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处理生化检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9556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4:22
一种可安全处理生化检体的装置,在生物相关实验室常被使用于清洗、分离或纯化生化分子,如DNA、RNA或蛋白质等。所述装置包含至少一半透膜通管及气压盒,还可选择性地包含至少一转接管。所述半透膜通管以松配合容置于气压盒的承接槽中;在选用转接管的情况下,所述半透膜通管与转接管之间及转接管与气压盒承接槽之间也呈松配合关系。所述装置并包含气密件在其中的管槽接触位置。当半透膜通管内装有液体检体时,对气压盒抽真空可推动管内液体检体通过管内的半透膜而流出管外,以达到其应用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在组装或拆卸复原时均比已知装置方便,并提高其操作上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安全处理生化检体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物相关实验室,常使用半透膜通管清洗、分离或纯化生化分子,如DNA、RNA或蛋白质。一般的半透膜通管为圆柱状,其底部放置一片或一片以上具有特殊用途的半透膜,管内可装入液体,并施以适当的作用力于管内液体上,使液体通过半透膜流出管外而达到其应用目的。一般使用的作用力包括离心力或气体压力,当使用离心力操作半透膜通管时,通常先将半透膜管放入液体收集管,其次将液体检体装入半透膜管,再将其整个放入于离心机的转盘孔内,而后再开动离心机,利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使液体通过半透膜流出管外而进入液体收集管。以上为针对单一管操作的描述,当需要连续多次操作时,其工作量·对操作者的负担很大。如果使用气体压力,可将多支半透膜通管分别插入同一个压力盒,再施以正或负气体压力,使液体通过半透膜流出通管而直接进入液体收集管,对于多检体或需要连续多次的操作较方便。已知的半透膜通管31 (请参考图I)大致上可分成三部分上颈部311、中间管体部312及下尖部313。上颈部311直径较管体大,有的连盖子314 ;中间管体部分312主要用来装液体检体,其内底部有一片或一片以上具有特殊用途的半透膜(图未展示);下尖部313在半透膜通管31的设计不一定存在。如图I所示,半透膜通管31和压力盒13的连接方式,传统上都采取紧密插入式,即,将半透膜通管31的下尖部313直接或通过插入式转接管33插入压力盒孔34。插入式转接管33主要用来避免半透膜通管31直接插入压力盒孔34,因压力盒孔34会重复被装有不同检体的半透膜通管31使用,而使后来使用的半透膜通管31内的检体发生交叉污染。插入式转接管33可以是用后即丢式或清洗后重复使用。使用插入式转接管33时,将半透膜通管31的下尖部313插入所述插入式转接管33,然后再将插入式转接管33插入压力盒孔34,因而形成半透膜通管31-插入式转接管33-压力盒32的结构。很多应用都会使用插入式转接管33,尤其对于一些检体间有交叉污染顾虑的实验,如纯化核酸用于PCR反应。这种连接方式必须紧密以避免漏气,通常必须用手指抓紧半透膜通管31及插入式转接管33,以便插紧,有时因插得太紧又必须费力拔出,在多次操作后,难免造成手指疼痛,对于进行大量的半透膜通管检体的操作极为不便。另外,由图I可知,半透膜通管31在操作前后,是整个暴露在外,且因其仅在下尖部313固定,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被操作人员因不慎碰撞而脱落。申请人:曾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专利技术,其已经核准为专利编号TW253957的专利。所述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生化检体的装置,使半透膜通管能轻易置入压力盒的承接槽。如果处理的检体具有高危险性,需绝对避免操作人员接触或检体交叉感染时,可加入转接管,即操作时,将半透膜通管置入转接管,再将转接管置入压力盒,如此,操作者可轻易而快速操作此装置,即使在多次重复此操作后,也不会造成手指疼痛。专利编号TW253957的专利技术在未施加压力或未抽真空时,半透膜通管与压力盒承接槽之间呈松配合状态。如果半透膜通管与压力盒承接槽之间加入转接管,其两两之间也呈松配合状态。在人员操作时,半透膜通管或转接管可能会受到无意的碰触而震动、移位,对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申请人:鉴于此,针对TW253957专利提出改进,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在压力盒承接槽提供具有密封及将半透膜通管或转接管定位功能的密封件,使半透膜通管或转接管插置于压力盒承接槽内时能保持其与承接槽之间密封不漏气,并使半透膜通管或转接管在所述承接槽内定位,不致在操作时受到碰触而震动、移位,可提升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生化检体的装置,其包含至少一半透膜通管及气压盒、选择性地包含至少一转接管,其间均以松配合关系容置,并使用以弹性材料制成的气密件置于其相互接触位置,如此,当装有液体检体的半透膜通管置于气压盒承接槽·内时,对气压盒施以抽真空,则半透膜管内液体可受压而通过其特殊功能的半透膜,以达到其应用目的。