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的反传方法及基站技术

技术编号:7997849 阅读:6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的反传方法及基站,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源基站eNB向UE发送切换命令,并对来自核心网的下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源eNB在UE中断其上行链路数据流之后,再根据当前的业务承载模式对来自UE的上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了系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了空口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的反传方法及基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的反传方法及基站。
技术介绍
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为UE)在切换时的数据传输是一项关键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数据的无损传输,节约空口的无线资源,在跨基站切换过程中需要将源侧基站尚未发送的数据转交给目标侧基站处理,该操作称为数据转发或数据反传(DataForwarding)。切换开始前,在源侧基站(即,演进节点B(evolvedNodeB,简称为eNB))和目标侧eNB间,用户面建立两条GTPU-U隧道:一条用于上行链路数据转发,一条用于下行链路的数据转发。对上行数据流来说,切换发生时,源侧eNB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简称为PDCP)层将成功接收到的有序的上行PDCP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DataUnit,简称为SDU)发送给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简称为S-GW);而将接收到的乱序的上行PDCPSDU转发到目标侧基站,上行PDCPSDU向服务网关的按序递交由目标侧基站PDCP层的重排序功能来完成。对下行数据流来说,切换发生时,源侧基站会将以下几种报文转发到目标侧基站:(1)PDCP层未发送成功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Unit,简称为PDU)所对应的SDU,并携带PDCP序列号(SerialNumber,简称为SN)。其中,未发送成功是指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简称为RLC)层未发送、或确认模式(AcknowledgedMode,简称为AM)下未收到UE的确认消息。(2)已经过PDCP层的处理,但当切换发生时还未来得及发送的PDCPPDU所对应的SDU,并携带PDCP序列号。(3)来自核心网络S1接口的下行原始数据以及用户面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简称为GPRS)隧道协议(GTPU,GPRSTunnelingProtocolforUserPlane)层未来得及发送的PDU,即该报文未经PDCP层处理,此时不携带PDCP序列号。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跨基站切换过程中切换数据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1,UE向源eNB发送测量报告(MeasureReport);步骤S102,源eNB接收到该测量报告后,向发送切换请求(HandoverRequest)消息;步骤S103,目标eNB向源eNB发送切换请求确认(Acknowledge,简称为ACK)消息;步骤S104,源eNB向UE发送切换命令(HOCommand);步骤S105,源eNB进行用户面数据反传;步骤S106,源eNB向目标eNB发送SN状态传输(StatusTransfer)消息,随机接入完成;步骤S107,UE向目标eNB发送切换确认(HOConfirm)消息;步骤S108,目标eNB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eManagementEntity,简称为MME)发送路径切换请求(PathSwitchRequest)消息;步骤S109,MME向目标eNB返回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步骤S110,目标eNB向源eNB发送释放资源(ReleaseResource)消息。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切换数据时源侧eNB与UE之间交互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源侧eNB向UE发送切换命令(HandoverCommand)并同时进行业务数据的上下行反传;由于UE在收到切换命令后会中断上行数据流,且切换命令在传输中存在延迟(例如,HARQ重传、RLC重传等),所以,UE重建立的实际时间晚于eNB用户面,即,在源侧eNB重建之后还可能有数据从UE发上来。这将导致如下问题:1)如果是不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mode,简称为UM)承载,势必造成上行数据丢包;2)如果是确认模式(Acknowledgedmode,简称为AM)承载,会造成上行报文在UE切换完成后的重传,浪费空口带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的反传方案,以至少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由于在源eNB重建后仍能接收到来自UE的数据而导致上行数据包丢失或切换后重传上行报文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的反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跨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的反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源eNB向UE发送切换命令,并对来自核心网的下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源eNB在UE中断其上行链路数据流之后,再根据当前的业务承载模式对来自UE的上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优选地,源eNB向UE发送切换命令,并对来自核心网的下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包括:源eNB的控制面通知源eNB的用户面向UE发送切换命令;源eNB的控制面通知源eNB的用户面向目标eNB转发下行链路数据流。优选地,源eNB对来自核心网的下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源eNB启动本地预设的定时器,继续接收来自UE的上行链路数据流;源eNB在UE中断其上行链路数据流之后,再根据当前的业务承载模式对来自UE的上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包括:源eNB在定时器超时后,根据当前的业务承载模式对来自UE的上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优选地,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小于随机接入时延。优选地,源eNB根据当前的业务承载模式对来自UE的上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包括:源eNB重新建立其用户面RLC层,并向PDCP层投递RLCSDU;根据当前的业务承载模式PDCP层对RLCSDU进行反传。优选地,根据当前的业务承载模式PDCP层对RLCSDU进行反传包括:在业务承载模式为UM的情况下,PDCP层对不连续的RLCSDU进行上行反传,并依次投递给核心网;和/或,在业务承载模式为AM的情况下,PDCP层对不连续的RLCSDU进行上行反传,并构造与该报文对应的接收状态信息发送给目标eNB,用于同步UE的上下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eNB。根据本专利技术的eNB,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UE发送切换命令,并对来自核心网的下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上行数据反传模块,用于在UE中断其上行链路数据流之后,再根据当前的业务承载模式对来自UE的上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优选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控制面通知用户面向UE发送切换命令,以及通过控制面通知用户面向目标eNB转发下行链路数据流。优选地,上行数据反传模块包括:RLC层处理单元,用于重新建立用户面RLC层,并向PDCP层投递RLCSDU;PDCP层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的业务承载模式PDCP层对RLCSDU进行反传。优选地,PDCP层处理单元还用于在业务承载模式为UM的情况下,PDCP层对不连续的RLCSDU进行上行反传,并依次投递给核心网;和/或,在业务承载模式为AM的情况下,PDCP层对不连续的RLCSDU进行上行反传,并构造与该报文对应的接收状态信息发送给目标eNB,用于同步UE的上下文。通过本专利技术,采用源eNB在UE中断其上行链路数据流之后,再根据当前的业务承载模式进行上行反传的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在源eNB重建后仍能接收到来自UE的数据而导致上行数据包丢失或切换后重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跨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的反传方法及基站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的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源基站eNB向UE发送切换命令,并对来自核心网的下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所述源eNB在所述UE中断其上行链路数据流之后,再根据当前的业务承载模式对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的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源基站eNB向UE发送切换命令,并对来自核心网的下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所述源eNB在所述UE中断其上行链路数据流之后,再根据当前的业务承载模式对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其中,所述源eNB根据当前的业务承载模式对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包括:所述源eNB重新建立其用户面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并向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投递RLC服务数据单元SDU;在所述业务承载模式为不确认模式UM的情况下,所述PDCP层对不连续的所述RLCSDU进行上行反传,并依次投递给核心网;和/或,在所述业务承载模式为确认模式AM的情况下,所述PDCP层对不连续的所述RLCSDU进行上行反传,并构造与报文对应的接收状态信息发送给目标eNB,用于同步所述UE的上下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eNB向所述UE发送所述切换命令,并对来自核心网的下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包括:所述源eNB的控制面通知所述源eNB的用户面向所述UE发送所述切换命令;所述源eNB的控制面通知所述源eNB的用户面向目标eNB转发所述下行链路数据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eNB对来自核心网的下行链路数据流进行反传之后,还包括:所述源eNB启动本地预设的定时器,继续接收来自所述UE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宾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