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深专利>正文

冷轧管机单向间歇可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444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轧管机单向间歇可调整机构,它由调整丝杆、控制凸轮、支点座、杠杆、下顶杆、超越式离合器、上顶杆、回转轴及齿轮组系等部件组成,调整丝杆通过支架水平设置,支点座套装在调整丝杆上,杠杆横向设置在支点座上方,其前端位于控制凸轮下方,后端与下顶杆相连,直立的下顶杆和上顶杆均与超越式离合器相连,上顶杆顶部设置有压缩弹簧,该弹簧通过顶杆使杠杆前端始终紧贴凸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地简化了冷轧管机送进回转机构的组成和结构,由于这种简化,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的造价,提高了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减少了故障率,降低了运行费用,使设备更便于保养和维修。(*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专利涉及一种压力加工机械中的冷轧管机的单向间歇可调性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冷轧管机的送进回转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两辊周期式冷轧管机的管料变形是局部间歇进行的,在压力变形的间隔时间里进行管料的送进和回转,因此送进回转机构不仅应具有周期性,而且必须与工作机架的运动相协调,现有冷轧管机的送进回转机构主要与马氏机构、减速箱型回转送进机构、四杆自锁无丝杆回转送进机构、液压回转送进机构和游动丝杆回转送进机构等,上述各种机构都采用了复杂的结构,才能将输入端驱动轴的连续转动输入变为输出端齿轮传动机构的间歇单向输出。这些结构不仅复杂,而且设备造价高,回转送进不够准确,存在打滑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送进准确、造价低、维护保养方便的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轧管机单向间歇可调整机构,包括调整丝杆、控制凸轮、支点座、杠杆、下顶杆、超越式离合器、上顶杆、回转轴及齿轮组系,调整丝杆通过支架水平设置,支点座套装在调整丝杆上,杠杆横向设置在支点座上方,其前端位于控制凸轮下方,后端与下顶杆相连,直立的下顶杆和上顶杆均与超越式离合器相连,上顶杆顶部设置有压缩弹簧,该弹簧通过顶杆使杠杆前端始终紧贴凸轮。所述支点座由支座和支点块组成,支点块呈半圆柱形,支座顶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支点块的半圆柱凹槽,杠杆底面与支点块上平面贴合在一起。所述支点块的上平面开设有向下的通孔,通孔内设有旋入支座的螺钉。所述杠杆前端安装有轴承滚子,轴承滚子与凸轮的工作面始终紧贴在一起。所述杠杆后端安装有球形蜗头,下顶杆伸入球形蜗头与杠杆活动连接。所述超越式离合器内设有十二个滚柱,外轮毂滚柱槽设计成曲线形,两者通过接触面压力角变化,实现超越式运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控制凸轮在驱动轴的驱动下匀速转动,压力通过滚子传递到杠杆,杠杆水平段绕支点座内支点块上下摆动,超越离合器将杠杆的往复摆动转变为单向间歇转动传递给齿轮组系,由此实现齿轮传动机构的间歇转动输出。调节支点座的位置,就可以调节杠杆传递的力的大小和摆动幅度,进而改变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出;调节压缩弹簧的压力,就可以调节滚子和凸轮之间的锁合力;改变控制凸轮的轮廓形状,就可以改变杠杆的运动周期和运动方式,进而改变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出方式,当凸轮旋转一周时,杠杆带动顶杆做两次往复摆动,冷轧管机做两次送进,两次回转。超越离合器的结构采用了十二个滚柱,外轮毂滚柱槽采用曲线设计,增加了滚柱与滚柱槽的接触面积,通过滚柱与滚柱槽曲线的压力变化,实现超越式运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本技术突出效果是极大地简化了冷轧管机送进回转机构的组成和结构,由于这种简化,又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的造价,提高了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减少了故障率,降低了运行费用,更便于保养和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冷扎管机间歇单向可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超越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调整丝杆 2-控制凸轮3-支座 4-杠杆5-下顶杆6-超越离合器7-上顶杆8-压缩弹簧9-回转轴10-齿轮组系11-滚子 12-外轮毂13-轴承滚子 14-球形蜗头15-支点块如图1、图2所示,杠杆4前端安装有一对轴承滚子13,后端有一球形蜗头14,支点座由支座3和支点块15组成,支点块15呈半圆柱形,动力输入到控制凸轮2,控制凸轮2匀速转动,控制凸轮2的匀速转动给轴承滚子13一向下压力,使杠杆4绕支座3内支点块15转动,杠杆带动下顶杆5向下运动,推动超越离合器6顺时针回转,带动回转轴9转动,从而带动齿轮组系转动,同时超越离合器6通过上顶杆7压缩压缩弹簧8,当控制凸轮2转动某一角度后开始回位,施加给滚子13的向下压力消失,这时通过压缩弹簧8对上顶杆7和超越离合器6施一向下压力,此时超越离合器6星体通过滚柱绕滚柱槽曲线转动,从而使星体处于静止状态,超越离合器6的外轮毂逆时针转动时,通过下顶杆5使杠杆4滚子和控制凸轮2曲线表面紧密贴合。