所述半透膜通管包含内部、顶部及底部。所述半透膜通管的内部界定出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底部设有突出的第一出口,并置有至少一片半透膜;所述顶部设有第一开口及以径向朝外延伸的第一凸缘。所述转接管作为选择性的使用,即,当处理的检体具有高危险性,需绝对避免操作人员接触或检体交叉感染时,可加入转接管,所述转接管包含内部、顶部及底部。所述转接管内部界定出第二容置空间;所述顶部设有第二开口及以径向朝外延伸的第二凸缘;所述底部设有第二出口。所述气压盒包含盒体及上盖。所述盒体的内部界定出贮存空间。所述上盖包含至少承接槽,用以承接所述至少一半透膜管或转接管,所述至少一承接槽的底部设有通孔与盒体的贮存空间相通。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在操作时将半透膜通管插入气压盒的承接槽,其气密件可为圆形垫片而中心有开孔,并设于承接槽底部,所述中心开孔使所述半透膜通管插入所述承接槽时,其突出的出口穿入所述开孔而定位并形成气密。在另一实施例中,其气密件可不限于设置承接槽底部,可设在例如承接槽壁上。为此,所述气压盒的承接槽可在其槽壁形成环形槽道,在所述槽道设O形环状的气密件。在所述半透膜通管直接插入气压盒的承接槽,所述气密件可将所述半透膜通管定位并形成气LU O所述半透膜通管也可先通过转接管再插入气压盒的承接槽。所述转接管的内径略大于所述半透膜通管,使所述半透膜通管能以松配合容置于所述转接管的第二容置空间中,且其顶部的第一凸缘适可抵靠在所述转接管的第二凸缘上,所述第二凸缘外环绕气密件,其为以弹性材料制成而呈环圈的形态。在所述转接管底部的第二出口及承接槽底部的通孔间设有气密件,使得当所述半透膜通管的第一容置空间的气压有效大于所述气压盒的贮存空间时,所述半透膜通管的第一凸缘与所述转接管的第二凸缘间及所述转接管的底部与所述承接槽的底部间均分别呈现气密贴合状态。在另一实施例中,其气密件可不限于设置承接槽底部,可设在例如承接槽壁上。为此,所述气压盒的承接槽可在其槽壁形成环形槽道,在所述槽道设O形环状的气密件。在所述转接管插入气压盒的承接槽,所述气密件可将所述转接管定位并形成气密。为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并可据以实施,现以下列实施例配合图式详加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展示常规处理生化检体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展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处理生化检体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3是展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处理生化检体装置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图4展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处理生化检体装置第三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及图5展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处理生化检体装置第四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展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半透膜通管11为常规通管。半透膜通管11通常为圆柱状,包含内部、顶部及底部。其内部界定出第一容置空间111,其中置有至少一片半透膜112。其顶部设有第一开口 116及从顶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113,而底部设有第一出口 114。如图2所示,气密件125固定承接槽143底部,所述气密件125中心有开孔,当所述半透膜通管11插置于气压盒14的承接槽143时,所述气密件125因具有弹性性质,使得所述半透膜通管11的第一出口 114可穿过所述气密件125的中心开孔,如此,所述半透膜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处理生化检体的装置,包含:至少一半透膜通管,其内部界定出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底部有至少一片半透膜,所述管顶部有第一开口,所述管底部设有第一出口;气压盒,包含:盒体,其内部界定出贮存空间;及上盖,覆盖在所述盒体上,包含至少一承接槽,其直径略大于所述半透膜通管的外径,所述承接槽的底部设有通孔与所述盒体的贮存空间相通;至少一气密件,固定于所述承接槽底部,所述气密件中心有开孔,使得所述半透膜通管插置于所述承接槽中而以其第一出口插入所述气密件中心的开孔时,所述半透膜通管得以定位,且当对所述盒体的贮存空间抽真空时,空气不会通过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气密件开孔的界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子煌
申请(专利权)人:诺贝尔生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