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俭雄专利>正文

一种轧辊调距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9108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轧辊调距传动装置,由机架1、电动机4、轧辊5和13、蜗轮7、蜗杆8以及齿轮几部分构成,其中一条轧辊13内的中心轴12通过偏心轮11和轴承10与偏心轴9以及蜗轮7、蜗杆8相连,电动机4通过齿轮2和3、双联齿轮15和16与固定在该轧辊13上的内齿轮14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行星齿轮传动、偏心调距方式,实现了轧辊间传动中心距的恒定和整个装置的旋转轴密封,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噪音小,工作效率高。(*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一种轧辊调距传动装置,具体涉及机械传动装置
目前,利用一对或者几对外圆周线速度相等的轧辊对经过的可塑性原料进行滚压加工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加工方式。如食品加工机械中的压面机、橡胶加工机械中的练胶机等,均需要利用轧辊对原材料进行反复滚压。为控制滚压厚度,需要经常对每对轧辊间距进行调整。现有的轧辊调距传动装置通常由机架、电动机、一对轧辊、滑块、导轨和丝杆等几部分组成,其中一条轧辊的中心轴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另一条轧辊的中心轴安装在滑块上。通过丝杆传动使滑块在导轨上平移(作直线运动),使两条轧辊产生相对位移,即可实现调整轧辊间距的目的。但这种调距方式在调距的同时也改变了轧辊转轴之间的传动中心距,因此无法采用一般的齿轮传动,通常采用链传动,通过对传动链张紧度的调整来补偿传动中心距的改变,因而每次调距均要停机,操作较为复杂,容易缩短链条的使用寿命,且易产生噪音。同时由于导轨和滑块的结构不易润滑和密封,容易受工作环境(例如粉尘、杂质)的影响,降低工作效率。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轧辊无法采用一般的齿轮传动、机构密封差的缺陷,提供一种轧辊间采用一般的齿轮传动且机构密封性好的轧辊调距传动装置。本技术的一种轧辊调距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机架、电动机、一对轧辊、齿轮、内齿轮、双联齿轮、偏心轮、蜗轮和蜗杆相互连接构成,其中,一条轧辊通过偏心轴安装在机架上,在该轧辊内的中心轴通过两端的偏心轮和轴承与偏心轴相连接,蜗杆通过蜗轮与偏心轴相连接,电动机通过齿轮、空套在偏心轴上的双联齿轮与固定在该轧辊上的内齿轮传动连接,并通过齿轮与通过中心轴固定在机架上的另一轧辊传动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由于采用偏心齿轮调距方式,轧辊调距时沿行星轨迹移动,因而实现了轧辊间传动中心距的恒定,并且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调距,减少了繁琐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技术将轧辊调距机构与轧辊旋转机构组合设计成一个整体装置,减少了装置占用的空间,使整个装置实现了旋转轴密封,避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了整体润滑效果和工作效率。3.本技术设计传动合理,结构简单,噪音小,且制造成本低,非常实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轧辊调距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轧辊调距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轧辊13通过偏心轴9安装在机架1上,在轧辊13内的中心轴12两端安装有偏心轮11和轴承10,蜗轮7和蜗杆8与偏心轴9相连接,电动机4通过齿轮2和3、双联齿轮15和16与固定在轧辊13上的内齿轮14相连接,并通过齿轮2和3与固定在机架1上的轧辊5的中心轴6相连接。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工作时,由电动机4通过齿轮2和3以及空套在偏心轴9上的双联齿轮15和16、内齿轮14分别带动轧辊5和13旋转,此时轧辊间距x不变。需要调整轧辊间距x时,通过转动蜗杆8,带动蜗轮7、偏心轴9以及偏心轮11旋转,偏心轮11通过轴承10带动轧辊13内的中心轴12绕偏心轴9作行星轨迹运动,从而改变了轧辊间距x。即x=A2-2Aecosα+e2-12(d1+d2)]]>其中,A为轧辊5的中心轴6与轧辊13的偏心轴9之间的距离(即轧辊5和13的传动中心距),e为偏心轮11的偏心距(即双联齿轮15和内齿轮14的行星传动中心距),d1为轧辊5的直径,d2为轧辊13的直径,α为以偏心轴9为顶点、分别与轧辊5的中心轴6以及轧辊13的中心轴12的连线夹角,A、e、d1、d2均为定值,0≤α≤180°。轧辊的调距范围为A-e-(d1+d2)/2≤x≤A+e-(d1+d2)/2。由于偏心距e不受轧辊调距的影响,因而轧辊的旋转与调距互不影响,而在轧辊调距时,其传动中心距A也保持恒定。如上所述,即可较好地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轧辊调距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机架(1)、电动机(4)、轧辊(5)和(13)、齿轮(2)和(3)、内齿轮(14)、双联齿轮(15)和(16)、偏心轮(11)、蜗轮(7)和蜗杆(8)相互连接构成,其中,一条轧辊(13)通过偏心轴(9)安装在机架(1)上,在该轧辊(13)内的中心轴(12)通过两端的偏心轮(11)和轴承(10)与偏心轴(9)相连接,蜗杆(8)通过蜗轮(7)与偏心轴(9)相连接,电动机(4)通过齿轮(2)和(3)、空套在偏心轴(9)上的双联齿轮(15)和(16)与固定在该轧辊(13)上的内齿轮(14)传动连接,并通过齿轮(2)和(3)与通过中心轴(6)固定在机架(1)上的另一轧辊(5)传动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轧辊调距传动装置,由机架1、电动机4、轧辊5和13、蜗轮7、蜗杆8以及齿轮几部分构成,其中一条轧辊13内的中心轴12通过偏心轮11和轴承10与偏心轴9以及蜗轮7、蜗杆8相连,电动机4通过齿轮2和3、双联齿轮15和16与固定在该轧辊13上的内齿轮14相连接。本技术采用行星齿轮传动、偏心调距方式,实现了轧辊间传动中心距的恒定和整个装置的旋转轴密封,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噪音小,工作效率高。文档编号B21B31/16GK2448477SQ00239358公开日2001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5日专利技术者苏俭雄 申请人:苏俭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辊调距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机架(1)、电动机(4)、轧辊(5)和(13)、齿轮(2)和(3)、内齿轮(14)、双联齿轮(15)和(16)、偏心轮(11)、蜗轮(7)和蜗杆(8)相互连接构成,其中,一条轧辊(13)通过偏心轴(9)安装在机架(1)上,在该轧辊(13)内的中心轴(12)通过两端的偏心轮(11)和轴承(10)与偏心轴(9)相连接,蜗杆(8)通过蜗轮(7)与偏心轴(9)相连接,电动机(4)通过齿轮(2)和(3)、空套在偏心轴(9)上的双联齿轮(15)和(16)与固定在该轧辊(13)上的内齿轮(14)传动连接,并通过齿轮(2)和(3)与通过中心轴(6)固定在机架(1)上的另一轧辊(5)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俭雄
申请(专利权)人:苏俭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