上述为一个运动周期,控制凸轮2不停地转动,即可实现周而复始的单向间歇运动。通过转动调整丝杆1使支座3的位置前后方向改变,使杠杆传递力的大小和摆角随之增减,从而使本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与其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冷轧管机单向间歇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整丝杆、控制凸轮、支点座、杠杆、下顶杆、超越式离合器、上顶杆、回转轴及齿轮组系,调整丝杆通过支架水平设置,支点座套装在调整丝杆上,杠杆横向设置在支点座上方,其前端位于控制凸轮下方,后端与下顶杆相连,直立的下顶杆和上顶杆均与超越式离合器相连,上顶杆顶部设置有压缩弹簧,该弹簧通过顶杆使杠杆前端始终紧贴凸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管机单向间歇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座由支座和支点块组成,支点块呈半圆柱形,支座顶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支点块的半圆柱凹槽,杠杆底面与支点块上平面贴合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轧管机单向间歇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块的上平面开设有向下的通孔,通孔内设有旋入支座的螺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管机单向间歇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前端安装有轴承滚子,轴承滚子与凸轮的工作面始终紧贴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管机单向间歇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后端安装有球形蜗头,下顶杆伸入球形蜗头与杠杆活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管机单向间歇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越式离合器内设有十二个滚柱,外轮毂滚柱槽设计成曲线形,两者通过接触面压力角变化,实现超越式运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冷轧管机单向间歇可调整机构,它由调整丝杆、控制凸轮、支点座、杠杆、下顶杆、超越式离合器、上顶杆、回转轴及齿轮组系等部件组成,调整丝杆通过支架水平设置,支点座套装在调整丝杆上,杠杆横向设置在支点座上方,其前端位于控制凸轮下方,后端与下顶杆相连,直立的下顶杆和上顶杆均与超越式离合器相连,上顶杆顶部设置有压缩弹簧,该弹簧通过顶杆使杠杆前端始终紧贴凸轮。本技术极大地简化了冷轧管机送进回转机构的组成和结构,由于这种简化,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的造价,提高了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减少了故障率,降低了运行费用,使设备更便于保养和维修。文档编号B21B39/34GK2899992SQ20062001276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9日专利技术者林深, 林永兴 申请人:林深, 林永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轧管机单向间歇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整丝杆、控制凸轮、支点座、杠杆、下顶杆、超越式离合器、上顶杆、回转轴及齿轮组系,调整丝杆通过支架水平设置,支点座套装在调整丝杆上,杠杆横向设置在支点座上方,其前端位于控制凸轮下方,后端与下顶杆相连,直立的下顶杆和上顶杆均与超越式离合器相连,上顶杆顶部设置有压缩弹簧,该弹簧通过顶杆使杠杆前端始终紧贴凸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深林永兴
申请(专利权)人:林深林永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