于水平面时的侧面到棒体I的内表面的距离小于棒体I的内表面到挡块7平行于水平面时的侧面的距离,所述的活塞杆6的外表面到棒体I的内表面的距离大于棒体I的内表面到挡块7平行于水平面时的侧面的距离,所述的活塞杆6的外表面到凸块8平行于水平面时的侧面的距离大于活塞杆6的外表面到挡圈9内表面的距离。所述的挡块7有两组,所述的两组挡块7设置在棒体I的内表面上的不同位置处。所述的棒体I的下开口 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所述的活塞杆6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所述的滤网2的上端设有滤网口 10,所述的滤网口 1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四十五度,它还包括网片11,所述网片11设置在滤网2内,所述的网片11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环形,所述的棒体I的长度等于活塞杆6的长度,所述的滤网2的侧面与棒体I的内表面过盈配合,所述的滤网2的厚度与网片11的厚度小于之和活塞杆6的外表面到棒体I内表面的距离。权利要求1.一种茶棒,包括棒体(I)、滤网(2)和盖体(3),所述的棒体(I)内部空心且设有上开口⑷和下开口(5),所述的滤网⑵设置在棒体⑴下开口(5)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活塞杆出),所述的活塞杆(6)套接在棒体(I)内,所述的盖体(3)的底面与活塞杆(6)靠近上开口(4)的一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棒体(I)、滤网(2)和活塞杆(6)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的棒体(I)的内表面上设有一对挡块(7),所述的活塞杆(6)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对凸块(8),所述的棒体(I)的上开口(4)处的内表面上设有挡圈(9),所述的凸块⑶平行于水平面时的侧面到棒体⑴的内表面的距离小于棒体⑴的内表面到挡块(7)平行于水平面时的侧面的距离,所述的活塞杆(6)的外表面到棒体(I)的内表面的距离大于棒体(I)的内表面到挡块(7)平行于水平面时的侧面的距离,所述的活塞杆(6)的外表面到凸块(8)平行于水平面时的侧面的距离大于活塞杆(6)的外表面到挡圈(9)内表面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块(7)有两组,所述的两组挡块(7)设置在棒体(I)的内表面上的不同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棒体(I)的下开口(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所述的活塞杆¢)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所述的滤网(2)的上端设有滤网口(10),所述的滤网口(1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四十五度,它还包括网片(11),所述网片(11)设置在滤网(2)内,所述的网片(11)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环形,所述的棒体(I)的长度等于活塞杆(6)的长度,所述的滤网(2)的侧面与棒体(I)的内表面过盈配合,所述的滤网(2)的厚度与网片(11)的厚度之和小于活塞杆(6)的外表面到棒体⑴内表面的距离。专利摘要一种茶棒,包括棒体(1)、滤网(2)和盖体(3),棒体(1)内部空心且设有上开口(4)和下开口(5),滤网(2)设置在棒体(1)下开口(5)上,它还包括活塞杆(6),活塞杆(6)套接在棒体(1)内,盖体(3)的底面与活塞杆(6)靠近上开口(4)的一端相连接。本技术茶棒能够通过活塞杆在棒体内上下的移动,从而使茶棒整体伸长或者缩短。这样就可以将茶棒延伸到杯口外。而人们可以将茶叶放在滤网内。有效避免了杯口过高要将手伸进去取茶棒的现象发生,且操作方便卫生。文档编号A47G19/16GK202536938SQ20122001897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棒,包括棒体(1)、滤网(2)和盖体(3),所述的棒体(1)内部空心且设有上开口(4)和下开口(5),所述的滤网(2)设置在棒体(1)下开口(5)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活塞杆(6),所述的活塞杆(6)套接在棒体(1)内,所述的盖体(3)的底面与活塞杆(6)靠近上开口(4)的一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泽伟侯冠华涂秋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